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依靠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

唐啟勝 發布時間:2020-03-23 10:10:00來源: 西藏日報

  近年來,西藏在“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中,堅持扶貧先扶誌、治窮先治愚,深入開展形勢政策、主體(ti) 意識、勞動意識、正反典型和勵誌教育,著力在拔掉群眾(zhong) 思想的“窮根”上下功夫。廣大群眾(zhong) 在聆聽宣講中受觸動,在實踐活動中找差距,明白了自己才是脫貧攻堅、全麵小康社會(hui) 的建設者和受益者,必須不等不靠、辛勤勞動,才能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真正把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成帶領群眾(zhong) 脫貧致富的堅強戰鬥堡壘。”在“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中,西藏充分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的作用,建強基層黨(dang) 組織,在提升基層黨(dang) 組織戰鬥力、凝聚力、號召力的同時,也為(wei) 脫貧攻堅構築堅實的戰鬥堡壘。

  2012年,林芝市巴宜區米瑞鄉(xiang) 色果拉村村民,還守著887.7畝(mu) 田地過著窮日子。全村36戶人家有9戶是貧困戶,經濟發展排名在米瑞鄉(xiang) 倒數第二。

  借著黨(dang) 的十八大東(dong) 風,色果拉村創新管理模式,確定了“支部+黨(dang) 員+家庭”的管理模式。現在,整個(ge) 村子家家都有黨(dang) 員,支部管黨(dang) 員、黨(dang) 員抓家庭,實現了黨(dang) 員與(yu) 村黨(dang) 支部同頻共振,與(yu)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心手相牽。借著強有力的黨(dang) 支部,村裏的人擰成一股繩。色果拉村以整個(ge) 村的名義(yi) 申報項目,先後組織實施了藏雞養(yang) 殖合作社、綿羊養(yang) 殖場、林芝市農(nong) 發扶貧核桃種植、蘋果種植和廣東(dong) 省第七批援藏“小康示範村”等建設項目。“村民通過投工投勞等形式,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村經濟也一躍成為(wei) 如今的全鄉(xiang) 第一。”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喬(qiao) 次仁介紹起這些成就喜形於(yu) 色。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培養(yang) 農(nong) 村致富帶頭人,促進鄉(xiang) 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在“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中,西藏積極宣傳(chuan) 先進典型,挖掘鄉(xiang) 村本土致富帶頭人,帶動困難群眾(zhong) 不離鄉(xiang) 不離土實現脫貧。

  拉薩市尼木縣吞巴鄉(xiang) 吞達村二組村民加措是遠近聞名的黨(dang) 員致富帶頭人。從(cong) 14歲開始,加措就跟隨父輩們(men) 學習(xi) 製作藏香的手藝,多年磨煉後,他成立了吞巴羅布仁青古藏香有限責任公司,其生產(chan) 製作的藏香在市場上頗受好評。尤其擔任“雙聯戶”戶長之後,他更是盡職盡責、全心全意帶領左鄰右舍一起奔小康。他利用自己的藏香技能和設備,讓聯戶成員、建檔立卡貧困戶到作坊裏製作藏香,再把做完的藏香利用自己的門麵幫助他們(men) 銷售。在他的帶動下,10餘(yu) 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黨(dang) 的好政策,讓我們(men) 家過上了幸福生活。我先富了,有責任帶動其他人一起奔小康!”加措下一步打算進行尼木藏雞養(yang) 殖,把產(chan) 業(ye) 做大,帶動更多的群眾(zhong) 一起致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zhong) 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西藏在“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中,通過入戶宣講、微信宣講、大喇叭宣講等多種方式宣傳(chuan) 黨(dang) 的惠民政策;加強餐飲、駕駛、維修、建築等實用技能培訓,提高農(nong) 牧民勞動技能,拓展就業(ye) 渠道;廣泛開展送政策、送科技、送文化、送信息等服務活動,幫助群眾(zhong) 出主意、謀思路、找對策,拓寬致富門路……這些舉(ju) 措無不在教育引導群眾(zhong) 切實增強艱苦奮鬥的精神動力,發揮好內(nei) 生動力,用自己的雙手實現脫貧致富。

  八宿縣吉達鄉(xiang) 拉然村村民尼瑪,與(yu) 妻子洛鬆均屬大骨節病患者。通過黨(dang) 和政府的幫助,尼瑪、洛鬆夫婦二人住進了新房子,還領到了五保、低保和殘疾補貼。這些錢,他們(men) 夫婦二人都攢了起來。2011年,尼瑪租了拉然村老主任在318國道旁邊的房子開了一家小賣鋪,實現了自力更生。在經營淡季,尼瑪和洛鬆兩(liang) 口子還到鄰近的波密縣幫帶孩子。除去政策性補助,整個(ge) 收入加起來,一年能有2萬(wan) 多元。“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勤勞勇敢的中國老百姓,日子一定會(hui) 越過越紅火!我一直都記著,一直都不敢懶。”尼瑪說,他要更加努力奮鬥,要讓生活過得更有滋味。

  行百裏者半九十。今年是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西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將繼續發揚艱苦奮鬥優(you) 良作風,凝聚脫貧攻堅最大合力,堅決(jue) 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麵勝利。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鄉村振興促發展 產業幫扶助增收

    近年來,為加快鄉村振興建設步伐,促使產業不斷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西藏拉薩市林周縣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致富路,優秀產業項目在各鄉(鎮)遍地開花。[詳細]
  • 找準“病灶” 開對 “良方”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培育產業是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但是,發展什麽樣的產業,怎樣發展產業,如何通過產業持續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等一係列問題。[詳細]
  • 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左貢縣地處藏東南高山峽穀地帶,怒江、瀾滄江、玉曲河由北向南呈“川”字型縱貫全境奔流而下,是曆代商賈由茶馬古道進出西藏的必經之地,也是全區深度貧困縣之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