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主導下,剛剛結束的七國集團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hui) 議發表聲明,再次炒作所謂中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產(chan) 能過剩”問題。在不久前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產(chan) 品加征關(guan) 稅之後,美國迫不及待拉攏盟友,企圖通過組建“保護主義(yi) 同盟”遏製中國。美國因一己之私,謊稱“中國產(chan) 能過剩”,背離客觀事實和經濟規律,與(yu) 開放共贏的時代潮流背道而馳,即使其盟友和國內(nei) 企業(ye) 也並不買(mai) 賬。
當前,全球綠色產(chan) 能的需求遠大於(yu) 產(chan) 出,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空間廣闊。就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迫切性而言,綠色優(you) 質產(chan) 能不是過剩,而是明顯不足。中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在開放競爭(zheng) 中練就了真本領,代表先進產(chan) 能,其發展機遇來自中國瞄準未來方向,順應產(chan) 業(ye) 變革趨勢,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其發展基礎來自完善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體(ti) 係、強大的產(chan) 業(ye) 配套能力和優(you) 質豐(feng) 富的人力資源等製造業(ye) “家底”,其持續動力來自能夠激發技術突破和商業(ye) 模式創新的充分市場競爭(zheng) 。正如泰國開泰銀行高級副總裁蔡偉(wei) 才所說,中國在新能源產(chan) 品上布局早、投入大,有成熟的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中國新能源產(chan) 品在全球市場有非常大的競爭(zheng) 力,不僅(jin) 供應中國國內(nei) 市場,也在全球市場走俏,這是市場充分競爭(zheng) 的結果”。
美國大規模加稅在先,聯合盟友施壓中國在後,口頭上喊著“產(chan) 能過剩”,內(nei) 心焦慮的實為(wei) 中國在新能源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中的明顯優(you) 勢。為(wei) 了消解自身焦慮,美國采取一係列違背經濟規律和市場原則的手段遏製中國發展,同時倒打一耙汙蔑中國“扭曲了市場”。說到底,美國就是在打著“產(chan) 能過剩”的旗號打壓別國先進產(chan) 業(ye) ,以“公平競爭(zheng) ”為(wei) 借口搞保護主義(yi) ,踐踏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是赤裸裸的霸淩霸道。
說到“非市場政策”,美國才是產(chan) 業(ye) 補貼“大戶”。近年來,美方相繼簽署《芯片與(yu) 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針對特定領域製定歧視性的補貼政策,將歐洲、中國等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產(chan) 品排除在外,扭曲公平競爭(zheng) ,擾亂(luan) 全球產(chan) 供鏈,違反世貿組織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等規則,其破壞公平貿易環境的做法遭到了包括其盟友在內(nei) 的國際社會(hui) 批評。
盡管美國鼓吹要搞什麽(me) “統一戰線”,但歐洲國家心知肚明,自有立場。對於(yu) 美國的這些做法,歐洲表達了對全球貿易對抗和分裂的擔憂。意大利經濟和財政部長賈恩卡洛·焦爾傑蒂在美國宣布對中國產(chan) 品加征關(guan) 稅後發出警告,全球商業(ye) 麵臨(lin) “碎片化”風險。德國總理朔爾茨也在日前的講話中強調了與(yu) 中國開展貿易的重要性。他指出,目前西方從(cong) 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有一半是由西方國家製造商自己在中國生產(chan) 、然後再出口到歐洲。“不應忘記,歐洲製造商和一些美國製造商在中國市場上很成功,也向中國銷售了大量在西方國家生產(chan) 的汽車。”參加本次七國集團會(hui) 議的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告訴媒體(ti) 記者,歐盟成員國絕不能從(cong) 整體(ti) 上弱化自由和公平的全球貿易,因為(wei) “貿易戰隻有輸家”,歐盟成員國贏不了。法國經濟、財政及工業(ye) 、數字主權部長勒梅爾強調,中國是“我們(men) 的經濟夥(huo) 伴”,“我們(men) 絕對要避免任何形式的貿易戰,因為(wei) 貿易戰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不符合歐洲的利益,也不符合世界上任何國家的利益”。
即便在美國內(nei) 部,也是質疑聲一片。美國前財政部長顧問史蒂文·拉特納日前發表評論文章說,美國政府當下在國際貿易中頑固地使用加征關(guan) 稅等保護主義(yi) 措施隻會(hui) 推高國內(nei) 物價(jia) 、限製消費者選擇,危及美國和全球經濟增長,美國應該回歸有著200多年曆史的比較優(you) 勢理論。美國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明確反對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guan) 稅,並指出“限製交易自由或扭曲市場的做法不可取”。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刊文指出,美國應停止在對華貿易問題上扮演受害者角色。美國的電池和電動車產(chan) 業(ye) 在成本、質量和創新方麵都遠遠落後於(yu) 中國,美國應承認現實並改變策略。《紐約時報》專(zhuan) 欄作家戴維·華萊士-韋爾斯撰寫(xie) 評論文章指出,哪怕在十幾年前,這種大範圍的貿易保護措施幾乎是不可想象的。電動汽車保護主義(yi) 看起來不像是為(wei) 美國汽車製造商提供公平競爭(zheng) 環境而設計的市場調整,它更像是一堵大牆,目的是讓中國的電動汽車出口完全無法進入美國。
曆史反複證明,保護主義(yi) 保護的是落後,失去的是未來。美國急於(yu) 構建的“保護主義(yi) 同盟”保護不了自己,隻會(hui) 破壞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美國在貿易問題上的短視和雙重標準,不僅(jin) 不能解決(jue) 自身產(chan) 業(ye) 發展存在的問題,反而會(hui) 拖拽著全球經濟進一步滑向碎片化與(yu) 割裂化的深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