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農科院全力開展科技創新工作:給農牧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圖為(wei) 拉薩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wei) 群眾(zhong) 講解青稞新品種——“蘇拉青2號”種植技術。 記者 唐斌 攝
青稞、牲畜良種覆蓋率分別達90%和32%以上;
糧食產(chan) 量106.5萬(wan) 噸,青稞產(chan) 量82萬(wan) 噸,創曆史新高;
肉奶、蔬菜產(chan) 量分別達82萬(wan) 噸和88萬(wan) 噸;
……
一組組數據,見證和記錄了西藏2021年農(nong) 牧業(ye) 發展的鏗鏘步履。
過去的一年,西藏加快青稞、犛牛等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品選育和良種繁育推廣,提高農(nong) 牧產(chan) 品良種覆蓋率,提高青稞產(chan) 量、犛牛出欄率,用科技支撐全區農(nong) 牧業(ye) 高質量發展,農(nong) 牧業(ye) 工作取得新進展。
2021年,自治區農(nong) 科院(以下簡稱“區農(nong) 科院”)作為(wei) 全區農(nong) 牧業(ye) 科研單位“領頭羊”,深化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舉(ju) 全院之力開展農(nong) 牧科技創新工作,為(wei) 西藏地方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農(nong) 科方案”、貢獻力所能及的“農(nong) 科智慧”、發揮紮根本地的“農(nong) 科力量”,用心用情、傾(qing) 盡全力支撐農(nong) 牧業(ye) 高質高效、農(nong) 牧區宜居宜業(ye) 、農(nong) 牧民富裕富足。
種質資源普查和保護穩步推進
種質資源是開展優(you) 良品種選育的基礎,做好種質資源普查和保護是打好種業(ye) 翻身仗的第一仗。
2021年5月至10月,區農(nong) 科院蜜蜂研究團隊在完成林芝市波密縣、察隅縣、墨脫縣等地蜜蜂資源普查工作時,發現1個(ge) 中國新紀錄種,並命名為(wei) 喜馬拉雅鱗無刺蜂。
“該無刺蜂的發現有利於(yu) 西藏蜜蜂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利用,有望形成新的蜜蜂產(chan) 業(ye) 和蜂產(chan) 品,為(wei) 西藏的蜜蜂事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途徑,同時完善了國家種質資源數據庫。”該研究團隊負責人王文峰說。
據了解,2021年,在國家和自治區項目支持下,區農(nong) 科院搜集糧油作物種質資源314份、繁殖更新種質資源2625份、精準鑒定種質資源品質性狀120份,繁殖更新與(yu) 表型性狀鑒定區內(nei) 特色資源131份,補錄西藏農(nong) 作物種質資源信息120份。挖掘了西藏犛牛遺傳(chuan) 資源,牽頭培育的藏西北白絨山羊新品種和主導發現的查吾拉犛牛、阿旺綿羊、色瓦綿羊、霍爾巴綿羊、崗巴綿羊遺傳(chuan) 資源通過國家畜禽遺傳(chuan) 資源委員會(hui) 審核鑒定。
牧草是畜牧業(ye) 發展先行官,區農(nong) 科院為(wei) 此開展了大量紮實的工作。2021年,收集野生牧草資源400份,製作野生牧草標本280份,鑒定野生牧草種質資源31份。開展25個(ge) 引進苜蓿品種在曲尼帕的適應性評價(jia) 和燕麥新品係品比試驗,研發秸稈飼料產(chan) 品8種並示範生產(chan) 5058噸。
果蔬花卉育種和栽培技術實現突破
在海拔約為(wei) 4500米的那曲市郊,一座總投資7000餘(yu) 萬(wan) 元、占地100畝(mu) 的智能溫室內(nei) ,先進的水霧栽培技術已經栽培出茄子、黃瓜、甜瓜等多種蔬果。溫室負責人高古鵬說:“自智能溫室項目啟動以來,我們(men) 通過無土栽培技術和智能控溫、控濕,已栽培出多種新鮮蔬果,真正讓那曲群眾(zhong) 吃上了本地產(chan) 蔬果。”
據悉,無土栽培主要有兩(liang) 種形式,一種是水培,另外一種是基質栽培。水培是把植物部分根係浸潤在生長營養(yang) 液中,另一部分根係裸露在潮濕空氣裏,上麵種菜,下麵養(yang) 魚,讓魚菜共生;基質栽培則是利用固體(ti) 基質栽培蔬果,適合在荒灘開發利用。
區農(nong) 科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玉紅介紹,由於(yu) 基質栽培中用到的沙子是無機物,沒有任何養(yang) 分,為(wei) 節省原料成本,增加基質養(yang) 分,研究人員嚐試在基質栽培中添加西藏牧區的天然肥料——羊糞。經過長時間的比對試驗,他們(men) 找到了基質栽培中沙子與(yu) 羊糞的合適比例。“利用無土栽培進行立體(ti) 種植,能減少化肥農(nong) 藥的使用量,增加單位麵積的蔬菜產(chan) 量。無土栽培在豐(feng) 富百姓‘菜藍子’的同時,還能有效緩解糧菜爭(zheng) 地的矛盾,解決(jue) 了高海拔地區吃菜難問題。”劉玉紅說。
為(wei) 推進新技術改良,區農(nong) 科院科研人員從(cong) 高原實際出發,共引進果蔬新品種75個(ge) ,篩選出適宜蔬菜品種3個(ge) 、草莓品種5個(ge) 、金針菇品種6個(ge) 、白靈菇品種8個(ge) ,並遴選出藏藥材高效栽培技術3項和蘋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1項。在西藏首次成功實現西葫蘆、南瓜、茄子水肥一體(ti) 化遠程管理監控。
此外,首次在阿裏成功種植白肉靈芝,實現白肉靈芝種植技術覆蓋全區。摸清6種蔬菜蚜蟲及其3種寄主植物的防治方法。
加工研發與(yu) 成果轉化進展順利
2021年,區農(nong) 科院參與(yu) 開發青稞輕卡代餐營養(yang) 棒、犛牛源角鯊烯膠囊、西藏野桃胡蘿卜混合果汁飲料等新產(chan) 品35種,其中成果轉化5種。實施青稞高端白酒研發項目,完善青稞精釀啤酒等試生產(chan) 線3條,研製青稞大曲5種,取得“雪之極”“四千極”商標注冊(ce) 證。
同時,開展青稞米、西藏野桃低糖果脯、藏香豬和犛牛肉風幹肉等加工關(guan) 鍵技術研究16項;示範推廣藏木香、西藏棱子芹等藏藥材高產(chan) 栽培技術1300畝(mu) ;在林芝市巴宜區米瑞鄉(xiang) 開展蘋果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示範,示範麵積200畝(mu) 。
論文寫(xie) 在大地上,成果留在農(nong) 戶家。2021年,區農(nong) 科院加大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研發與(yu) 成果轉化力度,在白朗縣建立青稞新品係“13-5171-7”核心種子示範田7000畝(mu) 、推廣輻射麵積3萬(wan) 畝(mu) 、繁育原良種1750噸;在康馬縣、崗巴縣集成示範崗巴羊本品種選育與(yu) 高效養(yang) 殖技術,使當地困難戶戶均增收7095元、人均增收2365元,切實為(wei) 農(nong) 牧區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2021年,區農(nong) 科院圍繞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研發出青稞低升糖指數麵包和麵條、青稞餅幹、靈芝片、手掌參速溶粉、蜂花粉含片等新產(chan) 品8種,積極組織青稞白酒、青稞精釀啤酒、豌豆薄脆餅等10餘(yu) 種特色產(chan) 品參展第二十四屆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投資貿易洽談會(hui) 。
站在新起點,開啟新征程。下一步,區農(nong) 科院將繼續推動科技創新與(yu) 成果轉化協同發展,加快推進“研學產(chan) ”向“產(chan) 學研”轉變,持續打造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力,為(wei) 高原農(nong) 牧業(ye) 發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有力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發展特色產業 西藏農牧業穩中向好
西藏因其地域特殊性,在農業產業發展中表現出極大的差異化。[詳細] -
寶“藏”故事|高質量!西藏著力解決農牧業發展科技瓶頸
近年來,西藏加快青稞、犛牛等特色農牧產品選育和良種繁育推廣,提高農牧產品良種覆蓋率,提高青稞產量、犛牛出欄率。[詳細] -
“藏字號”特色農牧產品提質效
數據顯示,2020年西藏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162家,農畜產品加工業總產值達57億元,比2015年翻了一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