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朗縣登木鄉繪就犛牛強鄉發展藍圖:萬畝草場“萬兩金”
沃野千裏,犛牛成群,是這片土地的多彩身姿;雪域百川,厚德載物,是這片土地的雋永品格;拚搏奮進,生機勃發,是這片土地的激揚旋律。近年來,林芝市朗縣登木鄉(xiang) 緊緊抓住草場資源豐(feng) 富、政策支持有力、群眾(zhong) 基礎較好的優(you) 勢,狠抓生態畜牧產(chan) 業(ye) 發展,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多措並舉(ju) 有效銜接鄉(xiang) 村振興(xing) ,形成“一茬接著一茬幹,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產(chan) 業(ye) 發展態勢,“犛牛強鄉(xiang) ”戰略基礎進一步夯實。
鼓起致富“錢袋子”——
變資源優(you) 勢為(wei) 發展優(you) 勢
拉貢塘牧場位於(yu) 朗縣登木鄉(xiang) ,平均海拔約4600米,麵積約30萬(wan) 畝(mu) ,是朗縣境內(nei) 最大的牧場之一。這裏山高氣寒,環境冷濕,但在夏秋季節,氣候適宜,能孕育出嵩草、苔草等多種耐寒多年生植被,加之豐(feng) 富的地表水資源,拉貢塘成為(wei) 登木鄉(xiang) 發展畜牧養(yang) 殖業(ye) 的天然牧場,生長在這片牧場的犛牛四肢粗壯、奶源豐(feng) 足、肉質鮮美,供不應求的幹牛肉、酥油、細奶渣等畜產(chan) 品享譽區內(nei) 外,鑄就了登木鄉(xiang) “貢品之鄉(xiang) ”的美譽。
2016年以來,登木鄉(xiang) 累計實施產(chan) 業(ye) 項目25個(ge) ,總投資2353.05萬(wan) 元,建成集體(ti) 犛牛養(yang) 殖點12個(ge) ,現有牲畜存欄量1.9萬(wan) 餘(yu) 頭,初步形成了較為(wei) 完善的初級畜產(chan) 品加工產(chan) 業(ye) 鏈。“拉貢塘牧場載畜量為(wei) 5.17萬(wan) 個(ge) 綿羊單位,按照草畜平衡要求,仍有2.58萬(wan) 個(ge) 綿羊單位的發展空間,即成年犛牛尚有5000頭承載能力。”登木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桂明海表示,登木鄉(xiang) 將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一手抓生態保護修複,一手抓畜牧產(chan) 業(ye) 發展,努力走出一條綠色發展路子,鼓起群眾(zhong) 致富增收的“錢袋子”。
探索特色“產(chan) 業(ye) 路”——
變傳(chuan) 統養(yang) 殖為(wei) 科學管理
近年來,作為(wei) 傳(chuan) 統半農(nong) 半牧業(ye) 鄉(xiang) (鎮),登木鄉(xiang) 圍繞朗縣“1343”發展思路,緊盯雪域農(nong) 牧業(ye) 高質量示範基地建設,創新實施“黨(dang) 支部+合作社+基地+集體(ti) 養(yang) 殖帶散戶”發展模式,堅持黨(dang) 建引領,突出產(chan) 業(ye) 發展特色,實現黨(dang) 建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兩(liang) 不誤、雙促進”。
4月的拉貢塘牧場積雪還未完全消融,遠處的犛牛群卻啃食著春天的嫩芽。“我們(men) 把牛牽住了,快過來。”在牧場管理員達瓦等人的幫助下,登木鄉(xiang) 多龍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索朗江村和副書(shu) 記格桑歐珠帶人忙著為(wei) 這裏的犛牛“打耳標”。為(wei) 抓好畜牧產(chan) 業(ye) 發展,索朗江村和格桑歐珠一刻未停歇,有空就往拉貢塘跑,時刻關(guan) 注著犛牛養(yang) 殖動態。
“鄉(xiang) 黨(dang) 委很重視產(chan) 業(ye) 發展,去年帶我們(men) 去山東(dong) 學習(xi) ,看著他們(men) 村裏的產(chan) 業(ye) 發展那麽(me) 好,群眾(zhong) 那麽(me) 幸福,再對比我們(men) 村,真是落差感很大啊!”索朗江村說,“藏曆新年一過,眼看路上的冰化了,我就和格桑歐珠開始著手梳理產(chan) 業(ye) 發展現狀,有空就上來看犛牛、管犛牛。”
經過近5年的探索,登木鄉(xiang) 走出了“黨(dang) 支部+合作社+基地+集體(ti) 養(yang) 殖帶散戶”的犛牛產(chan) 業(ye) 發展道路,產(chan) 業(ye) 發展思路日漸清晰。截至2021年底,全鄉(xiang) 已建有合作社6個(ge) ,8個(ge) 行政村以犛牛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核心,村集體(ti) 全年共出欄犛牛活畜258頭,銷售酥油3269 公斤、細奶渣2382公斤,創造經濟收益261萬(wan) 餘(yu) 元;合作社全年出欄犛牛活畜40餘(yu) 頭,銷售酥油425餘(yu) 公斤、奶渣1600餘(yu) 公斤,創造經濟收益41萬(wan) 餘(yu) 元。
今年以來,登木鄉(xiang) 嚴(yan) 格按照朗縣縣委、縣政府部署要求,目前正在全力推進總投資1200餘(yu) 萬(wan) 元的犛牛育肥基地建設。目前基建部分已完成工程量的90%,1000頭低齡優(you) 質能繁母牛和種公牛已采購到位並完成初驗,集體(ti) 養(yang) 殖犛牛存欄量從(cong) 2016年的1911頭發展到現在的3543頭。同時,登木鄉(xiang) 將依托總投資近3000萬(wan) 元的“犛牛產(chan) 業(ye) 園區”建設,進一步完善產(chan) 業(ye) 鏈條,規範集體(ti) 養(yang) 殖管理模式,切實找準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大道“匯入口”。
吃上幸福“犛牛飯”——
變單打獨鬥為(wei) 抱團發展
隨著犛牛產(chan) 業(ye) 規模逐年優(you) 化壯大,產(chan) 業(ye) 帶動效益亦逐年遞增。登木鄉(xiang) 采取推行“溝口互助”方式,不斷優(you) 化牲畜管理。以各村黨(dang) 支部為(wei) 單位,將拉貢塘53個(ge) 分散養(yang) 殖點整合成8個(ge) 村集體(ti) 12個(ge) 養(yang) 殖點,共解放勞動力84人,解決(jue) 就業(ye) 12人。“以前家裏很困難,我又隻會(hui) 養(yang) 牛,很難找到其他工作,村集體(ti) 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後,我能在家門口打工,一年差不多能掙6.5萬(wan) 元。”左嘎村牧場管理員多吉感慨說,“這份工作雖說辛苦,但這樣的日子我很滿足。”
為(wei) 保證犛牛產(chan) 業(ye) 有充足可持續發展的運營資金,登木鄉(xiang) 各村製定了“532”利益聯結機製,將收益的50%作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流動資金,30%用於(yu) 村級福利措施,20%用於(yu) 扶持困難戶發展,同時組織引導廣大群眾(zhong) 以資金、牲畜、土地等方式入股村集體(ti) 經濟,實行按股分紅的分配製度,形成長效機製,帶動群眾(zhong) 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夯實小康幸福生活根基。
2021年,登木鄉(xiang) 10個(ge) 行政村全部舉(ju) 行了形式多樣的分紅儀(yi) 式,群眾(zhong) 歡聚一堂、喜笑顏開,扛著電飯煲、暖瓶、糌粑盒、米、麵等專(zhuan) 屬“禮品”回家,全鄉(xiang) 分紅資金累計69.26萬(wan) 餘(yu) 元,受益群眾(zhong) 740餘(yu) 戶2900餘(yu) 人,家家戶戶逐步吃上了幸福“犛牛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工布江達縣減稅降費助力藏香豬產業發展
近年來,工布江達縣稅務局圍繞“我為納稅人繳費人辦實事暨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為企業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積極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切實發揮稅務的積極作用。[詳細] -
西藏墨脫:竹編技藝鋪就鄉村振興路
巴登,門巴語意思是“直直的藤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