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到4%的國土麵積,創造了中國近四分之一的經濟總量——在中國經濟版圖上,有一片通江達海的熱土,這就是滬蘇浙皖合抱而成的長三角,令人耳目一新、不斷成長的一個(ge) 世界級城市群。
近期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審議了《關(guan) 於(yu) 持續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若幹政策措施的意見》。此前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ti) 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加強都市圈間合作互動,高水平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
目前公認的世界六大城市群是以紐約為(wei) 中心的美國東(dong) 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為(wei) 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以東(dong) 京為(wei) 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倫(lun) 敦為(wei) 中心的英國東(dong) 南部城市群、以巴黎為(wei) 中心的歐洲西北部城市群,以及以上海為(wei) 中心的長三角城市群。
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有哪些普遍規律?如何打破行政區劃壁壘,在城市群內(nei) 部形成良好的競合關(guan) 係?對照國際一流標準,長三角城市群還有哪些提升空間?記者通過實地調研,呈現一場城市群的國際“對話”。
互聯互通,建設交通“一張網”
施工現場塔吊林立、車站外立麵初具雛形……浙江湖州南潯區,滬蘇湖高鐵南潯站正在緊張建設中。
這條全長163.8公裏、位於(yu) 長三角腹地的交通動脈,連接上海、江蘇蘇州和浙江湖州三座城市。線路建成後,上海到湖州從(cong) 原來2個(ge) 小時左右縮短到40分鍾。
2024年3月20日,中鐵三局建設者在滬蘇湖鐵路東(dong) 苕溪特大橋上施工。滬蘇湖鐵路起自上海虹橋站,途經江蘇省蘇州市,終至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站。項目建成運營後,將進一步完善區域路網布局,促進沿線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長三角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滬蘇湖高鐵計劃今年7月中旬啟動全線靜態驗收,8月底啟動全線聯調聯試。這條鐵路的建成開通,對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樞紐指揮部工程部主任劉青表示。
沿線的企業(ye) 和居民對滬蘇湖高鐵充滿期待。睿泊(湖州)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工廠距離南潯站20公裏,以前從(cong) 上海到南潯跑業(ye) 務大多選擇自駕,約1小時40分鍾。“路一通,可以節省約一半的時間,會(hui) 吸引更多客戶到工廠實地考察,生意就來了!”公司經理曹燕華說。
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立體(ti) 化、高效便捷的交通“一張網”,這是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普遍規律。
東(dong) 京都市圈“一都三縣”覆蓋東(dong) 京都以及與(yu) 其鄰接的埼玉縣、千葉縣和神奈川縣,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麵對大量人口湧入,“軌道上的都市圈”成為(wei) 東(dong) 京解題關(guan) 鍵。記者采訪獲悉,有超過30家公司在東(dong) 京都市圈運營逾2500公裏的軌道交通線路,解決(jue) 了3700萬(wan) 人的出行需求。
這是2024年3月29日在日本東(dong) 京拍攝的希望號新幹線。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東(dong) 京大學特任教授胡昂表示,世界第一條高鐵線路東(dong) 海道新幹線和正在建設的中央新幹線的主要目的,就是連通日本太平洋沿岸的東(dong) 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高鐵、市域鐵路、地鐵在日本實現了‘三鐵融合’、無縫銜接,軌道交通主導的現代交通網建設對加強城市群內(nei) 部聯係作用顯著。”
以英倫(lun) 城市群的中心倫(lun) 敦都市圈為(wei) 例,倫(lun) 敦與(yu) 其他城市的交通聯係以鐵路交通為(wei) 主、公路和航空交通為(wei) 輔。早在1863年,世界上第一條地鐵——倫(lun) 敦地鐵運行。如今,僅(jin) 倫(lun) 敦市區就建有滑鐵盧、尤斯頓、國王十字、帕丁頓等主要車站,分別通向倫(lun) 敦之外的不同方向。
這是2024年4月16日拍攝的英國倫(lun) 敦城市景色。新華社記者 李穎 攝
與(yu) 此同時,倫(lun) 敦都市圈的其他城市也根據自身定位,加快構建立體(ti) 化的交通網絡。距倫(lun) 敦火車通勤時間約1個(ge) 小時的南安普敦,由於(yu) 地理位置近海,形成了航運服務中心,是英國著名的客船和集裝箱港口城市。
2023年6月24日,乘客在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花橋站進站乘車。當日,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正式投入運營,並與(yu) 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實現無縫換乘,長三角核心城市間首次實現地鐵係統跨省互聯互通。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長三角擁有25條高鐵、總裏程超7100公裏,是全國高鐵網絡最發達完善的區域之一。“從(cong) 國際經驗看,隨著交通‘主動脈’不斷延伸,‘毛細血管’的暢通也非常關(guan) 鍵,這是長三角城市群未來繼續發力的方向。”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張學良說。
高效對接,共繪規劃“一幅圖”
從(cong) 空中俯瞰,滬蘇浙兩(liang) 省一市的交界線在太浦河匯於(yu) 一點,這裏也因此被稱為(wei) “長三角原點”。正在建設的“方廳水院”坐落其上,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的標誌性跨域項目。這個(ge) 項目采用四合院形製,在四角分別設置了滬蘇浙皖四個(ge) 主題展示空間,建成後可實現“一天逛完滬蘇浙皖”。
遊客在蘇州平江曆史文化街區休閑遊玩(2024年4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方廳水院”的順利推進,得益於(yu) 2023年2月出台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ti) 規劃(2021-2035年)》。這是《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印發後,首部經國務院批準的跨行政區國土空間規劃,示範區橫跨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和浙江省嘉興(xing) 市嘉善縣。
“這個(ge) 總規的出台,實現了‘一張藍圖管全域’。”長三角一體(ti) 化示範區執委會(hui) 生態規建部部長劉偉(wei) 說。根據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研究中心的評估,示範區揭牌以來,區域一體(ti) 化空間治理水平顯著提升。在大項目不斷落地的情況下,示範區嚴(yan) 守生態和安全底線,實現建設用地總規模淨減量12.55平方公裏。
從(cong) 上海虹口區北外灘空中俯瞰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陸家嘴片區(2023年1月10日攝,無人機全景照片)。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類似的經驗和做法,在世界級城市群的成長中屢見不鮮。
位於(yu) 北美五大湖沿岸的五大湖城市群,跨美國和加拿大兩(liang) 國,核心城市包括芝加哥、底特律、多倫(lun) 多、克裏夫蘭(lan) 、密爾沃基等。早在上世紀80年代,五大湖沿岸的伊利諾伊州等就組建了五大湖地區州長理事會(hui) 。2015年又進一步發起政府間組織五大湖及聖勞倫(lun) 斯河地區州長、省長會(hui) 議,負責協調五大湖地區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
記者采訪了解到,這些機構成立後采取各種措施增強地區競爭(zheng) 力:如在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場設立了十餘(yu) 個(ge) 出口辦公室,通過當地企業(ye) 建立與(yu) 客戶的聯係;設立五大湖影響力投資平台,鼓勵環境可持續性投資;簽署相關(guan) 公約來保護區域水質。
圍繞東(dong) 京都市圈建設,日本政府先後通過設置首都圈建設委員會(hui) 、首都圈整備委員會(hui) 等協調機構,保障東(dong) 京都市圈內(nei) 各城市間按照“首都圈整備計劃”推進建設並開展協作。“東(dong) 京都附近的埼玉、千葉和神奈川三縣不僅(jin) 承載了東(dong) 京都大量產(chan) 業(ye) 人口的居住職能,還為(wei) 東(dong) 京都市圈貢獻了三分之一的GDP。東(dong) 京都市圈的成功離不開城市間的緊密合作與(yu) 協調。”胡昂說。
2024年5月9日,在浙江省嘉興(xing) 市秀洲區王江涇鎮便民服務中心的“跨域通辦·雲(yun) 綜窗”窗口,辦理開業(ye) 登記的個(ge) 體(ti) 工商戶(右一)通過該係統與(yu)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視頻連線,進行身份讀取及材料線上審核。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基礎設施聯通,區域規劃對接,最終受益的是區域內(nei) 的民眾(zhong) 。“長三角在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要通過多種努力,讓教育、醫療、養(yang) 老等公共服務資源在區域內(nei) 共建共享。增進民生福祉應該是一體(ti) 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華東(dong) 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表示。
協同創新,實現發展“一盤棋”
長三角一體(ti) 化科創雲(yun) 平台對長三角多個(ge) 產(chan) 業(ye) 鏈協同發展進行全麵梳理(2024年1月10日攝)。新華社發
企業(ye) “出題”、政府“選題”、市場“答題”……打開“長三角一體(ti) 化科創雲(yun) 平台”,一係列“揭榜成功”的聯合攻關(guan) 需求映入眼簾。來自長三角各地最前沿的創新需求,有了實打實的解決(jue) 方案。
2023年,上海生物醫藥企業(ye) 複宏漢霖在平台上發布“抗體(ti) 藥物國產(chan) 製造關(guan) 鍵技術開發與(yu) 產(chan) 業(ye) 化”的技術需求,迫切希望通過綠色製造、智能製造提高研發及生產(chan) 效率,降低生產(chan) 成本。
“自己找技術,如同大海撈針,借助平台力量,我們(men) 和長三角‘朋友圈’高效精準對接。”複宏漢霖全球創新中心總經理單永強說,在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協調推進下,華東(dong) 理工大學和百林科製藥裝備科技(江蘇)有限公司成功“揭榜”,三方聯合攻關(guan) 生物抗體(ti) 藥物的國產(chan) 製造關(guan) 鍵技術開發與(yu) 產(chan) 業(ye) 化。
不斷推進協同創新,長三角三省一市正在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共同體(ti) ,打破“一畝(mu) 三分地”,實現發展“一盤棋”。
合理分工是協同創新的關(guan) 鍵。以東(dong) 京都市圈為(wei) 例,東(dong) 京作為(wei) 日本最大城市,擁有許多國家機關(guan) 、金融機構、企業(ye) 總部和商業(ye) 區;神奈川縣橫濱市作為(wei) 日本最大港口,與(yu) 川崎市共同支撐東(dong) 京都市圈的創新發展;千葉縣擁有成田國際機場等基礎設施,集聚了冶金、石油、機械等重工業(ye) ;埼玉縣則以製造業(ye) 和物流業(ye) 為(wei) 主導,汽車製造和電子產(chan) 業(ye) 較為(wei) 發達。日本亞(ya) 洲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丁可表示,先進製造業(ye) 成為(wei) 帶動東(dong) 京都市圈發展的重要因素。
這是2024年2月15日拍攝的美國紐約曼哈頓天際線。新華社記者 李睿 攝
美國費城商務局負責國際商務和全球戰略的高級經理皮埃爾-奧利維耶·盧格茲(zi) 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美國東(dong) 北部城市群內(nei) 不同城市之間存在理性競爭(zheng) ,但都致力於(yu) 讓自身資源發揮最好效用,幫助企業(ye) 用好本地資源加快成長。
堅持開放為(wei) 協同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長三角作為(wei) 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區域之一,目前與(yu) 美國東(dong) 北部城市群互動頻繁:不少來自紐約的金融機構在上海設立區域總部;紐約大學在上海設立校區;上海港與(yu) 紐約-新澤西港建立了友好港口關(guan) 係;輝瑞、強生等美國製藥巨頭在長三角設有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
位於(yu) 倫(lun) 敦都市圈的考文垂,是英國交通工具研發和製造中心。來自長三角的吉利集團已在考文垂投資,將當地一家瀕臨(lin) 破產(chan) 的企業(ye) 轉變成生產(chan) 電動汽車的先進工廠,為(wei) 英國的綠色轉型作出貢獻。英國商業(ye) 貿易部英格蘭(lan) 中部國際貿易投資總監謝赫紮德·喬(qiao) 杜裏認為(wei) ,長三角與(yu) 英格蘭(lan) 中部地區在電動汽車和綠色技術等領域,未來具有很大合作空間。
在胡昂看來,科技創新是時代浪潮,長三角建設世界級城市群,要進一步加大科研投入、鼓勵創新創業(ye) ,提升自身在全球價(jia) 值鏈中的地位。“尤其要果斷引入更多國際資本和技術,以更好地參與(yu) 全球合作與(yu) 競爭(zheng) 。”
文字記者:王永前、何欣榮、於(yu) 榮
參與(yu) 采寫(xie) :龔雯、程靜、劉春燕、張亞(ya) 東(dong) 、鄭博非、徐靜、劉亞(ya) 南、謝鍔、林威
海報設計:孫瑤
編輯:何瑛、鄧茜、李潔、閆潔、徐超、淩朔、王建生、王海燕、魯鵬、韓芳、王化娟、孫瑞博、淡航、王浩程、薑子煒
統籌:郜新鑫、周詠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