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教育部:取消就業報到證政策
央廣網北京6月19日消息 近日,據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辦公廳和教育部辦公廳通知,各部門需做好高校畢業(ye) 生檔案轉遞接收工作,規範檔案工作秩序,切實保障檔案安全。
全麵落實取消就業(ye) 報到證政策要求。從(cong) 2023年起,不再發放《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專(zhuan) 科畢業(ye) 生就業(ye) 報到證》和《全國畢業(ye) 研究生就業(ye) 報到證》(以下統稱就業(ye) 報到證),取消就業(ye) 報到證補辦、改派手續,取消高校畢業(ye) 生離校前公共就業(ye) 人才服務機構在就業(ye) 協議書(shu) 上簽章環節,取消高校畢業(ye) 生離校後到公共就業(ye) 人才服務機構辦理報到手續,不再將就業(ye) 報到證作為(wei) 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必需材料。之前檔案材料中的就業(ye) 報到證應繼續保存,缺失的無需補辦。
規範檔案轉出手續。各地教育部門要指導高校認真落實高校畢業(ye) 生畢業(ye) 去向登記製度,組織高校畢業(ye) 生按照畢業(ye) 去向和檔案轉遞要求準確填報檔案轉往單位或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服務機構(以下簡稱檔案管理服務機構)信息。
積極做好檔案接收工作。各地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門要指導檔案管理服務機構加強高校畢業(ye) 生檔案接收工作,合理安排工作力量,按規定做好材料甄別、整理和檔案入庫管理工作。檔案管理服務機構在辦理檔案接收手續時,可根據高校畢業(ye) 生姓名和轉遞編號,在全國高校畢業(ye) 生畢業(ye) 去向登記係統查詢核驗畢業(ye) 去向登記信息。落實檔案接收告知承諾製,對缺少關(guan) 鍵材料的,經與(yu) 高校協商退回並補充材料,或一次性告知所缺材料及其可能造成的影響,高校畢業(ye) 生作出書(shu) 麵知情說明、承諾補充材料後予以接收;對缺少非關(guan) 鍵材料的,采取先存後補方式予以接收。
強化政策宣傳(chuan) 。各地要指導檔案管理服務機構、高校大力開展檔案政策宣介活動,用好用活門戶網站、校園網、政務服務信息平台以及“兩(liang) 微一端”等新媒體(ti) 平台,講清講明高校畢業(ye) 生檔案的功能作用、管理政策和辦事流程,提升高校畢業(ye) 生檔案意識。麵向檔案管理服務機構經辦人員和高校就業(ye) 指導老師等組織開展業(ye) 務培訓,提高業(ye) 務經辦能力。
創新提供公共服務。各地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門要指導檔案管理服務機構發揮服務中小企業(ye) 的職能優(you) 勢,配合開展麵向離校未就業(ye) 高校畢業(ye) 生的就業(ye) 創業(ye) 政策、崗位信息推送,組織開展專(zhuan) 場招聘等,幫助其盡快實現就業(ye) 創業(ye) 。對組織關(guan) 係保留在檔案管理服務機構流動人才黨(dang) 組織的高校畢業(ye) 生黨(dang) 員,按照地方黨(dang) 委組織部門要求,加強教育培訓和管理服務工作。根據高校畢業(ye) 生需求,及時做好檔案轉遞接收、出具證明材料、政審考察服務、黨(dang) 員組織關(guan) 係接轉等工作,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流動發展提供良好服務。
開展高校畢業(ye) 生檔案轉遞接收服務專(zhuan) 項行動。今年8月底前,各地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門、教育部門要聯合開展2023屆高校畢業(ye) 生檔案轉遞接收服務專(zhuan) 項行動,通過編印宣傳(chuan) 折頁、宣傳(chuan) 海報,製作推送短視頻、舉(ju) 辦公開課等方式,多層次多渠道立體(ti) 式進行檔案政策宣傳(chuan) 解讀。指導各地檔案管理服務機構、高校認真做好檔案接收、轉遞工作,助力高校畢業(ye) 生順利實現就業(ye) 創業(ye) 。各地專(zhuan) 項服務活動工作情況請於(yu) 10月底前分別報送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人力資源流動管理司和教育部高校學生司。
各地要把檔案轉遞接收作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的重要內(nei) 容,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健全工作機製,規範工作流程。加強部門聯動,強化信息銜接,提高檔案轉遞接收工作的便捷性和精準度。加強對檔案管理服務機構、高校的跟蹤指導,增強工作預見性,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及時研究解決(jue) 重點難點問題,確保高校畢業(ye) 生檔案順暢有序規範轉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