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多措並舉開展農牧民技能培訓——“培”出一方新天地
“經過學習(xi) 培訓,我掌握了野生天麻種植技術,現在的收入十分可觀。”林芝市波密縣紮木鎮農(nong) 民旺紮說。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圍繞“科教興(xing) 農(nong) 、人才強農(nong) 、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固農(nong) ”戰略要求,充分發揮各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的教育培訓職能,利用冬春季農(nong) 閑時間,多層次、多形式開展農(nong) 牧民技能培訓,努力為(wei) 西藏培養(yang) 一支農(nong) 牧業(ye) 科技服務隊伍、農(nong) 村人才帶頭人隊伍和有文化、懂技術、會(hui) 經營的高素質農(nong) 牧民隊伍,為(wei) 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2016年以來,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累計培訓技術人員和農(nong) 牧民3.8萬(wan) 餘(yu) 人次,其中高素質農(nong) 民2.1萬(wan) 餘(yu) 人,為(wei) 廣袤的田野注入了新鮮血液。
昌都市江達縣崗托鎮崗托村的普巴曾參軍(jun) 入伍,退伍回村後,任村裏的生產(chan) 隊長,帶領村民大力發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通過基層農(nong) 技人員培訓,在崗托村大力推廣良種,新建水渠,種植冬小麥、豌豆、蕎麥等作物,村民的生活有了大幅改善。“如今,我們(men) 村再也不會(hui) 為(wei) 吃穿發愁了。”普巴說。
“十三五”期間,西藏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充分利用國家基層農(nong) 技推廣體(ti) 係改革與(yu) 建設項目,集中培訓基層農(nong) 技人員5744人。每年每名基層技術人員直接服務農(nong) 牧民科技示範戶10戶,輻射帶動農(nong) 戶10戶,全區共有9萬(wan) 多戶農(nong) 牧民家庭接受技術培訓和服務。
根據自治區統一安排,近年來,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直屬技術推廣單位利用技術優(you) 勢,先後培訓農(nong) 牧民9350人次;同時,利用中組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為(wei) 農(nong) 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範培訓項目,舉(ju) 辦相關(guan) 培訓20期,培訓大學生村官、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和農(nong) 牧民合作組織負責人2000多人。
“培訓帶來的成效是多方麵的,促進技術人員對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進行思考,對一些理念有了新的認識和定位,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製約西藏農(nong) 牧業(ye) 發展的瓶頸因素,更加清晰地理順了今後的工作思路,並提出了一些符合當地實際的新思路、新辦法、新措施,為(wei) 農(nong) 牧業(ye) 技術推廣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科教處處長張耀峰介紹說,通過農(nong) 牧民技能培訓,不僅(jin) 幫助農(nong) 牧民拓寬了就業(ye) 渠道、延展了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鏈條,更重要的是使農(nong) 牧民思想觀念得到了轉變,農(nong) 牧民通過自身努力改善現實生活的願望變得更加強烈。
“合作社收入的82%用於(yu) 社員分紅。”搶古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尼瑪頓珠說,草場流轉解放了村裏的剩餘(yu) 勞動力,全村有161人外出務工。
“草場流轉後,我通過培訓找到了一份駕駛員的工作,如今,除了在外頭打工掙錢,年底還能拿到合作社分紅,這日子越過越有奔頭。”搶古村村民西熱說。
受訓農(nong) 民學到一技之長,一方麵可使農(nong) 作物產(chan) 量和效益提高,另一方麵可讓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收入。如今,“依靠科技,發展生產(chan) ,致富增收”的觀念已植根於(yu) 廣大農(nong) 牧民心中,培養(yang) 的一批擁有一技之長的致富能手、農(nong) 村經紀人、“土專(zhuan) 家”正引領更多的農(nong) 牧民走上致富路。
搶古村這個(ge) 曾經的純牧業(ye) 村,通過轉變觀念,跳出傳(chuan) 統牧業(ye) 生產(chan) 方式,最終闖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增收致富路。“我們(men) 有現在的好生活,除了黨(dang) 的好政策,還因為(wei) 選出了一位好書(shu) 記。”搶古村村民群桑頓珠身有感觸地說。
如今,在基層鄉(xiang) 村,有無數像尼瑪頓珠一樣的致富帶頭人,穿行在改變城鄉(xiang) 麵貌的建設工地,忙碌在帶領農(nong) 牧民致富的田間地頭,成為(wei) 帶領一方農(nong) 牧民致富的骨幹力量,他們(men) 為(wei) 新農(no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了強勁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昌都市“三農”工作綜述:民富產業旺 沃野滿目新
類烏齊犛牛、阿旺綿羊、八宿蕎麥、察雅黑青稞……昌都市成功打造出一大批特色產業品牌,激發了鄉村振興的活力。[詳細] -
牛事“牛”起來——西藏犛牛種質資源及其開發利用項目實施小記
犛牛本品種選育是提高犛牛生產性能的主導技術。[詳細] -
通向“世界屋脊”的團結線 幸福路
沿著高速看中國,我們一起沿著川藏公路,這條通向“世界屋脊”的團結線、幸福路,看沿線的發展變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