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繡花”功 催開幸福花
西藏拉薩市城關(guan) 區恩惠苑社區主動聯係城關(guan) 區的企業(ye) 、公司、單位,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就近、就便實現就業(ye) 。圖為(wei) 社區搬遷群眾(zhong) 正在整理、栽種沙棘苗。 拉薩融媒記者 郭雨輝攝
在藍天白雲(yun) 映襯下,西藏拉薩市城關(guan) 區恩惠苑社區大門旁“眾(zhong) 誌成城促和諧,齊心協力奔小康”的標語格外醒目。
為(wei) 實現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恩惠苑社區摸清貧困戶底數,完善社區基礎設施和群眾(zhong) 就醫、就學、就業(ye) 等幫扶措施,努力實現群眾(zhong) 對豐(feng) 衣足食、安居樂(le) 業(ye) 小康生活的向往。
就業(ye) 有門路 產(chan) 業(ye) 送幫扶
“大家再加把勁兒(er) 啊,爭(zheng) 取今天把這一塊地種完。”說完,恩惠苑社區居委會(hui) 副主任次仁巴珠又抱起一捆沙棘苗向遠處走去,埋頭幹起來。
大家正在忙活的是社區城林扶貧搬遷惠民綠化有限公司第一個(ge) 獨立實施的項目,在近500畝(mu) 的土地上種上沙棘苗。
近年來,社區積極主動聯係城關(guan) 區的企業(ye) 、公司、單位,按照“一戶一崗、一戶多崗”的形式,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就近、就便實現就業(ye) ,幫助大家增收致富。
“我們(men) 都是從(cong) 農(nong) 村搬遷過來的,一沒文化、二沒技術,現在社區發展集體(ti) 經濟,讓我們(men) 來工作,每天有120元的收入,一個(ge) 月算下來能有3000多元的工資。”正在種沙棘苗的平措告訴記者,收入有保障,渾身都是勁。
為(wei) 了充分調動搬遷群眾(zhong) 脫貧致富的積極性,社區幹部為(wei) 大家講政策、做宣傳(chuan) ,鼓勵大家創業(ye) 就業(ye) ,摒棄“等、靠、要”的思想,不少搬遷群眾(zhong) 開起了理發店、蛋糕店等,大家致富的願望越來越強烈、致富的門路也越來越多。
走近社區二棟三單元的紮西家,屋裏傳(chuan) 來縫紉機“噠噠噠”的聲音。新家寬敞明亮,嶄新的藏式家具、液晶電視、冰櫃、天然氣灶等設備齊全,兩(liang) 個(ge) 女兒(er) 正在看電視,紮西和妻子正在縫紉機旁,有節奏地蹬著腳踏板,一塊布料在他們(men) 的手中不斷變換著形狀。
2016年,紮西一家從(cong) 空港新區搬來恩惠苑社區,在社區幹部的幫助下,紮西買(mai) 來了縫紉機,憑著自己的老手藝幹起了裁縫鋪,到2018年成功脫貧,現在每年的收入有3萬(wan) 多元。(下轉第二版)
“自從(cong) 搬來後,有了穩定的收入,身份也變成了‘市民’,在城裏過上了新生活。”紮西說,他們(men) 有信心在黨(dang) 和政府的帶領下,靠自己的雙手,把日子過的更好。
看病就醫不再愁 社區衛生站築起健康防線
為(wei) 了防止搬遷過來的群眾(zhong) 出現因病返貧的情況,社區居委會(hui) 紮實落實醫療惠民政策,包括國家基本公共衛生14項服務內(nei) 容、孕產(chan) 婦保健、老年人健康保健和門診特殊病政策等,為(wei) 社區居民的身體(ti) 健康保駕護航。
上午10點,社區衛生站裏已經開始陸續有人前來就診。旦增洛桑是城關(guan) 區淨土公司駕駛員,負責向市區各個(ge) 惠民直銷點運送生活物資。平常有個(ge) 頭疼腦熱的,旦增洛桑都直接到社區衛生服務站尋求幫助。
“2016年,我家從(cong) 林周縣旁多鄉(xiang) 搬到這裏以後,生活特別方便。公交車就在家門口;以前在村裏看病拿藥要走很遠的路,現在出門就到,而且基本不花什麽(me) 錢;每年還有醫務人員定時上門做體(ti) 檢,非常貼心。”旦增洛桑說,“現在我們(men) 生活有保障、手裏有閑錢,這都得益於(yu) 黨(dang) 和國家的優(you) 惠政策。”
據社區衛生站站長多吉查拉介紹,社區衛生站將每年的4次上門服務提升至每年6次,分成3組家庭醫生團隊為(wei) 社區群眾(zhong) 測血糖、量血壓、送藥物,進行醫療體(ti) 檢、健康谘詢服務活動。為(wei) 群眾(zhong) 發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聯係卡,行動不便的群眾(zhong) 可以隨時打電話聯係,他們(men) 隨時上門服務。
扶貧先扶誌 扶貧必扶智
恩惠苑社區通過城關(guan) 區教育局的協調,累計解決(jue) 了900餘(yu) 名搬遷兒(er) 童的就學問題,還通過入門入戶精準宣講,讓群眾(zhong) 充分了解讀書(shu) 受教育的重要性,轉變群眾(zhong) 的觀念。
達瓦是恩惠苑社區的保安,妻子是社區的保潔員。“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我們(men) 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重視起來了,孩子們(men) 現在在海薩小學上學,學習(xi) 成績都還不錯。”說起孩子的成績,達瓦止不住臉上的笑容。他還告訴記者,妻子最近又漲了工資,他們(men) 倆(lia) 每月的工資加起來有近6000元,就業(ye) 穩定了、孩子上學的問題解決(jue) 了,他們(men) 的心就更踏實了。
恩惠苑社區還成立了“悠貝親(qin) 子”“陽光教育”“兒(er) 童托管中心”等課堂載體(ti) ,開拓孩子們(men) 的學習(xi) 邊界、挖掘他們(men) 的潛在特長、充實課餘(yu) 生活,在周六、周日及寒暑假為(wei) 學生開展功課輔導和特長培訓。
“我們(men) 還開辦了‘居民夜校’,結合群眾(zhong) 的需求和意願,為(wei) 搬遷群眾(zhong) 提供網絡信息化知識與(yu) 專(zhuan) 業(ye) 駕駛、理發等技術的學習(xi) 資源,讓大家掌握一門增收技術、增加一分致富底氣。”社區第一書(shu) 記旦達說,“有了這一係列措施,群眾(zhong) 思想水平提高了、增收致富奔小康信念和能力增強了,搬遷群眾(zhong) 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金融“活水”潤澤幸福生活
西藏集連片特困地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於一體,是全國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扶貧成本最高、脫貧難度最大的區域,脫貧攻堅任務異常艱巨。[詳細] -
西藏自治區領導赴那曲市聶榮縣調研脫貧攻堅和寺廟管理等工作
近日,西藏自治區副主席孟曉林率隊赴那曲市聶榮縣,實地調研脫貧攻堅和寺廟管理等工作,並慰問當木江鄉貧困戶。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