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脫貧攻堅奏凱歌

發布時間:2020-08-26 10:19:00來源: 西藏日報


新建成的墨竹工卡縣甲瑪鄉(xiang) 孜孜榮村二期搬遷安置點。洛桑克珠 記者 唐斌 攝

  開欄的話:

  五年砥礪奮進,五年成就輝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召開5年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深情關(guan) 懷、特殊關(guan) 愛下,自治區黨(dang) 委高舉(ju)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偉(wei) 大旗幟,團結帶領全區各族幹部群眾(zhong)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精神和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堅持依法治藏、富民興(xing) 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擼起袖子加油幹,推動發展穩定生態各項事業(ye) 全麵發展,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hui) 大局持續穩定、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的可喜局麵。即日起,本報推出“牢記殷殷囑托 建設美麗(li) 西藏”欄目,深入報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治邊穩藏重要論述在西藏的成功實踐,生動展示西藏新成就、新變化、新氣象,全麵反映西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感恩奮進的精神風貌和昂揚鬥誌,敬請關(guan) 注。

  “脫貧是全麵小康的重中之重,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站在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舉(ju) 全黨(dang) 全社會(hui) 之力推進脫貧攻堅,取得了重大決(jue) 定性成就,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在總書(shu) 記和黨(dang) 中央的堅強領導、特殊關(guan) 懷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無私支援下,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認真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wei) 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眾(zhong) 誌成城、盡銳出戰,精準施策、合力攻堅。截至目前,全區62.8萬(wan) 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377個(ge) 貧困村全部出列、74個(ge) 貧困縣區全部摘帽,曆史性地消除了長期困擾各族人民的絕對貧困問題,廣大貧困群眾(zhong) 物質生活極大改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農(nong) 牧區生產(chan) 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wei) 進一步建立解決(jue) 相對貧困問題的長效機製、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高位推動抓統攬 頂層設計聚合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脫貧攻堅,加強領導是根本。”

  近年來,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堅決(jue)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wei) 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六個(ge) 精準”“五個(ge) 一批”要求,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成立由區黨(dang) 委書(shu) 記擔任組長的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脫貧攻堅指揮部,建立高位推動、上下聯動的組織體(ti) 係。

  與(yu) 此同時,區黨(dang) 委多次召開常委會(hui) 會(hui) 議、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專(zhuan) 題會(hui) 議研究部署脫貧攻堅工作,自治區省級領導同誌帶頭深入基層督導調研,帶頭聯係深度貧困縣,帶頭為(wei) 貧困群眾(zhong) 做實事、辦好事,形成了推動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西藏是全國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扶貧成本最高、脫貧難度最大的區域。特別是脫貧攻堅進入衝(chong) 刺階段,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強化頂層設計,出台一攬子《規劃》,推動脫貧攻堅從(cong) “大水漫灌”轉向“靶向治療”、精準扶貧,先後編製完成《西藏自治區“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規劃》《西藏自治區“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規劃》《西藏自治區“十三五”時期產(chan) 業(ye) 精準脫貧規劃》。各市地、各縣區也積極編製完成落實規劃,旅遊、水利、交通等35個(ge) 相關(guan) 行業(ye) 部門完成行業(ye) 扶貧規劃,形成門類全、範圍廣的脫貧攻堅規劃體(ti) 係。

  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jue) 定〉的實施意見》為(wei) 總綱,製定印發細化實施方案、貧困村退出與(yu) 貧困縣摘帽考核辦法等70多個(ge) 配套政策,建立多層次、全方位、各領域的“1+”政策體(ti) 係。這些配套政策為(wei) 解決(jue) 識貧問題、政策問題、資金問題、考核問題和退出問題提供政策依據,是含金量極高的脫貧“紅包”。

  這一係列《規劃》《方案》,明確了西藏到2020年精準脫貧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回答了“扶持誰”“誰來扶”“怎麽(me) 扶”“如何退”這4個(ge) 關(guan) 鍵問題,解決(jue) 了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的對象不準、路子不清、責任不實、退出程序不規範等問題,切實把中央的要求和西藏的實際有效結合起來。

  2019年,在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之際,西藏基本解決(jue) 區域性整體(ti) 貧困問題。

  在2016年至2019年省級黨(dang) 委政府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西藏連續4年綜合評價(jia) 為(wei) “好”,脫貧攻堅取得曆史性成就。

  精準施策拔“窮根” 產(chan) 業(ye) 幫扶蹚“新路”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越到後來難度越大。要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wei) 主線,分類施策,真抓實幹,吹糠見米,確保貧困人口如期實現脫貧。”

  近年來,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認真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用“繡花”功夫,推進脫貧攻堅這項大工程,把發展產(chan) 業(ye) 扶貧作為(wei) 主攻方向,把易地搬遷扶貧作為(wei) 重要補充,全力推進貧困人口脫貧。

  南木林鎮孔阿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是日喀則市南木林縣5個(ge) 大型集中安置點之一,曾經的荒灘如今排排新房錯落有致,24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入住新房,安置點同時配套1200畝(mu) 海棠種植基地,貧困戶不離鄉(xiang) 不離土就能實現脫貧致富。

  孔阿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裏的新氣象隻是西藏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幫助貧困群眾(zhong) 實現美好生活的一個(ge) 縮影。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西藏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wei) 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總目標,統籌考慮發展要素向城鎮聚集,向生產(chan) 資料富集、基礎設施完善的地區聚集,多措並舉(ju) 解決(jue) “一方水土養(yang) 不好一方人”突出問題。

  截至目前,西藏累計對26.6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占自治區農(nong) 牧民總數的近十分之一,超過貧困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目前已建成搬遷點953個(ge) ,正在收尾22個(ge) ,已搬遷入住25.7萬(wan) 人,其餘(yu) 的0.9萬(wan) 人年底前將全部搬遷入住。

  占地1000餘(yu) 畝(mu) 的林芝市巴宜區更章門巴民族鄉(xiang) 精準扶貧現代農(nong) 業(ye) 觀光園,集培育生產(chan) 種植、倉(cang) 儲(chu) 物流、銷售服務於(yu) 一體(ti) ,不僅(jin) 解決(jue) 了周邊村莊種植方式單一、土地利用率低等產(chan) 業(ye) 發展的問題,同時還通過“企業(ye) +龍頭合作社”的合作模式把產(chan) 業(ye) 留在當地,每年能帶動當地貧困戶人均增收近3000元。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發展產(chan) 業(ye) 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製宜,把培育產(chan) 業(ye) 作為(wei) 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近年來,西藏緊密結合產(chan) 業(ye) 發展特點和產(chan) 業(ye) 扶貧工作實際,合理安排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和扶貧資金,努力挖掘當地農(nong) 牧業(ye) 資源優(you) 勢,大力推進河穀經濟建設,區域經濟和特色產(chan) 業(ye) 穩步發展,農(nong) 牧業(ye) 特色化、產(chan) 業(ye) 化進程不斷加快。目前,西藏已累計投資362億(yi) 元、實施項目2661個(ge) ,大力發展特色種養(yang) 、文化旅遊和資源開發利用等產(chan) 業(ye) 項目,實現扶貧方式從(cong) 政策保障性扶貧向區域開發式扶貧的曆史性轉變,促進貧困群眾(zhong) 從(cong) 單一種養(yang) “糊口”到產(chan) 業(ye) 就業(ye) 增收的跨越式轉變。

  同時,以特色產(chan) 業(ye) 為(wei) 依托,西藏累計培育龍頭企業(ye) 145家、專(zhuan) 業(ye) 合作組織1萬(wan) 餘(yu) 家,探索推行“企業(ye) +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等發展模式,充分挖掘文旅產(chan) 業(ye) 帶貧作用,幫助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帶動貧困人口脫貧28.81萬(wan) 人、受益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超過70萬(wan) 人。貧困群眾(zhong) 通過參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和轉移就業(ye) ,切實享受到區域經濟和產(chan) 業(ye) 發展帶來的紅利,不僅(jin) 逐步解決(jue) 脫貧內(nei) 生動力不足問題,增強貧困人口的自我脫貧意識,同時,也增強了龍頭企業(ye) 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規模效應。

  “誌智雙扶”齊發力 提振精神聚民心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指出,“扶貧要同扶智、扶誌結合起來”。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西藏把“扶誌扶智”作為(wei) 脫貧攻堅的立足點,把強化自主脫貧作為(wei) 實現脫貧攻堅目標、鞏固脫貧成果的治本之策,大力推進扶貧同扶誌、扶智緊密結合,通過教育引導、增強脫貧主動性,更新觀念,引導貧困群眾(zhong) 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思想,實現由“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

  按照“扶貧先扶智、徹底斬斷貧困鏈條”的總體(ti) 思路,遵循“政府主導、社會(hui) 參與(yu) ”的工作原則,西藏深入推進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繼續實施15年公費教育和“三包”政策,連續3年提高“三包”政策標準,2019年生均達到3700元,累計受助學生達231.21萬(wan) 人次。

  以提升貧困農(nong) 牧區基礎教育水平、資助家庭貧困學生就學、幫扶貧困群眾(zhong) 實現穩步脫貧為(wei) 首要工作任務,以傾(qing) 斜支持貧困地區發展教育、加大貧困生資助力度、開展貧困生職業(ye) 學曆教育為(wei) 主要工作措施,建立上下聯動、多部門合力推進的教育扶貧機製,通過教育提升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的自我發展能力,從(cong) 根本上消除貧困。

  貧困群眾(zhong) 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ti) ,激發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內(nei) 生動力至關(guan) 重要。

  在脫貧攻堅戰中,西藏把“扶貧先扶誌”作為(wei) 第一要務,通過定期入戶走訪、結對幫扶的方式,加大教育引導力度,充分發揮第一書(shu) 記、駐村工作隊和村黨(dang) 支部的作用,挨家挨戶開展宣講,激發貧困群眾(zhong) 內(nei) 生動力,千方百計為(wei) 貧困群眾(zhong) 找門路、想辦法,心貼心、麵對麵地進行思想交流。

  通過推廣實施脫貧攻堅領域“比學趕幫超競賽”“美麗(li) 家園·幸福人家”“魅力鄉(xiang) 村·活力阿佳”“培樹文明鄉(xiang) 風村風民風”等活動,大力宣傳(chuan) 脫貧致富先進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激發貧困群眾(zhong) 的致富願望,幫助他們(men) 堅定脫貧信心,激發貧困群眾(zhong) 想脫貧、能致富的內(nei) 生動力,讓脫貧成為(wei) 一種自覺行動。

  同時,西藏切實處理好“管肚子”與(yu) “管腦子”的關(guan) 係,以深入開展“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為(wei) 抓手,大力宣傳(chuan) 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和似海恩情,旗幟鮮明地消除十四世達賴利用宗教所產(chan) 生的負麵影響,教育引導貧困群眾(zhong) 淡化宗教消極影響,理性對待宗教,用勤勞的雙手改變貧困現狀,過好今生幸福生活。用好脫貧攻堅這個(ge) 生動教材,教育引導群眾(zhong) 惠從(cong) 何來、惠在何處,自覺感黨(dang) 恩、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

  阿裏地區普蘭(lan) 縣普蘭(lan) 鎮赤德村村民白瑪次旺,在村裏的大力扶持和村幹部的激勵下,經過“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的引導,曾經的“懶漢”變身“好漢”,成為(wei) 當地民兵巡邏隊的一員。

  一係列實實在在的舉(ju) 措,讓西藏貧困群眾(zhong) 逐漸摒棄“等靠要”的思想,心熱起來、手動起來,實現從(cong) “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達到物質與(yu) 精神同步“脫貧”的良好效果。

  當前已進入脫貧攻堅和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決(jue) 戰決(jue) 勝倒計時階段,全區上下正以決(jue) 戰決(jue) 勝態勢發起最後總攻,堅決(jue) 奪取脫貧攻堅戰,確保到今年底,全麵解決(jue) 絕對貧困問題,同全國一道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高原兒(er) 女從(cong) 農(nong) 奴翻身當家作主到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又一次偉(wei) 大曆史性跨越。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