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她奔拉薩而來 為心中的種子找到“土壤”

發布時間:2024-02-26 10:42:00來源: 西藏商報

  奮鬥在他鄉(xiang) ,大多數人是為(wei) 了生活低頭趕路,可也有極少數人,在追逐理想的過程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節奏,他鄉(xiang) 在此時也變得有了溫度。西藏曼唐藝術館創始人王天文,便是這“極少數人”中的一個(ge) ,她來拉薩,不為(wei) 追名逐利,甚至是一個(ge) “沒有多想”便做出的決(jue) 定,卻不承想,在這樣一個(ge) 看似沒有計劃的選擇中,她於(yu) 拉薩找到了屬於(yu) 自己的節奏,而今年,已是她在拉薩的第14個(ge) 年頭。

  來拉薩 年少時的一念之緣

  王天文來自河北石家莊。說起和拉薩的緣分,就一定不能忽略王天文從(cong) 小接觸國畫的這一部分。王天文的爺爺是國畫大師,小時候,王天文時常伏在爺爺的畫桌旁看爺爺畫畫,自己偶爾也會(hui) 有模有樣地塗上幾筆。“大概四五歲的時候,爺爺正式開始教我畫國畫。”王天文說,“因為(wei) 爺爺,我從(cong) 小接觸國畫、學習(xi) 國畫,慢慢地又學習(xi) 油畫,從(cong) 小畫到大,畫畫已經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說畫畫對於(yu) 王天文來說是一艘船,那麽(me) 從(cong) 小練就的紮實功底便是這艘船的船帆,幫助她在日後學習(xi) 唐卡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一帆風順。

  2011年,王天文第一次來到拉薩,“那時候來拉薩就是為(wei) 了旅遊,順便想了解西藏的唐卡,想學習(xi) 畫唐卡。”王天文笑著說,“那時候我的腦子裏每天都在想,我要去哪裏學習(xi) 唐卡?”那一年,獨自在異鄉(xiang) 的王天文因為(wei) 不知道去哪裏學習(xi) 唐卡,常常拿著畫本在拉薩的小茶館裏繪畫,“有一天我正在茶館畫畫,一個(ge) 大叔走了過來,問我是不是喜歡畫畫,隨後給了我一張名片,告訴我,如果想學習(xi) 畫唐卡,就聯係名片上的人。”

  那時才22歲的王天文,完美詮釋了什麽(me) 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二天我就按照名片上的地址找過去了,第三天就順利地拜師學藝了。”王天文說,“我就這樣直接留在拉薩學起了畫唐卡。”交談中,記者感受到眼前的王天文有著不同於(yu) 他人的果斷。“那時候怕父母擔心,並沒有第一時間告訴父母我在拉薩。直到半年後,學習(xi) 唐卡小有成績並且生活穩定下來,我才告訴父母我在拉薩。”

  學唐卡 在路上找到心靈歸屬

  在學習(xi) 唐卡的過程中,王天文對唐卡產(chan) 生了很多“疑惑”。“我一直在問和思考,‘什麽(me) 叫我會(hui) 畫唐卡?’‘什麽(me) 是一幅好唐卡?’‘我是不是隻能按照唐卡的畫法來畫,以前學的那些就沒用了嗎?’”帶著諸多疑問,王天文在畫唐卡的過程中,有了自己對唐卡的認識,“在學習(xi) 完唐卡後,我開始嚐試把唐卡和我所學的國畫、油畫、水彩畫做融合。”由此,王天文的《花與(yu) 佛》係列唐卡誕生了,這是獨屬於(yu) 她的“印記”。

  常聽人們(men) 提起過這樣一句話:當興(xing) 趣愛好變成工作以後,那種熱愛會(hui) 慢慢變淡。但對於(yu) 王天文來說,興(xing) 趣愛好變成工作似乎有一種“理想照進現實”的美好。“盡管我從(cong) 事繪畫行業(ye) 這麽(me) 多年,但我依然樂(le) 在其中。”談起畫畫,王天文的眼神中難掩熱愛,“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坐在畫板前、拿起畫筆創作的那些時光,對於(yu) 我來說都很有意義(yi) 。畫畫、調色、思考配色、與(yu) 畫師溝通、與(yu) 客戶溝通,這些事情猶如在蓋一麵牆,每天加一塊磚,慢慢的這麵牆就會(hui) 很高。”

  “有意義(yi) 的事情具象化。”這是王天文對自己所做工作的評價(jia) 。她並沒有把自己局限在“為(wei) 了畫而畫”的框架中,而是不斷明確自己的內(nei) 心所求,讓畫畫和生活達成平衡,在畫畫中感受美好,在生活中為(wei) 下一件作品尋找靈感。從(cong) 最初學習(xi) 唐卡,到明確發展方向、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節奏,如今的王天文不僅(jin) 是西藏曼唐藝術館創始人,還是西藏唐卡藝術與(yu) 文化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藝術創作中心副主任。“我每天做的事情對於(yu) 我而言都是有意義(yi) 的,盡管是一件很小的事,我都覺得今天一天沒有白費,我知道這些‘意義(yi) ’日積月累,就會(hui) 達到我想要的終點,我不再因為(wei) 不明確、不具體(ti) 的事而感到焦慮。”

  留在拉薩 未曾想過的意料之中

  “那時候本以為(wei) 學完唐卡就會(hui) 回去,沒想到這一待就是13年。”王天文說道。當初她的每一個(ge) 選擇和決(jue) 定,似乎都為(wei) 她日後留在拉薩埋下了伏筆。“20來歲時的我是一個(ge) 很叛逆的人,我決(jue) 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王天文不覺得學完唐卡便是終點,她繼續踏上新的學習(xi) 之路,開始研究唐卡和國畫、油畫等其他畫派的結合,在學習(xi) 和創新的過程中,她也順利融入了拉薩這座城市。

  2018年,王天文成立了屬於(yu) 自己的曼唐藝術館,這讓她進一步打開了創作思路——不再局限於(yu) 架上作畫,而是開始嚐試在不同的材質和物體(ti) 上作畫。“有一次出去玩的時候撿到了好看的木頭、石頭,就拿回來在上麵作畫,本來是自己的小小消遣,沒想到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歡。”王天文說道。在木頭、石頭、茶杯、木盒等物品上作畫,更具有觀賞性和實用性,也吸引了很多客戶。“你既能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中,你喜歡的事情又能讓你衣食無憂,那何樂(le) 而不為(wei) 呢?”王天文笑著說。就這樣,一段段尋找靈感的經曆、一次次創新、一個(ge) 個(ge) 作品,這些偶然和必然,讓王天文不知不覺中留在了拉薩。

  留下來的王天文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感受拉薩這座充滿魅力的城市。“拉薩和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就在於(yu) ,它古老的傳(chuan) 統韻味和現代化會(hui) 產(chan) 生一種化學的碰撞,雖然它無法和大城市的資源相比較,但它帶給人精神上的力量,是其他城市不能企及的高度。”王天文說道。當記者問到是否想過自己會(hui) 在拉薩待這麽(me) 久時,眼前的王天文陷入了回憶,“細細回想,曾經的每一段路鋪就了我的現在,留在拉薩與(yu) 其說是意料之外,不如說是意料之中。”

  今年,是王天文在拉薩的第14個(ge) 年頭,她內(nei) 心那顆小小的“種子”早已在這十幾年的光陰中生根發芽。今後的她,將於(yu) 拉薩這片土地上,繼續為(wei) 這顆“種子”施以養(yang) 分,探尋屬於(yu) 她的人生意義(yi) ……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