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風雪高原行|從上百雙稚嫩的眼睛裏,看見幸福的模樣

發布時間:2024-01-12 10:49:00來源: 新華社

  出生於(yu) 1980年的巴桑是西藏日喀則市兒(er) 童福利二院的一位“愛心媽媽”,2005年至今,她撫養(yang) 過近20名來自日喀則各地的孩子。如今,她的愛心家庭共有13個(ge) 孩子,其中最大的15歲,最小的隻有一歲半,仍在咿呀學語。


1月8日,巴桑在給一歲半的拉巴紮西喂飯。新華社發(丁增尼達攝)

  這樣的愛心家庭,在日喀則市兒(er) 童福利二院有8個(ge) ,平均每個(ge) 家庭有14個(ge) 孩子。記者了解到,這裏的每個(ge) 家庭裏都有兩(liang) 個(ge) “愛心媽媽”,和巴桑搭檔管理“幸福家庭”的“愛心媽媽”是剛工作5年的“90後”藏族女孩旦增卓瑪。在花兒(er) 一樣的年紀裏,她在工作崗位上首先學會(hui) 的是如何育兒(er) 。


1月8日,旦增卓瑪給孩子衝(chong) 奶粉時試溫。新華社發(丁增尼達攝)

  藏曆12月1日(公曆1月12日)是西藏日喀則一帶傳(chuan) 統的農(nong) 家新年。今年的農(nong) 家新年即將到來,1月8日,福利二院的愛心家庭迎來了新年前最隆重的一個(ge) 儀(yi) 式——吃蛋糕。孩子們(men) 圍坐一起,愛心媽媽給每個(ge) 孩子切分一塊蛋糕,一些孩子還會(hui) 將奶油相互塗抹在臉上,大家其樂(le) 融融。


1月8日,巴桑和孩子們(men) 一起吃蛋糕。新華社發(丁增尼達攝)

  吃完蛋糕,孩子們(men) 迎來了“迎春聯歡會(hui) ”。為(wei) 此,他們(men) 準備了各種節目,展示才藝。

  作為(wei) 表演者,他們(men) 大聲唱歌、自信跳舞;作為(wei) 觀眾(zhong) ,他們(men) 熱情歡呼、不吝鼓掌。有的女孩子拿出自己最喜愛的裙子,在聯歡會(hui) 上展現最美的一麵。比起給台上的表演者獻花,獻哈達是他們(men) 的獨特表達。節目還未結束,表演者早已被哈達“淹沒”。

  從(cong) 前期籌備到上台表演,每一首歌、每一支舞都在表達他們(men) 對生活的熱愛。聯歡會(hui) 上的角色雖各有不同,但他們(men) 眼睛裏透露出的是幸福的喜悅和對未來的期許。


1月8日,日喀則市兒(er) 童福利二院舉(ju) 辦“迎春聯歡會(hui) ”。新華社發(丁增尼達攝)

  如今,西藏已實現“有意願的五保對象在縣級以上機構100%集中供養(yang) 、孤兒(er) 在地級市以上機構100%集中收養(yang) ”的民生保障工程(簡稱“雙集中”)。截至2023年12月底,西藏全區共有孤兒(er) 3772名,已全部實現集中收養(yang) 。

  在“雙集中”民生工程的推動下,日喀則市兒(er) 童福利二院成立於(yu) 2015年,主要接收對象為(wei) 日喀則市18個(ge) 縣(區)的孤殘兒(er) 童和棄嬰。目前,全院共收養(yang) 孤殘兒(er) 童358名(含家庭寄養(yang) 74名)。


1月8日,“幸福家庭”的孩子們(men) 展示獎狀。新華社發(丁增尼達攝)

  談及新年願望,巴桑說:“希望未來孩子們(men) 可以健健康康、快快樂(le) 樂(le) 地長大,成為(wei) 對社會(hui) 和國家有用的人。”(參與(yu) 采寫(xie) :普布次仁、丁增尼達)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