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藏的錢往哪兒花?
1月4日,西藏自治區十一屆人大五次會(hui) 議發布《關(guan) 於(yu) 西藏自治區2021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2年預算草案的報告》,《報告》提出,2021年,一般公共預算全區收入總量為(wei) 2970億(yi) 元,增長11.5%,為(wei) 預算的141.3%;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60.4億(yi) 元,下降6.8%。2022年,一般公共預算全區收入總量2849.2億(yi) 元,比上年預算增長35.6%。下麵記者通過梳理2022年預算草案中的部分重點支持領域工作,告訴你今年西藏的錢要花在哪些地方。記者 婁夢琳 央金卓瑪 譚瑞華
深化平安西藏建設
堅定不移把維護穩定作為(wei) 第一位的工作任務,支持更高水平的平安西藏建設。安排資金32.6億(yi) 元、強化基層政法能力建設,支持開展掃黑除惡、打非治亂(luan) 專(zhuan) 項鬥爭(zheng) ,加快提高技防能力。提升社會(hui) 治安管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安排資金33.1億(yi) 元,深入推進立體(ti) 化、信息化社會(hui) 治安防控體(ti) 係,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機製,增強駐村和寺管會(hui) 幹部、村居幹部、“雙聯戶”等基層管理力量。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支持開展民族團結、愛國主義(yi) 、反分裂鬥爭(zheng) 、新舊西藏對比和馬克思主義(yi) “五觀”“兩(liang) 論”教育。深入落實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條例和規劃,推進模範區創建“九進”。支持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和文藝創作與(yu) 扶持,引導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強化學校思政教育。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和培訓。推動報刊、電視、電台和新聞網站等主流媒體(ti) 建設。支持進一步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深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支持完善以鐵路、高等級公路和民航機場為(wei) 骨幹,普通國省道為(wei) 主體(ti) 的綜合立體(ti) 交通體(ti) 係。全力配合和支持川藏鐵路西藏段建設。安排資金238億(yi) 元,加快國省道幹線公路和“四好農(nong) 村路”建設。安排資金3.9億(yi) 元,繼續實施航線補貼、優(you) 惠票價(jia) 補貼政策,加快民航事業(ye) 發展。安排地方預算內(nei) 基本建設投資11億(yi) 元,支持重點建設項目落地。支持加快補齊水、電、路、訊、網基礎設施短板。
加快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
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過渡期內(nei) 保持財政支持政策和資金規模總體(ti) 穩定,持續加強返貧動態監測幫扶,做好易地搬遷後續幫扶,安排資金109.2億(yi) 元、增長21.8%,重點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任務重、鄉(xiang) 村振興(xing) 底子差的地區傾(qing) 斜。安排資金102.8億(yi) 元、增長17.7%,支持推進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高原草業(ye) 發展、農(nong) 業(ye) 資源保護與(yu) 利用、水利發展改革、新一輪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等,打牢農(nong) 牧業(ye) 現代化基礎。安排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補貼資金8億(yi) 元,增強農(nong) 牧業(ye) 抗風險能力。深入推進農(nong) 村綜合改革,加快農(nong) 村公益事業(ye) 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和村集體(ti) 經濟發展。加強農(nong) 村基層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提高村幹部待遇標準。推進惠民惠農(nong) 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
培育壯大高原特色產(chan) 業(ye)
完善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財政支持政策,引導市縣做大做強重點產(chan) 業(ye) ,夯實財源稅基。高標準建設一批青稞、犛牛等特色農(nong) 畜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和產(chan) 業(ye) 帶。推動藏醫藥產(chan) 業(ye) 擴量提質增效。支持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助力提升“冬遊西藏”“文創西藏”品牌影響力。支持發展邊貿物流產(chan) 業(ye) ,加強邊民互市貿易區、邊貿市場、邊貿點建設。支持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綠色工業(ye) 、現代服務業(ye) 、高新數字產(chan) 業(ye) 發展。
深入推進創新驅動戰略
安排資金2.8億(yi) 元,支持前沿技術和高原適用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加大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力度,加強創新平台、雙創載體(ti) 建設。支持拉薩青藏高原科學研究中心建設。深入推進科學技術普及,支持開展科技人員下基層服務行動。
深入推進改革開放
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幫助市場主體(ti) 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減負紓困、恢複發展。完善財政資金直達機製,優(you) 化資金分配使用流程,加快資金使用進度,確保資金直達使用對象、直接惠企利民。安排資金5億(yi) 元,支持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安排資金3億(yi) 元,助推中小企業(ye) 發展。安排資金1.74億(yi) 元,推進地球第三極區域公共品牌建設。
著力提高就業(ye) 質量
深入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安排就業(ye) 補助資金29.8億(yi) 元。堅持市場化方向,落實好扶持獎勵政策,引導高校畢業(ye) 生市場就業(ye) 、自主創業(ye) 。加大有組織轉移就業(ye) 和技能培訓力度,促進農(nong) 牧民持續就業(ye) 增收。強化困難群眾(zhong) 就業(ye) 援助,紮實抓好城鎮困難人員、殘疾人和退役軍(jun) 人等重點群體(ti) 就業(ye) 。
著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機製,擴大教育資源供給,安排教育事業(ye) 費268.4億(yi) 元、增長13.5%。落實好15年公費教育政策,教育“三包”經費標準年生均提高240元。支持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創建工作,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和西藏班。支持高等教育、職業(ye) 教育發展,繼續實施師範及農(nong) 牧林水地礦類專(zhuan) 業(ye) 免費教育政策,培養(yang) 更多專(zhuan) 業(ye) 技能型實用人才。支持創建100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校和78所學校集中供暖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支持深化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
著力提高衛生健康水平
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經費保障,加強疫情防控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將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提高到年人均645元,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提高到年人均105元。加強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推進優(you) 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均衡布局,鞏固拓展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成果。實施先天性心髒病、大骨節病救治行動和遏製肺結核行動。推進實施婦女“兩(liang) 癌”篩查救治,開展13-14歲在校女生HPV疫苗、60歲以上老年人及在校中小學生流感疫苗自願免費接種。支持自治區醫院建成投用。推動構建覆蓋全區的智慧醫療服務體(ti) 係。推進藏醫藥事業(ye) 傳(chuan) 承與(yu) 發展。支持普及推廣健康茶。
著力豐(feng) 富群眾(zhong) 文化生活
深入推進文化“潤邊”,實施文化惠民百千萬(wan) 工程,加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投入,建強基層文化陣地。推進農(nong) 牧區新一代直播衛星廣播電視“戶戶通”。支持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和利用,做好非遺申報工作。加大體(ti) 育場(館)社會(hui) 開放支持力度,辦好第十三屆全區運動會(hui) 暨第五屆民族傳(chuan) 統體(ti) 育運動會(hui) 。
著力完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
適度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yang) 老金水平。將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基礎養(yang) 老金提高到月人均 215元。推進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政策。落實社會(hui) 救助政策,加強困難群眾(zhong) 基本生活保障,將城鄉(xiang)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年人均11120元、5160元。高齡老人健康補貼提高200元。
著力推進住房保障工程
支持實施5500戶棚戶區改造、31個(ge)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建設一批公租房和保障性租賃住房,解決(jue) 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實施農(nong) 村危房改造。安排資金28億(yi) 元,支持加快幹部休養(yang) 基地建設。支持援藏幹部公寓設備配備。
支持全麵推進生態保護修複
安排資金61.7億(yi) 元,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大力推進拉薩南北山綠化,深入實施“兩(liang) 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和鄉(xiang) 村“四旁”植樹行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安排資金6.7億(yi) 元,全麵強化環境綜合治理,促進節能減排,發展清潔能源,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加快生活垃圾、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推進城鎮汙水管網全覆蓋。支持做好全區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因地製宜推進農(nong) 村廁所革命。全麵實施生態富民工程,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提高生態補償(chang) 標準,完善森林、濕地、草原生態效益補償(chang) 機製,建立水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推動符合政策的新增公益林納入國家補償(chang) 範圍。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和生態就業(ye) 崗位補貼政策。支持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統籌做好自然保護區內(nei) 礦業(ye) 權退出工作和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jia) 。支持發展碳匯經濟。
統籌推進經濟社會(hui) 和邊防建設
研究出台財政支持邊境建設一攬子政策,安排邊境地區轉移支付29.6億(yi) 元,健全邊民補助動態調整機製,探索邊境抵邊一線農(nong) 牧民逐步轉為(wei) “職業(ye) 邊民”的辦法措施,加大邊境地區產(chan) 業(ye) 扶持力度,推動物防技防建設。加快推進抵邊搬遷和邊境村鎮建設,補齊邊境地區公共服務設施短板,製定邊境地區群眾(zhong) 教育、醫療、就業(ye) 等特殊優(you) 惠政策,吸引腹心地區、極高海拔地區群眾(zhong) 重點向邊境一線轉移,鼓勵區外有意願的群眾(zhong) 跨省向邊境一線搬遷,推進人口抵邊安居。實施海拔3500米以上縣城鄉(xiang) 鎮供氧工程。支持軍(jun) 民融合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政協委員為高原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西藏政協農業界、經濟界、特邀界等委員紛紛就高原農牧產業發展、農牧民增收、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改善等建言獻策,擘畫西藏鄉村振興。[詳細] -
西藏“十四五”規劃投資6015億元 較“十三五”增長58%
“十四五”期間,西藏規劃投資6015億元,較“十三五”增長58%。從1952年到2020年,西藏共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9萬億元,年均增長21.6%。[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