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欣欣向榮 群眾增收致富
那嘎村傑溝拉錯景區。
夏日時節,那嘎村的秀美風光。
那嘎村村委會(hui) 榮譽牆。
那嘎村黨(dang) 委書(shu) 記嘎瑪紮西(中)為(wei) 脫貧戶次仁達瓦一家頒發榮譽證書(shu) 。
那嘎村秀美的景色,吸引了眾(zhong) 多市民和遊客前來過林卡。
那嘎村集體(ti) 經濟來源之一——黑帳篷。
那嘎村脫貧戶紮西多吉家的獎狀牆。
那嘎村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業(ye) 之一——玫瑰園。
那嘎村村民以前居住的老房子。
那嘎村村民開起運輸車,奔向小康之路。
清晨的第一縷微光穿越楚布溝,灑向油菜花田。風吹過,湧起一股又一股金色的波浪。那嘎村醒了,街坊的耳語與(yu) 牛羊的叫聲在空氣中輕輕碰撞著,打破了寧靜。坐落於(yu) 楚布溝裏的那嘎村,距離拉薩50多公裏。穿過鄉(xiang) 間小路,在看見一排排金黃色的油菜花田後,繞過幾座小山,那嘎村就在不遠處。
拉薩堆龍德慶區那嘎村所轄9個(ge) 行政小組、1個(ge) 自然組,全村共457戶1713人,是一個(ge) 名副其實的大村。但那嘎村卻是古榮鎮所轄行政村內(nei) 經濟最為(wei) 薄弱的一個(ge) ,2016年村集體(ti) 經濟不到1萬(wan) 元。2017年,那嘎村在黨(dang) 和政府的幫助下,經過整合5家合作社,成立了村集體(ti) 經濟——那嘎莊園商貿有限公司,同年,村集體(ti) 經濟達到53萬(wan) 元,年底老百姓分紅近40萬(wan) 元。2019年,村集體(ti) 經濟達到150餘(yu) 萬(wan) 元,年底老百姓分紅近90萬(wan) 元。
上午11點,忙完農(nong) 活的紮西多吉和妻子普奇正坐在自家的院子裏,一邊喝著酥油茶,一邊悠閑地曬著太陽。看見記者進門,紮西多吉黑紅油亮的臉上綻放出笑容,他起身招呼著記者,並囑咐普奇倒茶。
紮西多吉告訴記者,2016年前,家裏住的地方漏雨,穿的衣服也破舊,一年的收入僅(jin) 僅(jin) 隻有3500元。
“被評為(wei) 低保戶後,村委會(hui) 幫我們(men) 安排工作。”紮西多吉回憶道。村委會(hui) 安排他做了交通勸導員,他的妻子普奇則被安排當護林員。隨著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他們(men) 承包了9畝(mu) 地種植豌豆和青稞,一年收入加起來有3萬(wan) 多元。
“從(cong) 來不敢想像自己能有現在這樣的生活,以往貧困日子一去不複返,過上了現在這樣的幸福生活。”紮西多吉臉上掛滿了幸福的笑容。
與(yu) 紮西多吉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現年50歲的三組組長次仁達瓦也是一樣。他告訴記者,除了村民自身工作賺錢外,村裏的集體(ti) 經濟每年都會(hui) 分不少的錢。“現在村民都有閑錢了,各家各戶都買(mai) 上了私家車。”次仁達瓦說道。
從(cong) 那嘎村村委會(hui) 出發,順著路大概10分鍾車程,記者來到了那嘎莊園商貿有限公司。這裏是那嘎村的集體(ti) 經濟,主要經營範圍包括:那嘎莊園風幹犛牛肉、西藏央果丁辣椒、家鄉(xiang) 楚布藏香、卡堆糌粑等的管理經營與(yu) 銷售。
“公司於(yu) 2017年整合5家合作社成立而成,其所有收入除去工資和購買(mai) 原材料以及一些基本的維修費用外,其他的全都拿來給村民分紅了。從(cong) 公司成立到現在,純利潤有240多萬(wan) 元,我們(men) 給老百姓分紅就有230多萬(wan) 元,我們(men) 存款沒有別人多,但我們(men) 效益是非常好的。”公司總經理嘎瑪索朗說道。
嘎瑪索朗告訴記者,除了這些之外,公司還有施工隊,每年施工期都會(hui) 解決(jue) 200多人的就業(ye) 問題。“我們(men) 的工資也比別人開得高,小工一天200元,技術員一天400元。等楚布溝這邊的旅遊項目做好了,集體(ti) 經濟隻會(hui) 更好。”嘎瑪索朗一臉驕傲地說。
莊園另外一間房裏,擁有28年黨(dang) 齡、在那嘎村工作了26年的村黨(dang) 委書(shu) 記嘎瑪紮西正在檢查風幹犛牛肉的儲(chu) 存情況。他告訴記者:“因為(wei) 隻有冬天才能夠風幹牛肉,所以這個(ge) 房屋是專(zhuan) 門用來儲(chu) 存牛肉的。”
時間倒回到2015年以前,那時候的那嘎村由於(yu) 交通不便、集體(ti) 經濟薄弱,群眾(zhong) 生活水平相對較差,常年的勞動支出與(yu) 收入不成比例。“路坑坑窪窪,車子很難進來,去一次拉薩市特別麻煩。”嘎瑪紮西看著窗外金黃色的油菜花,陷入了回憶。
2015年,精準扶貧的風刮到了楚布溝,來到了那嘎村。慢慢地,村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道路變好了,村民的思想轉變了。“村民慢慢地學習(xi) 了各種生活技能,像考駕照、烹飪、建築施工等證書(shu) ,各家各戶也有了車,現在光老百姓手裏就有11輛大型攪拌車。”嘎瑪紮西說。
2015年,那嘎村低保戶7戶13人,五保戶4戶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8戶163人。截至目前,那嘎村貧困戶163人通過“以業(ye) 、以遷、以補、以保、以教、以助”等方式均已全部實現脫貧。
“看到村裏的變化,我打心底感到欣慰。”風順著窗戶的縫隙溜了進來,悄悄撫摸著嘎瑪紮西臉上的皺紋。
一旁的村黨(dang) 委第一書(shu) 記索朗多吉告訴記者,下一步,那嘎村將紮實做好扶貧後續工作,堅決(jue) 杜絕返貧現象。從(cong) “輸血”式幫扶變成“造血”式幫扶,讓村民除了拿到分紅外,自己也有單獨的收入。“後續我們(men) 會(hui) 大力開展楚布溝特色旅遊項目,如現有的楚布溝印象黑帳篷。打造一個(ge) 集人氣餐飲、文藝展演、文化創意、民風民俗體(ti) 驗於(yu) 一體(ti) 的‘一站式’生活空間。”索朗多吉說道。
回去的路上,再次經過油菜花田,正午的太陽燦爛奪目,肆意地向人類展示著自己的光和熱。光灑向油菜花,如同現在的那嘎村,一切都欣欣向榮。
社址: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 郵政編碼:850000 總編室:(0891)6338731 漢編部:6338730 記者部:6323995 廣告業(ye) 務:6322866 廣告經營許可證:藏字號890024 本報印刷廠印刷 今日八版 零售六角 印完6時50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一技之長: 敲開就業之門
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極高海拔生態搬遷安置點是搬遷群眾集中居住的區域,勞動力充足,適宜開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詳細] -
拉薩市多舉措推進農牧民就業工作
截至6月,已通過各類勞務市場主體輸出和派遣勞動力5421人,跨市地轉移就業2673人,勞務創收2637.9萬元;跨省轉移就業115人,勞務創收74.23萬元。[詳細] -
“轉”出致富新希望
米瑪一家的經曆是今年我區住建部門出實招、多舉措推進農牧民轉移就業工作的一個生動縮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