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西藏自治區學術技術帶頭人陳斌:紮根田頭 愛在鄉村

發布時間:2022-06-21 11:07:00來源: 西藏日報

  春爭(zheng) 日,夏爭(zheng) 時,六月的藏東(dong) 大地處處生機盎然。在廣袤的田間地頭,經常能看見陳斌忙碌的身影,他的工作越來越忙了,不僅(jin) 要組織培訓、還要經常深入生產(chan) 一線開展技術服務,時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陳斌現任昌都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黨(dang) 組成員、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總站站長,高級農(nong) 藝師,西藏自治區學術技術帶頭人。

  今年是陳斌在農(nong) 業(ye) 係統工作的第30個(ge) 年頭。多年來,陳斌一直立足崗位,不畏艱辛、攻堅克難,以對人民群眾(zhong) 高度負責的工作責任心和嚴(yan) 謹的科學態度對待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工作,獲得了同事和群眾(zhong) 的廣泛讚譽。

  陳斌作為(wei) “藏二代”,從(cong) 小生活在昌都,能熟練地使用藏語,“藏漢”雙語優(you) 勢讓他在下鄉(xiang) 蹲點時與(yu) 群眾(zhong) 溝通自如。2004年,陳斌在洛隆縣擔任技術指導,在走訪群眾(zhong) 時了解到當地農(nong) 民科學種田意識淡薄。“農(nong) 民普遍對農(nong) 作物噴灑農(nong) 藥很抵觸。”長久的思考後,陳斌給出了對策,“我們(men) 製定了栽培技術規程,並用藏漢兩(liang) 種文字打印成資料發放到群眾(zhong) 手中,還采取現場培訓與(yu) 分類指導的方式手把手對群眾(zhong) 進行培訓,取得了良好效果。”

  同時,為(wei) 改變洛隆縣草害嚴(yan) 重的狀況,經過兩(liang) 年數次試驗,陳斌與(yu) 同事一道,探索出了一係列滅除野燕麥草的方法,試驗示範麵積達1.5萬(wan) 畝(mu) ,滅草率高達80%,平均每畝(mu) 糧食產(chan) 量提高60多斤。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007年,在洛隆縣馬利鎮夏玉村下鄉(xiang) 蹲點時,陳斌打聽到村莊此前種植過西瓜,但缺乏技術沒能成功,隨後,主動請纓來到夏玉村開展大棚西瓜種植技術培訓。長期待在溫度極高的溫室裏他毫不在意,用袖子拂去額前的汗水,一遍遍細心地向群眾(zhong) 講解下種、打蔓、授粉、坐瓜種植技術,培養(yang) 了一大批西瓜種植技術人員。如今,夏玉村種植大棚西瓜已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收益。

  2019年,芒康縣、左貢縣多處鄉(xiang) 鎮發生草地貪夜蛾危害,玉米種植區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危害。得知情況後,陳斌連夜組織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攜帶防治所需藥品及器械驅車前往受災嚴(yan) 重的芒康縣索多西鄉(xiang) ,並主動與(yu) 四川省巴塘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協調召開了聯防工作會(hui) 議,經過一個(ge) 多月的蹲點防治,蟲情得到有效控製,把災情降到了最低點。

  陳斌忘我的工作、突出的業(ye) 績,處處體(ti) 現著農(nong) 業(ye) 科技工作者的“艱苦、辛苦、清苦”。2012年,榮獲原國家農(nong) 業(ye) 部先進個(ge) 人;2013年,榮獲原國家農(nong) 業(ye) 部突出貢獻科技工作者、西藏自治區“十二五先進科技工作者”、西藏自治區科技特派員標兵;2019年,榮獲全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係統先進個(ge) 人等多項榮譽。

  數據是枯燥的,但對工作的愛是炙熱的。為(wei) 了藏東(dong) 大地的豐(feng) 收,陳斌躬身前行、默默耕耘。“群眾(zhong) 工作無小事,我將繼續發揮農(nong) 科技術優(you) 勢,幫助群眾(zhong) 掌握致富本領,切實提高經濟收入水平。”陳斌堅定地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