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產業紅似火 鄉村靚如畫
近年來,林芝市始終聚焦自治區黨(dang) 委部署要求,堅持把黨(dang) 建引領作為(wei) 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第一抓手”和“紅色引擎”,不斷鞏固拓展基層黨(dang) 建工作成效,為(wei)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擦亮了林芝市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靚麗(li) “底色”。盛夏時節的林芝大地,一幅幅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li) 新農(nong) 村畫卷正在徐徐鋪開。
在林芝,提到久巴村,可能有些人沒那麽(me) 熟悉,但提到“草莓村”,大家都有所耳聞。久巴村隸屬於(yu) 巴宜區更章門巴民族鄉(xiang) ,這幾年因盛產(chan) 草莓而遠近聞名。
沿著318國道多布湖段旁的小路向裏行進不到兩(liang) 分鍾的車程,便來到了久巴村。藍天白雲(yun) 下,規劃有致的藏式小樓鑲嵌在青山腳下,與(yu) 遠處靜謐的多布湖交相輝映,村道上不時有遊人駐足停留,構成了一幅靜謐唯美的田園山居圖,讓人心曠神怡。來自甘肅的孟佩珍是隨團來久巴村參觀遊覽的,喝過醇香的酥油茶、吃過奶香的蕎麥餅、實地感受了久巴村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說起此次的遊玩感受,孟佩珍讚不絕口。
村莊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群眾(zhong) 富……這不僅(jin) 是久巴村吸引遊客的招牌,更是群眾(zhong) 生活的真實寫(xie) 照,這樣喜人的變化得益於(yu) 一直以來村黨(dang) 支部的引領帶動。
久巴村共31戶125人,是由久巴自然村與(yu) 色丁當嘎自然村合並而成的建製村。2008年,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多布傑在一次成都市雙流區的參觀考察活動中了解到了草莓種植項目。活動結束後,多布傑想著帶領群眾(zhong) 種植草莓增收致富,剛開始,這個(ge) 想法並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
後來,在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的帶頭下,久巴村9名黨(dang) 員群眾(zhong) 積極響應種植草莓,草莓的大獲豐(feng) 收也讓村裏其他群眾(zhong) 慢慢地對草莓種植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2009年8月,久巴村成立了草莓種植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村裏群眾(zhong) 幾乎都參與(yu) 其中。2018年,村黨(dang) 支部新建草莓育苗大棚10座,填補了林芝市草莓育苗領域的空白。如今,久巴村家家戶戶都是草莓種植能手。
從(cong) 聲聲質疑到全村參與(yu) 、從(cong) 不懂技術到行家裏手、從(cong) 沒有銷路到供不應求……這些年久巴村群眾(zhong) 在村黨(dang) 支部的帶領下,積極探索、不斷創新,走出了一條靠草莓增收致富的發展路子。從(cong) 帶動本村群眾(zhong) 致富,到積極影響其他村莊努力尋求增收路子,久巴村黨(dang) 支部的黨(dang) 員幹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當初入黨(dang) 時的那份初心和使命。
村集體(ti) 經濟搞活了,如何將發展成果惠及群眾(zhong) 、帶領群眾(zhong) 共建美好家園成為(wei) 了村黨(dang) 支部的又一工作重點。2014年,在政府投資、搬遷補償(chang) 的基礎上,村黨(dang) 支部發動群眾(zhong) 自籌資金,建成了集便民服務大廳、黨(dang) 員活動室、婦聯之家、兒(er) 童之家、新舊西藏對比室、圖書(shu) 室等為(wei) 一體(ti) 的標準化活動場所,黨(dang) 員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逐漸豐(feng) 富了起來,幸福感不斷攀升。
這兩(liang) 年依托村莊背山麵湖的資源優(you) 勢,久巴村黨(dang) 支部和群眾(zhong) 商議後,決(jue) 定進一步完善產(chan) 業(ye) 布局,組織黨(dang) 員群眾(zhong) 成立了久巴村康養(yang) 旅遊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又探索走出了一條鄉(xiang) 村旅遊增收的發展致富路。
眼下久巴村草莓產(chan) 業(ye) 發展勢頭良好的同時,也迎來了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業(ye) 的春天。每天都有千餘(yu) 名來自天南地北的遊客走進久巴村,感受著村莊的美麗(li) 景象、體(ti) 驗著群眾(zhong) 甜蜜的美好生活。
雪瓦卡村隸屬於(yu) 波密縣古鄉(xiang) ,位於(yu) 帕隆藏布江南岸,是以農(nong) 業(ye) 為(wei) 主要收入來源的半農(nong) 半牧村,如今的雪瓦卡村以茶葉聞名。眼下,由“支部+企業(ye) +農(nong) 戶”模式於(yu) 2019年發展起來的千畝(mu) 烏(wu) 龍茶田已是綠意盎然,經過上個(ge) 月的集中采摘,漫山遍野的茶樹正陸續吐露新芽,十餘(yu) 名群眾(zhong) 在技術能手的帶領下,在茶田忙著除草、管護,幸福洋溢在每個(ge) 人的臉上。
25歲的旦增就是其中一名技術能手。看到家鄉(xiang) 發展起了千畝(mu) 茶田,去年剛畢業(ye) 的旦增便應聘到了當地企業(ye) ,一年多來在企業(ye) 技術人員的幫助下,旦增邊幹邊學,率先成長為(wei) 了茶樹種植的技術骨幹。如今,在雪瓦卡村像旦增這樣的本土技術能手共有19名,其中黨(dang) 員占了12名。
在村公房院內(nei) 的茶藝展示廳,黨(dang) 員白瑪玉珍自信地向大家展示著她擅長的泡茶技術。白瑪玉珍介紹說,近年來雪瓦卡村黨(dang) 支部在茶葉種植成功的基礎上,積極帶領黨(dang) 員群眾(zhong) 大力發展起了旅遊產(chan) 業(ye) 。如今,走進雪瓦卡村,除了可以在千畝(mu) 茶田觀賞拍照外,還可以品茶點、觀賞茶藝表演,這是村裏今年新推出的係列體(ti) 驗項目,這不僅(jin) 讓雪瓦卡村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也在不同程度上帶動全村黨(dang) 員群眾(zhong) 實現了增收。
如今發展前景良好的茶產(chan) 業(ye) 在剛開始發展時並不是一帆風順。2019年初,為(wei) 實現茶產(chan) 業(ye) 種植項目在雪瓦卡村順利落地,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帶頭多次前往其它茶葉種植地進行實地調研,廣泛聽取村裏群眾(zhong) 的意見建議,多次召開黨(dang) 員大會(hui) 和村民大會(hui) ,深入廣泛動員,堅定了黨(dang) 員帶頭、村民共同發展茶產(chan) 業(ye) 的信心決(jue) 心。
據了解,為(wei) 更好地發揮黨(dang) 組織對茶產(chan) 業(ye) 發展的引領作用,2020年8月,雪瓦卡村黨(dang) 支部聯合入駐村莊的兩(liang) 家茶產(chan) 業(ye) 企業(ye) 正式成立了雪瓦卡村非公企業(ye) 聯合黨(dang) 支部,經過推選,帶頭作用明顯、致富能力強的村婦聯主席索朗任聯合黨(dang) 支部書(shu) 記。
如今,在黨(dang) 支部和企業(ye) 的共同推動和全村黨(dang) 員群眾(zhong) 的共同努力下,雪瓦卡村成為(wei) 了古鄉(xiang) 茶葉種植規模最大的村莊。2022年雪瓦卡村千畝(mu) 茶田采摘茶青達1.2萬(wan) 餘(yu) 斤,2023年雪瓦卡村茶田茶葉產(chan) 量進入了豐(feng) 產(chan) 期,產(chan) 量將再上新台階,前景喜人。
眼下,雪瓦卡村黨(dang) 支部正以茶旅融合發展為(wei) 契機,滿懷信心地帶領全村黨(dang) 員群眾(zhong) 積極投入到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當中。
盛夏的林芝,陽光溫熱、瓜果飄香,迎來了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此時的農(nong) 牧區是一派忙碌的景象。補短板、興(xing) 產(chan) 業(ye) 、促發展……放眼“雪域江南”,廣大農(nong) 牧區黨(dang) 員群眾(zhong) 在黨(dang) 和國家的好政策下,在各個(ge) 基層黨(dang) 組織的引領帶動下,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大道上奮力奔跑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非遺“嶺卓”賦能鄉村振興
近年來,隨著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非遺逐漸成為激活鄉村旅遊資源,促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助力。[詳細] -
措美縣駐村工作隊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 把好事辦實 讓群眾說好
民生實事抓在手,群眾冷暖掛在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