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援藏,為阿裏高質量發展插上科技之翼

發布時間:2023-09-21 10:41:00來源: 西藏日報

  完成1座高效智能溫室、20座溫室大棚智能化的改造提升,實現了溫室大棚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等環境參數的遠程監測調控和保溫被的自動卷放;

  完成野血犛牛選育改良、纖維蛋白原的提取與(yu) 純化、優(you) 化產(chan) 品加工工藝試驗,為(wei) 下一步開發野血犛牛血藥品、保健品和功能食品提供技術支撐;

  完成太陽能光伏清潔新能源開發利用,解決(jue) 了無電地區供電供暖問題,開展藏藥新藥物研發及瀕危藏藥材種植,為(wei) 藏醫藥事業(ye) 健康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

  翻開陝西河北兩(liang) 省科技廳援藏的成績單,一項項新技術隨著援藏工作的深入開展逐漸在阿裏落地開花,產(chan) 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

  多年來,陝西河北兩(liang) 省科技廳緊緊圍繞阿裏地區產(chan) 業(ye) 發展、科技攻關(guan) 和成果轉化等方麵急需,重點推進幹部人才、科技項目、產(chan) 業(ye) 技術、科普培訓4項對口援助工作,釋放科技創新動能,使科技成為(wei) 阿裏地區產(chan) 業(ye) 發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科技要發展,人才是關(guan) 鍵。長期以來,陝西河北兩(liang) 省科技廳始終把選好管好用好援藏幹部作為(wei) 援藏工作的關(guan) 鍵,堅持精準選派,強化日常管理,注重長期援藏和短期援藏有機結合,先後5次選派多名幹部人才赴藏開展援助工作。抵藏後,援藏幹部人才積極主動融入阿裏地區科技管理與(yu) 科技創新事業(ye) 之中,以“主人翁”精神盡心盡力參與(yu) 阿裏地區科技局各項工作,將先進的工作經驗和科學技術帶入阿裏,為(wei) 阿裏地區科技事業(ye) 貢獻了重要力量。

  作為(wei) 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ti) ,自“十三五”以來,陝西省科技廳累計援助項目資金580萬(wan) 元,支持“阿裏地區設施蔬菜無土基質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yu) 示範”“阿裏地區劄達縣底雅鄉(xiang) 經濟林果、蔬菜病蟲害監測防治技術研究與(yu) 示範”等科技項目8個(ge) ;河北省科技廳累計援助項目資金900萬(wan) 元,支持“阿裏地區改則縣野血犛牛雜交後代繁育及高效養(yang) 殖技術示範推廣”“阿裏地區瀕危藏藥材‘甘青青蘭(lan) ’人工栽培技術示範推廣”“阿裏地區藏藥種植加工科研示範基地”等科技項目17個(ge) ,為(wei) 阿裏地區科技發展提供了示範引領,進一步提高了科技在阿裏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支撐能力。

  近年來,陝西河北兩(liang) 省科技廳緊密結合阿裏地區“兩(liang) 羊一牛”“一果一菜一草”等農(nong) 牧主導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幫助引進兩(liang) 省科技資源支持,為(wei) 阿裏地區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取得累累碩果。先後引種名優(you) 瓜果蔬菜品種23個(ge) 、菜飼兼用的枸杞品種2個(ge) ,試種油菜新品種20個(ge) 、紫花苜蓿新品種6個(ge) ,引進的植物工廠雲(yun) 倉(cang) 種植箱已成功實現蘑菇種植,還引進河北科林電氣集團開發太陽能新能源、河北藏諾集團開展沙棘產(chan) 業(ye) 開發、石家莊科農(nong) 中藥材研究所開展藏醫藥研發等。近期,協調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羊胚胎技術專(zhuan) 家和草業(ye) 與(yu) 草原學院草業(ye) 專(zhuan) 家到阿裏地區進行了實地考察,將針對白絨山羊優(you) 良品種擴繁和高原草業(ye) 發展開展技術合作,計劃開展白絨山羊胚胎移植技術,建立荒漠草地野外觀測研究站,從(cong) 根本上、係統上解決(jue) 牧業(ye) 和草業(ye) 發展問題。

  此外,陝西河北兩(liang) 省科技廳還把科學普及和科技培訓作為(wei) 重要援藏抓手,通過科普進藏、科普援藏活動和“請進來”培訓、“送出去”學習(xi) 等方式,幫助提升阿裏群眾(zhong) 科學素養(yang) 和科技人員綜合素質,為(wei) 加快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科技援藏,變的是牧區麵貌、生產(chan) 方式、收入水平,不變的是陝西河北兩(liang) 省科技援助阿裏的初心使命和深情厚誼。未來,陝西河北兩(liang) 省科技廳將緊貼阿裏地區實際,持續發揮陝西河北科技資源優(you) 勢,像蒲公英一樣,將更多的科技種子播撒在高原之上,使它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