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四川金陽:生活美如索瑪花

發布時間:2020-12-02 14:36:00來源: 經濟日報

  每年初夏時節,10萬(wan) 畝(mu) 索瑪花便會(hui) 成為(wei) 四川涼山州金陽縣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第五屆索瑪花文化旅遊節今年在這裏舉(ju) 行,吸引遊客近萬(wan) 人。

  熱柯覺鄉(xiang) 丙乙底新村位於(yu) 索瑪花海腹地,依托旅遊業(ye) 的發展,不僅(jin) 在2018年實現脫貧,2019年旅遊綜合收入更是達到280萬(wan) 元,貧困戶人均收入6700元。熱柯覺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楊克哈向記者介紹,114戶貧困戶參與(yu) 到產(chan) 業(ye) 發展中,通過務工、入股旅遊公司等形式實現脫貧,過上了好生活。“脫貧以前,貧困戶沒有一戶有小汽車,現在已經有11戶買(mai) 了小汽車,日子過得越來越幸福!”

  昔日的丙乙底新村是金陽貧困舊貌的一個(ge) 縮影,這裏地無三尺平,出門就是坡,是四川省貧困發生率最高的縣份之一。現在的丙乙底新村不僅(jin) 實現了脫貧,更是快步奔向小康。再看金陽,該縣已經實現38個(ge) 貧困村退出、減貧0.5萬(wan) 戶2.8萬(wan) 人的目標,如期完成整縣脫貧任務。

  越來越美好的生活就像盛放的索瑪花,代表著幸福,象征著希望。

  從(cong) 交通閉塞到內(nei) 聯外暢

  到金陽采訪,交通條件的改善讓人印象深刻。截至2019年底,金陽縣公路總裏程達1564.7公裏,已完成所有鄉(xiang) 鎮通油路、建製村通硬化路兩(liang) 個(ge) 目標。2016年以來,金陽縣在交通扶貧工程領域累計投資13億(yi) 元。

  在金陽流傳(chuan) 著這樣一句話,中國青花椒第一縣是金陽,中國青花椒第一村是油房。油房即油房村,位於(yu) 蘆稿鎮,而蘆稿鎮最出名的不是青花椒,而是一條“最美天路”。

  “通往蘆稿鎮油房村、大灣子村的通村公路全長13公裏,垂直高差約800米,連續形成28個(ge) 回頭彎,就像一條白絲(si) 帶纏繞山間。”蘆稿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張璐說,這條路解決(jue) 了兩(liang) 個(ge) 村600餘(yu) 戶、近3000名群眾(zhong) 的出行難題,是金陽縣交通扶貧的典型代表。

  “路通以後,農(nong) 戶的青花椒、蜂蜜可以送到鎮上去賣,如果單靠人背馬馱,從(cong) 村裏走到鎮上單程要花2個(ge) 多小時,現在20多分鍾就到了。”張璐說,這條路打通了脫貧攻堅的“最後一公裏”,大家發展青花椒產(chan) 業(ye) 的勁頭更足。

  過去金陽許多邊遠山村不通公路,綿延的大山阻隔了群眾(zhong) 出行。現在正在修建的宜攀高速、西昭高速將途經該縣,預計總投資3.4億(yi) 元的金陽河特大橋正在建設當中。

  來到馬依足鄉(xiang) 特普洛村要途經金陽河特大橋。今年6月末,這座大橋高達196米的6號主墩順利封頂。

  “我們(men) 全村人都盼著大橋早日架起來,這樣我們(men) 到縣城可以再節約一半時間。”特普洛村村民爾古小紅口中的“再”是對村裏交通變化的一個(ge) 總結:2015年公路通到家門口,騎摩托車到縣城從(cong) 3個(ge) 多小時縮短到近1個(ge) 小時,2021年底金陽河特大橋通車後,車程將被縮短至20多分鍾。

  “我家種了5畝(mu) 青花椒,每年掙5萬(wan) 多元。路通了,從(cong) 德陽來的四川家和原味香料有限公司和村裏簽訂了收購協議,我們(men) 在家門口就可以賣花椒,特別方便。”爾古小紅說。

  目前,特普洛村已經打造了2000畝(mu) 青花椒種植基地並成立了金陽縣新東(dong) 方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涵蓋的105戶村民中有93戶是貧困戶,合作社年均銷售花椒4.3萬(wan) 餘(yu) 斤,93戶貧困戶年均實現增收180餘(yu) 萬(wan) 元。

  從(cong) 產(chan) 業(ye) 匱乏到百業(ye) 競興(xing)

  過去,金陽許多貧困山區的群眾(zhong) 基本靠天吃飯,產(chan) 業(ye) 基礎十分薄弱。近年來,當地著力發展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推行“一村一品”,擴大種養(yang) 規模、提升產(chan) 品品質,不斷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提質增效、提檔升級,助推群眾(zhong) 持續增收。

  說起村裏的中藥材滇重樓,絲(si) 窩鄉(xiang) 尼波洛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鄔磊像愛護孩子一樣愛護著23畝(mu) 滇重樓種植基地,因為(wei) 這23畝(mu) 地將成為(wei) 村裏的致富寶。

  鑽進大棚裏,鄔磊先是用手扒開泥土上方的鬆針和羊糞,然後又挖了幾厘米,直到滇重樓露出根莖。“別看這根莖也就拳頭般大小,最值錢的就是它。去年我們(men) 試種了一分半地,賣了6萬(wan) 多元。”鄔磊說,現在已經有公司和村裏簽訂了收購協議,預計到2022年,每畝(mu) 能收入20多萬(wan) 元。“現在村民通過務工、流轉土地戶均年增收600元左右,2022年滇重樓大規模上市後,預計能為(wei) 全村19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加戶均收入1萬(wan) 元。”

  記者來到依達鄉(xiang) 瓦伍村現代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正好趕上村民馬海赤日放羊。羊圈門一開,48隻山羊爭(zheng) 先恐後地跑出來,馬海赤日又是吆喝又是追趕,場麵十分熱鬧。

  “今年2月,我賣了8隻羊,掙了2萬(wan) 多元,等於(yu) 我以前在外打工一年的工資。”馬海赤日說,自己“守”著羊群,不再背井離鄉(xiang) ,既能顧家還能掙錢,這就是讓他感到滿足的好日子。

  瓦伍村於(yu) 2018年底實現了整村脫貧,靠的就是發展畜牧業(ye) 。依托2萬(wan) 餘(yu) 畝(mu) 高海拔天然草場,村裏修建了40多個(ge) 牛棚和50多個(ge) 羊棚,又人工種植了燕麥草、黑麥草及皇竹草共計5800餘(yu) 畝(mu) ,引進西門塔爾牛183頭,養(yang) 殖本地黃牛639頭、羊1736隻,有效提高了農(nong) 戶收入,鞏固了農(nong) 戶脫貧致富的信心。

  “一村一品”為(wei) 金陽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除了滇重樓種植、畜牧業(ye) 養(yang) 殖以外,作為(wei) 當地的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青花椒與(yu) 魔芋產(chan) 業(ye) 發展也成效顯著。當地34個(ge) 鄉(xiang) 鎮中青花椒產(chan) 業(ye) 覆蓋28個(ge) 鄉(xiang) 鎮,青花椒“一村一品”特色產(chan) 業(ye) 專(zhuan) 業(ye) 村達134個(ge) 。截至目前,先後有40多個(ge) 貧困村選擇發展魔芋產(chan) 業(ye) 。

  除陳規陋習(xi) 樹文明新風

  在金陽不少彝族聚居村寨,曾因地理環境閉塞、社會(hui) 發育程度較低,多年來盛行高價(jia) 彩禮、薄養(yang) 厚葬等陳規陋習(xi) 。隨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深入推進,一套套安全住房建了起來,人們(men) 住進了新房子,每個(ge) 村都製定了村規民約,移風易俗漸漸改變著每個(ge) 村的村民。

  馬依足鄉(xiang) 迷科村村民吉魯努古的父親(qin) 是村裏一位老黨(dang) 員。2018年2月,父親(qin) 去世時,村民們(men) 聚到吉魯努古家,準備搞一場厚葬。“村幹部到他家裏守了一夜,堅決(jue) 不準殺牛,不能放煙花,不能大操大辦。”馬依足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鄭偉(wei) 說,最終吉魯努古為(wei) 父親(qin) 簡單操辦了後事。

  隨後,迷科村以此為(wei) 契機引導貧困群眾(zhong) 知恩圖報、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美好生活。

  2018年底,迷科村為(wei) 吉魯努古提供10萬(wan) 元無息貸款購買(mai) 挖土機。“2019年我承包村裏的工程,掙了近10萬(wan) 元,今年還買(mai) 了一輛小汽車。摒除陳規陋習(xi) ,樹立文明新風,我們(men) 村現在人人都能做到。”吉魯努古說。

  在金陽縣,百姓辦紅白喜事,都自覺遵照“喪(sang) 事宰牛不超過5頭、婚喪(sang) 酒席不超過30桌、婚嫁彩禮不超過6萬(wan) 元”等規定,摒棄相互攀比、鋪張浪費的習(xi) 俗。通過持續深化“十個(ge) 好家庭”創建、組村鄉(xiang) 縣“四級評比”等工作,群眾(zhong) 比學趕超,樹新風助脫貧氛圍日益濃厚。

  脫貧攻堅以來,金陽縣將交通作為(wei) 先導性工程,將培育好產(chan) 業(ye) 作為(wei) 主要抓手,開展住上好房子、形成好風氣工作,不僅(jin) 保證了脫貧攻堅如期達標,更為(wei) 致富奔小康注入了新的動力。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