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治已病”,更要“治未病”

發布時間:2024-02-04 10:32:00來源: 西藏法製報

  近年來,瓊結縣人民法院以基層黨(dang) 建為(wei) 引領,主動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社會(hui) 治理大格局,以“黨(dang) 建+訴源治理”為(wei) 抓手,深耕訴源治理,推進窗口前移、多元解紛、源頭化解、司法為(wei) 民,促進司法力量下沉,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在基層,不斷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凝聚基層組織力量,探索“多元+共治”新路徑

  主動融入基層治理大格局,推進黨(dang) 建工作與(yu) 訴源治理工作深度融合,發揮好黨(dang) 組織戰鬥堡壘和黨(dang) 員先鋒模範作用。

  強化組織引領。始終把黨(dang) 的領導貫穿訴源治理工作全過程、各方麵,堅持“一把手”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共組織召開支委會(hui) 議10次,專(zhuan) 題研究基層黨(dang) 建工作3次,著力打造“黨(dang) 組領導、法院主責、多方協作”工作格局,實現訴源治理走深走實。

  搭建多元平台。打造瓊結縣“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研究製定《關(guan) 於(yu) 推進訴前聯調工作機製的實施意見》,聯合縣政法委、檢察院、司法局等部門與(yu) 31家窗口單位簽訂《訴前聯調責任書(shu) 》,將單一調解、分散調解轉變為(wei) 集中調解、綜合調解,聯合開展風險預警、矛盾排查、溝通群眾(zhong) 、普法宣傳(chuan) 等工作,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截至目前聯合調解矛盾糾紛2起,調解率100%。

  發揮共治作用。全麵推進調解平台進網格,配強各法庭、各鄉(xiang) (鎮)、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人員,聘請轄區老幹部、老黨(dang) 員、優(you) 秀村幹部和行業(ye) 領域調解能手擔任特邀調解員,發揮他們(men) 人緣好、威望高、經驗足等優(you) 勢,全麵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工作。

  提升服務能力水平,構建“互聯網+訴訟”新體(ti) 係

  把強化科技支撐作為(wei) 加強和創新訴源治理的重要手段,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訴訟服務體(ti) 係,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指尖式”服務。

  實現“一站通辦”。設立“黨(dang) 員先鋒崗”“巾幗文明崗”,在訴訟服務大廳開設“一窗通辦”綠色窗口,黨(dang) 員持證上崗,“亮身份、亮崗位、樹形象”,為(wei) 當事人提供法律谘詢、立案、調解、文書(shu) 送達等“一站式”服務。

  實現“一網統籌”。充分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全麵推行在線訴訟,建立遠程庭審平台、在線調解平台、集約送達平台等,為(wei) 轄區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提供網上立案、網上調解、網上開庭、跨域立案、集約送達等便捷訴訟服務,實現“群眾(zhong) 跑變為(wei) 數據跑”。截至目前,網上立案12件,網上調解10件,依托集約送達中心電子送達文書(shu) 580件,累計送達120人次。

  實現“點單配送”。以“百姓有所呼,法院實時應”為(wei) 目標,創新開展“點單式”服務,通過群眾(zhong) “點單”、 網格服務站“派單”、普法人員“接單”的工作模式,建立群眾(zhong) 法律知識需求動態信息庫,按照群眾(zhong) “點單”需求,做好普法的“配送”服務,打通了公共法律服務與(yu) 群眾(zhong) 間的“最後一公裏”。2023年,法院黨(dang) 支部開展“禁毒進萬(wan) 家”“心同婦女維權律動 情與(yu) 平安瓊結共融”“開啟法律明燈 法律伴我成長”“普法宣傳(chuan) 進村居,法律服務零距離”“你我同心,反詐同行”“樹立民法信仰,‘典’亮法治光芒”等普法活動20餘(yu) 場次,受教育群眾(zhong) 達2000餘(yu) 人。

  促進司法力量下沉,打造“法庭+網格”新格局

  積極推動司法力量紮根基層、貼近群眾(zhong) ,推動鄉(xiang) (鎮)基層法庭建設主動融入鄉(xiang) 村治理網格體(ti) 係,充分發揮一線人民法庭司法服務橋頭堡和前哨站的積極作用,加強法庭與(yu) 網格之間的良性互動,實現“網格吹哨,法官報到”。

  推動法官下沉。開展“一村一法官”試點工作,加麻鄉(xiang) 人民法庭建立網格法治服務驛站,讓法官入駐各村網格開展鄉(xiang) 村治理工作,推進法官從(cong) “坐堂辦案”到“下沉服務”。

  推動資源下沉。完善各村(社區)法治角建設,配備各類法治書(shu) 籍1000餘(yu) 冊(ce) ,選派法官、法官助理到各行政村擔任“法治村長”“法律顧問”,建立法治村長、法律顧問定期到網格報到機製,發揮“法治村長”“法律顧問”在一線普法、矛盾化解、訴源治理、群眾(zhong) 訴訟等方麵的重要作用,實現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司法服務。

  推動服務下沉。建立鄉(xiang) (鎮)法庭“一庭兩(liang) 所”矛盾糾紛聯調製度,推動人民法庭與(yu) 轄區派出所、司法所簽訂矛盾糾紛聯調責任書(shu) ,整合資源開展“點單式”調解,深化網格調解、村組調解、多元調解內(nei) 涵,形成庭所聯動、庭司聯調、資源共享、糾紛共解的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新機製,使基層矛盾糾紛得到充分解決(jue) ,實現了訴非分流無縫銜接。

  “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下一步,瓊結縣人民法院將繼續堅持“黨(dang) 建+”模式,深入推進訴源治理工作,健全完善訴源治理工作機製,切實提升矛盾糾紛化解效能,推動“楓橋經驗”在瓊結開花結果,為(wei) 瓊結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