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收時節丨老王的夏收:朝著新的方向
央廣網北京6月19日消息(記者沈靜文 河北台記者李芳 邢台台記者崔鐵寧)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小麥機收調度顯示,全國麥收進度已過九成五。湖北、河南、山東(dong) 、河北……各地麥收捷報頻傳(chuan) ,許多跨區作業(ye) 農(nong) 機手,眼下也到了“收工”的時候。
之前的節目裏,我們(men) 跟著“夫妻檔”農(nong) 機手王孝濱、王愛學在河南周口鏖戰,在山東(dong) 淄博老家收麥,接下來是他們(men) 今年麥收的最後一站——河北邢台。特別策劃《麥收時節》持續聚焦《老王的夏收》,19日推出:《朝著新的方向》。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區,傍晚6點30分。前一站,王孝濱和王愛學收完了山東(dong) 淄博老家的麥子。
天還沒黑,邢台市南和區三思鎮東(dong) 大村一家合作社的負責人魏誌平迎出來。
王孝濱:晚上我們(men) 帶有行李,帶有帳篷。
魏誌平:不用,你們(men) 能不能在一起住?夫妻,有房間。
王孝濱:有房間,那太好了。
第一次打交道,魏誌平主動張羅起王孝濱夫婦的住處。這是南和區開鐮的第6天。魏誌平的1100畝(mu) 小麥剛到時候,就等著王孝濱夫婦提速收割。
王孝濱:你要敞開了幹,我能幹300畝(mu) 。
魏誌平:300畝(mu) 一天?
依魏誌平的經驗,一台收割機一天能收150畝(mu) 地,“300畝(mu) 一天”,王孝濱報的數讓他直嘀咕。想著“明天自然見分曉”,魏誌平和王孝濱定好了第二天的收割時間,上午9點到晚上8點。
一個(ge) 月來,天天6點多起來收麥子的王孝濱,好容易捱到9點。
王孝濱:他這個(ge) 時間安排跟別人有點不一樣,根據人家的意願。
時間不一樣,麥子的收法一樣。王孝濱開上收割機,王愛學騎上一路運來的摩托車,前方的麥田,陌生又熟悉。
記者:畝(mu) 產(chan) 能到多少?
魏誌平:1000多斤,這幾年肥料用得也好,基本上都在1000斤左右。
魏誌平一眼不錯地看著,一會(hui) 兒(er) 工夫,他知道王孝濱說的一天300畝(mu) 不是吹牛。
魏誌平:王師傅這人挺實在,割的質量還是比較高,也不掉籽,麥茬也低。我沒想到王師傅這車這麽(me) 快,一輛車頂小車兩(liang) 輛還多。
連收帶卸,3畝(mu) 地用時不過10分鍾,70畝(mu) 麥子也不過是一上午的事兒(er) 。
接下來的麥子,收得更順當。王孝濱的速度,魏誌平頭一回見識。
兩(liang) 輛運糧車跟不上王孝濱的收割速度,魏誌平措手不及,又調了一輛農(nong) 用三輪車過來。他暗下決(jue) 心,一是明年還得請王師傅,二是,兩(liang) 輛運糧車配王師傅不夠,明年得加。
王孝濱:我打算收秋的時候再給你幫忙。
魏誌平:一定要來,每年都要過來,最好是一年兩(liang) 季。
這一趟回家,再出遠門就是秋天了。搶收完畢,王孝濱和王愛學坐在田邊,一陣陣熱風吹過,他們(men) 心裏輕快。
王愛學:這比去約會(hui) 浪漫多了,每天在地裏約會(hui) 我們(men) 兩(liang) 個(ge) 都是拿著對講機,不停地講話。
王孝濱:我就感覺開著收割機,拉著自己的媳婦出門,挺高興(xi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