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堆龍德慶區乃瓊加木村達珍:藏雞啄開致富門
乃瓊加木叢(cong) 嶺藏雞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裏的藏雞。
達珍一家人以前居住的老房子。
乃瓊加木叢(cong) 嶺藏雞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成功孵化的小雞。
深受市民喜愛的乃瓊加木叢(cong) 嶺藏雞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藏雞蛋。
達珍的母親(qin) 在祥和苑社區裏健身。
達珍向記者展示自家的藏雞蛋。
達珍一家人現居住的祥和苑社區一角。
達珍一家人在新家裏的新生活。
位於(yu) 加木村的乃瓊加木叢(cong) 嶺藏雞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
在前往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乃瓊加木叢(cong) 嶺藏雞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途中,一路景色美不勝收,猶如世外桃源。寬敞的大院內(nei) 放養(yang) 著一大群體(ti) 型健壯的藏雞,它們(men) 有的正在大步奔跑,有的正在悠閑地享受美食,合作社內(nei) 一派生機勃發的景象。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原生態產(chan) 品越來越受大家歡迎,我們(men) 合作社的藏雞蛋供不應求。這些年,我通過養(yang) 藏雞、賣藏雞蛋,不僅(jin) 還清了當初成立合作社時欠下的45萬(wan) 元債(zhai) 務,還買(mai) 了一輛新汽車。目前,合作社有3個(ge) 雞舍。下一步,我想將雞舍擴建成5個(ge) ,把周邊都用網圍起來,把通往合作社的土路修成水泥路。”堆龍德慶區乃瓊加木叢(cong) 嶺藏雞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創辦人達珍美滋滋地向記者介紹。
今年34歲的達珍出生於(yu) 堆龍德慶區乃瓊街道加木二村的一戶普通農(nong) 民家中。初中畢業(ye) 後,達珍便留在家中照顧父母,一次意外的車禍導致風華正茂的達珍成為(wei) 了一名殘疾人,她的腳植入了3塊鋼板。當聽到醫生說她傷(shang) 勢嚴(yan) 重很難再站起來時,父母臉上布滿了擔憂的神情。達珍暗下決(jue) 心,一定要戰勝命運,重新讓自己站起來。“因為(wei) 父母年齡較大且隻有我一個(ge) 女兒(er) ,2015年,我們(men) 一家人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3年的康複治療,我可以開始借助拐杖緩慢行走了。當時的我一心隻想為(wei) 家裏減輕負擔,所以身體(ti) 稍微好轉後我就開始出去找工作。在堆龍德慶區乃瓊街道加木村等相關(guan) 領導的幫助下,我被安排到駐村點給工作隊做飯,隨後又到西藏甘露藏藥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了5年時間。有了固定的收入後,我們(men) 一家人的生活才開始慢慢好轉。”達珍回憶道。
結婚後,孩子的誕生讓達珍一家人的經濟負擔又增加了許多。為(wei) 了讓父母和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早日脫貧摘帽,達珍和丈夫了解到,藏雞的營養(yang) 價(jia) 值高且在拉薩很有市場,藏雞蛋也很受歡迎,所以夫妻倆(lia) 決(jue) 定發展藏雞養(yang) 殖。2017年,在親(qin) 戚朋友的幫助下,達珍投資45萬(wan) 元開辦了堆龍德慶區乃瓊加木叢(cong) 嶺藏雞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在黨(dang) 和國家的好政策下,達珍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和自信,克服重重困難,終於(yu) 走出了一條屬於(yu) 自己的致富路。
“沒有成立合作社之前,這裏的地勢高低不平,也沒有什麽(me) 植被。為(wei) 了讓藏雞適應這裏的環境,我們(men) 將土地填平,還種了很多樹和草。為(wei) 了購買(mai) 到純種的藏雞,我和丈夫還專(zhuan) 門前往日喀則市江孜縣。當時我們(men) 的啟動資金隻有4萬(wan) 元,所以我們(men) 隻購買(mai) 了30隻藏雞,母雞150元一隻,公雞還是免費送的。村裏的領導得知我要開辦藏雞養(yang) 殖合作社,給了我很多鼓勵和幫助。後來我向親(qin) 戚朋友借款40餘(yu) 萬(wan) 元建起了雞舍、購買(mai) 了飼料。藏雞和普通雞不一樣,對環境衛生的要求特別高,雞舍要經常打掃,時刻保持幹淨。藏雞對食物也有很高的要求,它們(men) 從(cong) 不亂(luan) 吃東(dong) 西,隻吃春季種的小麥和地裏的蚯蚓。拉薩的小麥屬於(yu) 冬季小麥,所以食物隻能從(cong) 江孜采購。今年,為(wei) 了降低運輸成本,我們(men) 從(cong) 江孜購買(mai) 了小麥種子,計劃在村裏種春小麥。”達珍向記者介紹道。
達珍告訴記者,現在藏雞蛋的生意十分紅火,藏雞蛋的口碑也特別好,基本上都是零售。現在,她的微信裏已經有2000多個(ge) 顧客了,購買(mai) 100枚以上的藏雞蛋還提供送貨上門服務,也有一些顧客是到合作社參觀後才開始購買(mai) 的。最多的時候合作社一共養(yang) 了300多隻藏雞,由於(yu) 諸多原因,現在合作社裏的藏雞還不到100隻。藏雞的產(chan) 蛋期為(wei) 4月至10月,合作社一天大約能產(chan) 20至70枚雞蛋,一枚雞蛋賣5元錢,生意好的時候一個(ge) 月能賣一萬(wan) 多元,除去成本後還有5000元的利潤。現在,達珍的丈夫也在堆龍德慶區做一些建築和房屋裝修等方麵的工作,手下有20多個(ge) 工人,也是村裏的致富帶頭人。
“我對現在的生活十分滿意,對今後的生活充滿了希望。我的孩子由父母在幫忙照顧,我可以專(zhuan) 心打理合作社,每天一大早我就會(hui) 趕到合作社開始工作,除了給雞做一日三餐外還要打掃雞舍,每天都是忙到下午六、七點才能回家。2017年,我們(men) 一家人搬進了易地扶貧搬遷點——祥和苑社區,不僅(jin) 住進了新房,我還擔任了社區“兩(liang) 委”監督委員,每月可以領取到1000多元的工資,加上父親(qin) 草場監督員的工資、獨生子女補助和60歲以上壽星老人補貼等,我們(men) 一家人收入越來越高,生活也越過越好。現在我已經還清了債(zhai) 務,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下一步,我準備擴大經營,多購買(mai) 一些藏雞,擴大銷售市場 。”達珍自信滿滿地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城關區通過黨建引領、發展產業等措施 讓群眾真脫貧、脫真貧
跟鄰居家的房子比起來,蔡公堂街道白定村村民尼瑪卓瑪家的兩層樓有點不太一樣,一樓是磚混結構,二樓是加蓋的彩鋼房。[詳細] -
雪域高原脫貧影像誌
2019年公路總裏程達103951公裏。 通車拉貢等7條高等級公路,建成青藏鐵路、拉日鐵路和5個民航機場。[詳細] -
拉薩曲水俊巴村:“三駕馬車”拉動村經濟快速發展
拉薩曲水縣俊巴村的皮具製作於2008年被評定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