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強化黨建引領 賦能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2-02-16 09:40:00來源: 西藏日報

  黨(dang) 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抓好了是生產(chan) 力,更是競爭(zheng) 力、凝聚力。今年以來,日喀則市定結縣薩爾鄉(xiang) 堅持以黨(dang) 建工作為(wei) 統領,結合薩爾鄉(xiang) 發展實際,把加強黨(dang) 建工作放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大局中謀劃、部署、落實,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紅色引擎”作用,促進黨(dang) 建工作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深度融合、同頻共振、互動雙贏。

  強產(chan) 業(ye) 之“骨”,讓鄉(xiang) 村“旺”起來。薩爾鄉(xiang) 充分發揮黨(dang) 建引領發展的組織優(you) 勢,提升黨(dang) 支部政治引領功能,以培育“紅色星期五”鄉(xiang) 機關(guan) 黨(dang) 建品牌為(wei) 突破口,大力推動支部工作製度化、規範化、標準化建設;發揮黨(dang) 員示範引領作用,通過支部書(shu) 記帶頭幹、“兩(liang) 委”班子跟著幹、全村群眾(zhong) 圍著幹,積極培育“一村一品”產(chan) 業(ye) 模式,創新性開辟“黨(dang) 支部﹢農(nong) 戶養(yang) 殖合作社”“黨(dang) 支部﹢農(nong) 戶﹢村集體(ti) ”等運營模式,抓好特色種植養(yang) 殖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積極構建完善牢靠的產(chan) 業(ye) 保障體(ti) 係,以黨(dang) 建工作助力合作社特色發展、優(you) 質發展,帶動更多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致富增收;發揮產(chan) 業(ye) 致富帶頭人和鄉(xiang) 土技能人才“領頭羊”作用,堅持內(nei) 引外聯、先進帶後進,強化鄉(xiang) 村致富能人“傳(chuan) 幫帶”作用,增強群眾(zhong) 的自我發展動力和技能致富信心,先後為(wei) 60戶100餘(yu) 人開展種植技能培訓9次,指導聯戶單元種植蔬菜11種,受益群眾(zhong) 220人;構建黨(dang) 建引領﹢勞務合作社發展模式,成立農(nong) 民勞務工作隊,黨(dang) 員帶動群眾(zhong) 實現就近就業(ye) ,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拓寬群眾(zhong) 致富渠道。

  築生態之“基”,讓環境“美”起來。薩爾鄉(xiang)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強化山水林田湖草冰沙一體(ti) 化綜合治理,持續做好生態村提質增效工作;通過“黨(dang) 員帶頭、支部引領、群眾(zhong) 參與(yu) ”的方式,開展黨(dang) 員誌願服務、環境衛生整治、植樹造林等活動,積極推動黨(dang) 建與(yu) 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深度融合;以聯戶單位、黨(dang) 支部、黨(dang) 小組劃片分區,形成環境衛生“三包”網格化整治模式。黨(dang) 員帶頭植樹造林,開展“黨(dang) 支部一片林、黨(dang) 員一顆樹”活動,種下1.2萬(wan) 棵黨(dang) 員樹、4畝(mu) 黨(dang) 小組連片林、12畝(mu) 支部黨(dang) 員林,確保“造一片、活一片、綠一片”,實現了生態和黨(dang) 員模範雙提升雙融合;薩爾鄉(xiang) 下轄合隆村生態苗圃合作社在2022年預計收益達160萬(wan) 餘(yu) 元,每戶分紅2.5萬(wan) 元,人均達到6000元,讓綠水青山成為(wei) 釋放“生態紅利”的“綠色銀行”。

  暢文明之“脈”,讓鄉(xiang) 風“好”起來。薩爾鄉(xiang) 充分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dang) 員先鋒模範作用,在文明實踐、誌願服務、移風易俗等工作中當“宣傳(chuan) 員”“指導員”“組織員”,引導廣大村民講文明、改陋習(xi) 、樹新風,營造文明鄉(xiang) 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充分利用文藝、體(ti) 育、書(shu) 法、繪畫、演講、宣講、競賽等多種形式宣傳(chuan) 黨(dang) 的惠民政策,豐(feng) 富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生活,累計開展群眾(zhong) 文藝活動3次、召開農(nong) 牧民運動會(hui) 1次、開展“文明家庭”評選1次,開展“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尊老愛幼”的優(you) 秀戶評選3次,有力推動鄉(xiang) 風文明建設;深化軍(jun) (警)地共建,以“共商、共建、共享”為(wei) 主題加強基層黨(dang) 建,開展共唱紅歌、共升國旗、共同勞動、共學政策、共上黨(dang) 課、共守國土、共建家園等係列活動,讓軍(jun) (警)民魚水情更加深厚。

  建有效之“規”,讓治理“活”起來。薩爾鄉(xiang) 推進黨(dang) 支部建立“數據庫”,充分發揮農(nong) 村黨(dang) 員個(ge) 人專(zhuan) 長、興(xing) 趣愛好等優(you) 勢,凸顯農(nong) 村黨(dang) 員主體(ti) 在鄉(xiang) 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堅持黨(dang) 管人才原則,突出人才“第一資源”,開展在校大學生“共畫同心圓 共謀新篇章”我們(men) 在行動係列活動,提供寒暑假工作鍛煉崗位6個(ge) ;全鄉(xiang) 各行政村依托村級活動場所開辦9個(ge) 文化素質提升培訓班,發揮鄉(xiang) 幹部、第一書(shu) 記、駐村工作隊、大學生村官、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專(zhuan) 業(ye) 技能和文化水平優(you) 勢,建立結對幫學製度,“一對一”教學368次,集體(ti) 學習(xi) 1600餘(yu) 次,幫學覆蓋率達100%。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