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藏藥材 開出“致富方”——走進朗縣拉多鄉紮村
2007年,位於(yu) 林芝市朗縣拉多鄉(xiang) 紮村整村搬遷至雅江畔,從(cong) 此全村群眾(zhong) 的生活便“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近年來,紮村聚焦聚力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持續強化黨(dang) 建引領產(chan) 業(ye) 發展,通過發展壯大犛牛養(yang) 殖、藥香生產(chan) 和藏藥材種植集體(ti) 產(chan) 業(ye) ,不斷提升村集體(ti) 經濟收入水平,著力帶領群眾(zhong) 增收致富,開創出一條“黨(dang) 建引領產(chan) 業(ye) 發展,產(chan) 業(ye) 帶動群眾(zhong) 增收”的勤勞致富路,先後榮獲“全國商貿流通服務業(ye) 先進集體(ti) ”“西藏林芝市文化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等稱號。
為(wei) 進一步鞏固民族團結進步宣傳(chuan) 教育和創建活動成果,促進藏漢文化交流交融,切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近日,拉多鄉(xiang) 機關(guan) 黨(dang) 支部各族青年幹部走進紮村開展了以“藏醫藏藥青年尋 民族團結我踐行”為(wei) 主題的文化交流活動。
服飾走秀創意新
電商助農(nong) 鼓腰包
走進幹淨整潔的紮村,映入眼簾的是幹淨的道路、整潔的房屋、生機盎然的綠植,村委會(hui) 大院裏醒目的文明宣傳(chuan) 標語和黨(dang) 建宣傳(chuan) 欄,處處呈現出鄉(xiang) 風文明、生態和諧的宜居新農(nong) 村景象。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nei) ,一台手機、一個(ge) 帶光圈的手機支架、兩(liang) 盞打光燈和一麵蘇卡藥香產(chan) 品展示櫃,這裏就是拉多蘇卡藥香廠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直播間,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白瑪曲宗正在“雲(yun) 帶貨”。據悉,拉多蘇卡藥香廠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自創建以來,實行“黨(dang) 建+產(chan) 業(ye) ”的模式,帶領群眾(zhong) 增收致富。2022年,拉多蘇卡藥香廠通過實體(ti) 店和網絡銷售,年銷售額達91萬(wan) 元,年純收入達20餘(yu) 萬(wan) 元,蘇卡藥香廠已發展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特色產(chan) 業(ye) 。
在廣東(dong) 援建的藥材晾曬間裏,晾曬架上密密麻麻鋪陳著今年新豐(feng) 收的桃兒(er) 七,經過兩(liang) 個(ge) 月自然晾曬,清理出雜質後便可進行銷售。這個(ge) 100平方米的晾曬間,也是拉多鄉(xiang) 在區內(n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學習(xi) 交流展示中的一張亮麗(li) “名片”。青年們(men) 產(chan) 生了要在天然晾曬場中來一場藏漢服飾文化走秀活動的想法,於(yu) 是人人手拿一款蘇卡藥香產(chan) 品,或是藏漢服飾搭配雙人走秀,或是多人組合並排前行,齊聲誦出“好藥材、做好香,朗縣拉多蘇卡藥香”的廣告詞,在鏡頭前自信地展示著藏漢服飾和手中的藥香產(chan) 品。
新舊對比共見證
聞香識藥習(xi) 文化
青年們(men) 來到黨(dang) 建宣傳(chuan) 欄前,仔細觀看紮村發展成就展板,認真聆聽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拉巴次仁講述新老紮村對比和藥香廠的創建曆程。
“紮村是搬遷過來的,受地質災害和水源地枯竭等影響,全村人搬到了現在的地方。搬遷前,老百姓的收入主要來源於(yu) 挖蟲草和種地,沒有人外出打工;搬遷後在黨(dang) 和政府的扶持下,村裏爭(zheng) 取了20多萬(wan) 元建起了藥香廠,種植藏藥材,荒山變藥山,群眾(zhong) 的‘錢袋子’也越來越鼓了。”拉巴次仁介紹說。
拉多鄉(xiang) 是南派藏醫蘇卡·娘尼多吉的出生地,古老的南派藏醫文化底蘊深厚,紮村將此文化傳(chuan) 承發揚,不僅(jin) 成為(wei) 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新路徑,也讓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煥發出新魅力。
“這是桃兒(er) 七,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祛痰止咳的效果,在女士用的麵膜中加入後,可以起到美容養(yang) 顏的作用。今年紮村的桃兒(er) 七喜獲豐(feng) 收,並與(yu) 西藏奇正藏藥集團達成收購協議,預計銷售10餘(yu) 萬(wan) 元。”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青年們(men) 認真聆聽著村主任貢布的講解,仔細辨別每一味製作蘇卡藥香的原材料,活動現場氣氛熱烈。
助困扶貧顯擔當
攜手共唱幸福曲
在舊文化室改造的生產(chan) 車間裏,幾位製香工人正在將曬幹的線香打包裝盒。拉多蘇卡藥香廠主要生產(chan) 銷售塔香、線香、倒流香、香粉等產(chan) 品,全村9戶建檔立卡脫貧戶、殘疾人和其他村民可輪流到廠裏上班,人均務工年收入可達1萬(wan) 餘(yu) 元。
青年們(men) 在拉巴次仁的帶領下,圍坐在製香台前,和香泥、揉香泥、捏形狀、晾幹,學習(xi) 製作塔香。
近年來,朗縣拉多鄉(xiang) 在民族團結中爭(zheng) 當“領頭雁”,大力推動各族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身體(ti) 力行在思想上形成共識、在行動上形成合力,以推動南派藏醫文化傳(chuan) 承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拉多特色亮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讓民族團結之花在拉多遍地開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高原藍孔雀 開出“致富屏”
深秋時節的山南市隆子縣鬥玉珞巴民族鄉頂江村,早晨氣溫已經降至零下。[詳細] -
拉薩當雄縣被命名為第七批“綠水青山 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近日,在中國生態文明論壇濟南年會上,當雄縣被生態環境部正式命名為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