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木林縣普當鄉:鄉村築坦途 鋪就“幸福路”
清晨,日喀則市南木林縣普當鄉(xiang) 的次旺久美還像往常一樣,習(xi) 慣性地拿起手套,拍打幹淨院子裏摩托車上的灰塵後,駕車駛出家門,身後卷起一長串飛舞的灰塵。
“普當”,藏語意為(wei) “山溝裏的泥灘”,普當鄉(xiang) 是一座以牧業(ye) 為(wei) 主、農(nong) 牧結合的高原山村。該鄉(xiang) 朗龍村、西嘎村、普當村隻有狹窄崎嶇的土路通往外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路況長期影響著村民們(men) 的交通出行。祖祖輩輩生活在大山裏的村民,最期盼走上寬敞、平整的道路。
因為(wei) 交通不便,每次去城裏,村民們(men) 總會(hui) 買(mai) 不少吃穿用的東(dong) 西回家,以減少出行次數。但這次,次旺久美除了購買(mai) 生活物資外,看著正在修建的農(nong) 村公路,還萌生了一個(ge) 想法:去市裏逛逛汽車市場。
“轟隆隆,轟隆隆……”此起彼伏的機械作業(ye) 聲在空曠的山間回響。眼前這條普當鄉(xiang) 至謝通門縣的公路,是今年3月開工建設的,全長近14公裏,總投資3480餘(yu) 萬(wan) 元。目前,已經完成路基土工作業(ye) 總量的85%,預計6月底全麵完成路基精平作業(ye) 、主體(ti) 結構物及附屬設施建設,7月初全麵進入路麵硬化施工工序,有望於(yu) 8月底建成通車,比原計劃通車時間提前2個(ge) 月。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自改進作風狠抓落實工作開展以來,日喀則市交通運輸部門與(yu) 屬地黨(dang) 委、政府積極開展溝通協調對接,努力推進農(nong) 村公路項目建設,讓道路舊貌換新顏。
修路必然要經過村民的土地,需要做好征地拆遷讓路工作。為(wei) 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普當鄉(xiang) 黨(dang) 委堅持一切為(wei) 了群眾(zhong) 、一切依靠群眾(zhong) ,發動廣大黨(dang) 員幹部,逐家逐戶耐心細致做思想工作,宣講農(nong) 村公路項目建設的重大意義(yi) ,征地拆遷相關(guan) 政策標準,爭(zheng) 取拆遷戶的理解和支持。
“修路是好事情,求之不得呢,我家無條件支持!”“圍牆可以拆,隻求路通暢!”在耐心細致的宣傳(chuan) 引導下,道路沿線群眾(zhong) 拆圍牆、讓土地,積極主動讓出足夠寬度的地麵修路。
就這樣,一條“富民路”“幸福路”順利在普當鄉(xiang) 不斷延展。“從(cong) 施工到現在都很順利,村民們(men) 很支持,這條路修起來進度也快。”項目施工負責人告訴記者。
高原地區修路,麵臨(lin) 的是重重困難。這條農(nong) 村公路處於(yu) 岡(gang) 底斯山脈東(dong) 端,這裏群山起伏、雪峰高聳,海拔高於(yu) 5000米的山峰比比皆是。近14公裏長的公路,海拔落差近1000米,需要新建涵洞54座,公路施工麵臨(lin) 著複雜的地形地質狀況、惡劣的氣候條件、多年凍土、山地災害、高原缺氧等一係列難題。
有關(guan) 各方嚴(yan) 格按照工程施工標準,規範建設程序,建立健全質量監管體(ti) 係,緊盯關(guan) 鍵環節,層層建立和落實質量與(yu) 安全生產(chan) 責任製。廣大建設者始終保持著昂揚的鬥誌,克服困難、兢兢業(ye) 業(ye) 、日夜奮戰、勇於(yu) 擔當。
這是村民朝思暮想的“幸福路”,更是一條各民族手足相親(qin) 的“團結線”。
在施工過程中,不少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來自全國各地,來到高原後出現不同程度的頭痛、失眠、胸悶、憋氣甚至惡心、嘔吐等高原反應。從(cong) 施工那天開始,西嘎村牧民群眾(zhong) 次仁隔三差五就跑到工地上看望施工人員,送上熱騰騰的酥油茶、保暖衣物等,為(wei) 大家驅寒、緩解高原反應症狀,還經常肩挑背扛、出工出力,義(yi) 務幫助施工人員解決(jue) 生活中的點滴困難。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施工單位也積極對接普當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就近雇用當地勞動力,優(you) 先租用當地群眾(zhong) 機械,並及時足額發放勞務報酬,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據統計,自道路開工建設以來,平均每天能吸納當地勞動力45人次。
村民旺堆就住在項目部附近,每天在工地上務工,回家還可以幹地裏的農(nong) 活,一個(ge) 月收入五六千元。“不僅(jin) 僅(jin) 是多了份收入,等這條路修好了,農(nong) 機、貨車可以拉種子、肥料上山,種地更省勁了。”旺堆說。
鄉(xiang) 村經濟因路而活,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因路而興(xing) ,鄉(xiang) 村環境因路而美。不僅(jin) 是旺堆、次仁、次旺久美,村民們(men) 都憧憬著,等路修好了,買(mai) 輛小汽車,做點小生意,讓村裏的羊、犛牛等“土特產(chan) ”通過“幸福路”走出大山,成為(wei) 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金鑰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阿裏農村公路通車總裏程15961公裏
近日,記者從阿裏地區交通運輸局了解到,阿裏交通路網已基本實現“大動脈”暢通、“微循環”通達,農村公路通車總裏程達15961公裏,農村公路縣道通車總裏程3098.67公裏。[詳細] -
昌都市兩年配套3.6億元建設農村公路
近年來,昌都市以“全區推動90%以上建製村通暢”五年規劃為契機,2022年、2023年共配套3.6億元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強力推進民生工程“四好農村路”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詳細] -
那曲市公路網日趨完善 總裏程34771.11公裏
截至目前,那曲市公路總裏程達到34771.11公裏,其中(瀝青)水泥路裏程達到7987.12公裏,以6條國道、10條省道和農村公路組成的公路網更趨完善,路網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