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hui) 上強調,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培育發展縣域經濟,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使縣城成為(wei) 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ti) 。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縣城是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關(guan) 鍵紐帶,在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縣域經濟發展持續向好。《2023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顯示,2022年有54個(ge) 縣域進入“千億(yi) 元俱樂(le) 部”,完成地區生產(chan) 總值8.6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7.1%。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有助於(yu) 拉動投資和擴大內(nei) 需,也是培育新經濟增長極的重要著力點。
縣城發展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緊密聯係。我國縣及縣級市大都位於(yu) “城尾鄉(xiang) 頭”,離鄉(xiang) 村最近,是輻射帶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最佳載體(ti) 。把縣城做優(you) 做強,可有效促進鄉(xiang) 村繁榮、增加農(nong) 民收入,吸納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就近就地市民化,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增添新動力。
當然,也要清醒看到縣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由於(yu) 發展水平、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差異,縣域發展水平總體(ti) 呈現東(dong) 部地區高於(yu) 中西部地區、城市周邊高於(yu) 傳(chuan) 統農(nong) 區的特點。部分縣城,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縣城的城鎮化發展水平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過去一段時間,有的縣城刻意追求大城市化,盲目上項目,力求產(chan) 業(ye) “大而全”,城鎮化發展相對粗放低效;有的營商環境不佳、發展思路不清、觀念認識不足,吸引集聚項目和資源處於(yu) 弱勢地位。因此,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各地立足自身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鍛長板補短板。
沒有產(chan) 業(ye) 支撐,縣城就難以發揮城鎮化重要載體(ti) 的作用。一個(ge) 縣的主導產(chan) 業(ye) 不宜求多,不妨沉下心做好“土特產(chan) ”這篇文章。在立足鄉(xiang) 土資源、找準特色定位、延長產(chan) 業(ye) 鏈條等方麵,每個(ge) 地方都有許多值得探索的內(nei) 容。要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聚合,打通產(chan) 銷環節的堵點,讓質量優(you) 、特色顯、叫得響的“土特產(chan) ”從(cong) 縣城走向廣闊市場。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提升縣城活力、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舉(ju) 措。目前,不少縣城的醫療、教育、養(yang) 老等領域公共服務供給總量不足、質量不高。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新型城鎮化,要把著力點放在完善縣城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縣鄉(xiang) 村醫療服務協同聯動,優(you) 化教育資源配置,健全城鄉(xiang) 社區養(yang) 老服務網絡等方麵。同時,繼續深化戶籍製度改革,讓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進得來、留得住。
縣城人口集中、產(chan) 業(ye) 集聚,尤其需要優(you) 化營商環境。要圍繞最現實、最迫切以及企業(ye) 和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的問題,突出企業(ye) 開辦效率、企業(ye) 融資便利化等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在優(you) 化營商環境上久久為(wei) 功。值得注意的是,縣城支持企業(ye) 發展,既要抓大,也不放小,搭建大中小企業(ye) 的交流和對接平台,讓各類企業(ye) 在縣域實現融通創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