新利平台 > 教育

清華大學對口援青:二十二年,澆灌青海“格桑花”

發布時間:2023-09-20 10:5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金秋九月,天氣漸涼。在青海省西寧市,卻有著別樣的“碩果累累”。

  “教育援青成績來之不易。”青海大學黨(dang) 委常委、組織人事部部長陸嘉感慨地說,近年來清華大學等六所高校,在“組團式”教育對口幫扶下,青海大學不僅(jin) 在人才培養(yang) 、科學研究、師資隊伍等方麵實現了提升,還在高原醫學、高原農(nong) 牧業(ye) 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學科特色,成功進入“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圖為(wei) 青海大學航拍圖。青海大學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 供圖

  自2001年清華大學對口支援青海大學以來,經過二十二年的對口幫扶,目前已形成了由清華大學牽頭,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等六所高校共同對口支援青海大學的教育援青工作格局。

  陸嘉介紹,清華大學先後為(wei) 青海大學選派李建保等五任校長,選派12名學科帶頭人掛職擔任青海大學院係負責人。通過借助清華大學等對口支援高校優(you) 勢資源,青海大學實現了國家級人才本土化覆蓋。先後引進雙聘院士10人,入選國家級人才項目3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zhuan) 家38人。獲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ge) ,建立院士工作站2個(ge) 。

  目前,青海大學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比從(cong) 2001年的7%提高到2022年底的98%,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數由1名增加到690名。

  圖為(wei) 2021—2022年度,由清華大學牽頭,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等六所高校共同對口支援青海大學工作會(hui) 議現場。青海大學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 供圖

  “教育援青工作極大地提振了我們(men) 建設現代化一流大學的信心和決(jue) 心。”青海大學科技處處長灑威說,二十二年來,在清華大學的牽頭支持下,對口支援高校越來越重視,對口支援的針對性、實效性越來越強。

  據悉,清華大學先後選派4批教授團,指導青海大學開展學科建設、實驗室建設、師資培訓等工作。謀劃並啟動了“青海大學夏季小學期”活動,邀請楊振寧先生和國內(nei) 百餘(yu) 名院士、千餘(yu) 名專(zhuan) 家學者來青海大學交流講學。

  同時,青海大學與(yu) 對口支援高校建立“1+2+1”本科人才聯合培養(yang) 模式,2000餘(yu) 名本科畢業(ye) 生免試直推“雙一流”建設高校,畢業(ye) 生畢業(ye) 去向落實率連續保持在90%以上,本科生考研升學率由2001年的2%提高到2022年的近15%。計算機超算團隊在ASC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中成功蟬聯三屆一等獎並獲應用創新獎。2021年和2023年,青海大學分別獲得中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ye) 大賽和中國大學生創業(ye) 計劃競賽金獎,實現了青海高校在該領域金獎零的突破。


圖為(wei) 對口支援高校的教師正在青海調研。青海大學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 供圖

  “在清華大學的牽頭支持下,青海大學組建了生態環境工程學院等教學科研機構,學科布局不斷優(you) 化。”陸嘉介紹,目前青海大學在清華大學等對口支援高校幫扶下,已持續開展青藏高原種質資源利用保護,正努力打造高原醫學人才和研究高地。

  “同時,青海大學發揮地域優(you) 勢,圍繞鹽湖化工、高原農(nong) 牧業(ye) 難題,打造鹽湖化工大型係列研究設施和生態農(nong) 牧大型係列研究設施,已經參與(yu) 建設了青海省十大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培育建設項目中的七個(ge) 重點項目。”陸嘉說。

  二十二年來,在清華大學的牽頭支持下,對口幫扶青海大學工作從(cong) “輸血式”援青轉向“造血式”援青,從(cong) “單一式”援青轉向“組團式”援青,使青海大學走出了一條西部地區高校借力對口支援,高質量發展之路。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