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提升糧食收儲調控能力

發布時間:2022-02-16 09:37: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盧景波(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

  倉(cang) 廩實則天下安。當前我國已踏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麵對國內(nei) 外複雜敏感的糧食安全和市場形勢,提升糧食收儲(chu) 調控能力,對於(yu)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更為(wei) 重大的現實意義(yi) 。

  提升糧食收儲(chu) 調控能力是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的客觀要求。我國糧食供求將長期保持緊平衡態勢,必須加強糧食生產(chan) 、收購、儲(chu) 存、加工、銷售各環節有機銜接,健全完善糧食市場調控體(ti) 係,提高收儲(chu) 調控的科學性和精準性,推動供求平衡向更高水平提升,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提升糧食收儲(chu) 調控能力是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重大舉(ju) 措。必須順應“三農(nong) ”工作重心的曆史性轉移,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發揮行業(ye) 優(you) 勢,找準突破口、選好切入點,認真落實興(xing) 糧惠農(nong) 政策措施,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為(wei) 農(nong) 民增收、農(nong) 業(ye) 增效、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出積極貢獻。

  提升糧食收儲(chu) 調控能力是防範化解風險挑戰的必然選擇。我國糧食連年豐(feng) 收,庫存處於(yu) 高位,調控物質基礎十分紮實,糧食市場供應有充分保障。但同時,保障糧食安全依然麵臨(lin) 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必須增強風險憂患意識,紮實推進保供應、穩市場、穩預期相關(guan) 工作,以國內(nei) 糧食市場的穩定性有效應對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

  要準確把握和提升糧食收儲(chu) 調控能力,創新方式、完善機製,確保糧食收儲(chu) 調控實效。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相結合。更多采用市場化方式和手段,充分發揮市場決(jue) 定性作用,全力做好糧食市場和流通這篇大文章。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優(you) 化營商環境,幫助各類市場主體(ti) 公開、公平、公正開展經營活動。堅持立足當前和著眼長遠相結合。緊盯群眾(zhong) 關(guan) 心、社會(hui) 關(guan) 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等短板弱項,夯實長遠發展基礎。堅持優(you) 化供給和培育需求相結合。順應日益增長的糧油消費升級需求,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著力增加綠色優(you) 質高端糧油產(chan) 品供給。發展新業(ye) 態、探索新模式,培植新的產(chan) 業(ye) 增長點,更好滿足多元化、個(ge) 性化、定製化消費需求。堅持高質量發展和堅守安全底線相結合。加快構建現代化糧食產(chan) 業(ye) 體(ti) 係,切實提高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益。強化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確保糧食供給、市場不出問題,堅決(jue) 守好安全穩定廉政底線。

  提升糧食收儲(chu) 調控能力,涉及環節多、覆蓋範圍廣。要增強係統觀念,多措並舉(ju) 、綜合施策,紮實推進。要深化糧食收儲(chu) 製度改革,全力抓好糧食收購。始終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和保護農(nong) 民利益並重,精心組織市場化收購;繼續改革完善最低收購價(jia) 政策,完善操作模式,壓實各方責任,堅決(jue) 守住農(nong) 民“種糧賣得出”的底線。要加強政府糧食儲(chu) 備管理,確保關(guan) 鍵時刻拿得出、調得快、用得上。要嚴(yan) 格儲(chu) 備管理,優(you) 化結構布局,合理把握節奏力度,指導各地落實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儲(chu) 備,推動各級各類儲(chu) 備協同運作,有效發揮吞吐調節作用。要用好用活政策性糧食庫存,根據市場形勢變化,精準安排政策性糧食銷售,靈活調整銷售品種、數量、時機、節奏和力度,細化完善交易規則,更好滿足用糧企業(ye) 需求,促進市場平穩運行。要加快糧食流通能力現代化,促進糧食順暢高效流通,進一步促進糧食產(chan) 銷合作,增強糧食市場供應和應急保障能力。要強化糧食市場監測預警,下好防範化解市場風險的“先手棋”,牢牢把握收儲(chu) 調控主動權。

  今後,各地要健全完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製度,進一步完善糧食安全保障法律製度體(ti) 係。嚴(yan) 格落實新修訂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確保糧食市場調控重點任務落到實處。增強區域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續開展各類監督檢查和專(zhuan) 項整治行動,嚴(yan) 厲打擊投機炒作、囤積居奇、串通漲價(jia) 等違法違規行為(wei) 。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