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農業農村局幹部向巴頓丁:堅決下好深化農村改革“三步棋”
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利器在科技,關(guan) 鍵靠改革。
“近年來,昌都的農(nong) 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不斷推動深化農(nong) 村改革,帶領農(nong) 民破解了改革中的難題,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持續發展。”昌都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農(nong) 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站長向巴頓丁說。
近年來,昌都市嚴(yan) 格按照中央、自治區統一部署要求,凝聚全市之力,堅決(jue) 下好深化農(nong) 村改革“三步棋”,全力做好農(nong) 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清產(chan) 核資、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工作,為(wei)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貢獻力量。
處理好農(nong) 民與(yu) 土地的關(guan) 係,是農(nong) 村改革與(yu) 發展的主線,關(guan) 乎農(nong) 民的根本利益,關(guan) 乎農(nong) 村的長遠發展。
向巴頓丁認為(wei) ,以前的農(nong) 村,老百姓的土地麵臨(lin) “麵積不準、四至不清、空間不明、登記簿不全”等問題,開展農(nong) 村土地(耕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迫在眉睫。隻有開展好這項工作,才能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農(nong) 村基本經營製度。
2017年3月,昌都市按照“尊重曆史、兼顧現實、正視問題”的原則,啟動了農(nong) 村土地(耕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在具體(ti) 工作開展過程中,昌都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工作人員充當宣傳(chuan) 員、協調員、監督員等各種角色。
“昌都市農(nong) 村土地(耕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涉及全市11個(ge) 縣(區)、124個(ge) 鄉(xiang) 鎮、967個(ge) 行政村,工作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向巴頓丁說,“我們(men) 在組織協調村(居)幹部和農(nong) 民群眾(zhong) 做好現場指界和確認工作時,需要每個(ge) 村的村民都能夠到現場進行指界和確認。而昌都市11個(ge) 縣(區)的很多群眾(zhong) 要麽(me) 長期在外打工,要麽(me) 自發搬遷,有的群眾(zhong) 甚至都聯係不上。針對這一棘手問題,相關(guan) 部門及時動員其親(qin) 友和村民委員會(hui) 同他們(men) 取得聯係,充分保障其知情權、選擇權、參與(yu) 權,確實無法到現場指界的,會(hui) 通過委托人替他們(men) 現場指界和確認……”
“好在全市上下一心、齊心協力。”向巴頓丁告訴記者,到2018年年底,昌都市順利完成成立專(zhuan) 班、製定方案、入戶摸底調查、審核公示、建設信息平台、資料歸檔、數據匯交等各項工作,以優(you) 異成績通過了自治區的抽查驗收,並全麵完成土地(耕地)確權領證麵積127萬(wan) 餘(yu) 畝(mu) ,地塊數106萬(wan) 餘(yu) 塊,頒發土地經營權證書(shu) 8.5萬(wan) 餘(yu) 本,依法保障了農(nong) 民的土地承包權益。
產(chan) 權改革致富路,清產(chan) 核資第一步。
為(wei) 進一步摸清農(nong) 村集體(ti) 家底,理順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所有權關(guan) 係,保護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昌都市穩步推進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清產(chan) 核資工作,完成對“經營性資產(chan) 、非經營性資產(chan) 、資源性資產(chan) ”的摸底、核實、確定。
“這些資產(chan) 是群眾(zhong) 長期辛勤勞動、不斷積累的寶貴財富,是發展農(nong) 村經濟和實現增收致富,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物質基礎。在清產(chan) 核資過程中,我們(men) 建立健全了集體(ti) 資產(chan) 登記、保管、使用、處置和財務會(hui) 計等製度,在村幹部上任和離職經濟責任專(zhuan) 項審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向巴頓丁說。
在農(nong) 村集體(ti) 清產(chan) 核資的基礎上,昌都市大力推進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工作。
通過改革,全市村集體(ti) 經濟組織完成了從(cong) “有”到“合法、規範”的跨越。其中,2021年、2022年察雅縣村集體(ti) 經濟組織已開始獨立承接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溫室大棚項目、黑青稞加工廠擴建項目,帶動174人就業(ye) ,產(chan) 生102.4萬(wan) 元收益;貢覺縣村集體(ti) 經濟組織承接2021年高標準農(nong) 田項目,吸納當地群眾(zhong) 1.08萬(wan) 餘(yu) 人次,實現增收1107萬(wan) 餘(yu) 元,這些都是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工作的成果。
“全市共完成了131個(ge) 鄉(xiang) (鎮)、1107個(ge) 村(居)的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工作,共確認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65萬(wan) 餘(yu) 人,頒發股權證書(shu) (成員證書(shu) )8萬(wan) 餘(yu) 本,成立集體(ti) 經濟組織1107個(ge) ,量化集體(ti) 資產(chan) 2.6億(yi) 元。同時,在中央轉移支付資金、地方財政資金和社會(hui) 資金的扶持下,全市發展了599個(ge) 村集體(ti) 經濟,解決(jue) 就業(ye) 人數6000餘(yu) 人,產(chan) 生效益6000萬(wan) 餘(yu) 元。”向巴頓丁介紹道。
向巴頓丁表示,下一步,昌都市將繼續抓好落實,強化改革實效,集中精力推進關(guan) 鍵性改革,不折不扣落實好重大改革舉(ju) 措,推動改革成果更好服務於(yu) 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那曲市聶榮縣:“聯村共建、整鄉推進”強村富民
那曲市聶榮縣村級集體經濟起步晚、發展不平衡,2019年以前,全縣集體經濟收入低於5萬元的村107個,小散弱問題突出。[詳細] -
林芝市全力推進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
林芝的林下資源極其豐富,除了靈芝這塊林下的“金子”,這裏還生長著野生大花黃牡丹、藏天麻、藏貝母、當歸等藏藥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