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太極、衝(chong) 泡咖啡、輔導作文、解答問題……在近日舉(ju) 行的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hui) 上,幾乎“無所不能”的AI機器人大顯身手,各種創新成果應用令人目不暇接,將我國數字經濟活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近年來,數字經濟大潮席卷全球,以ChatGPT、Sora為(wei) 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迭代。很多人在讚歎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同時,也不免焦慮:這對一些行業(ye) 產(chan) 生多麽(me) 大的衝(chong) 擊,不少行業(ye) 還能保住飯碗嗎?
要回答這個(ge) 問題,我們(men) 不妨讓曆史照進現實。
就在百年前,也曾經有人擔心,火車的出現會(hui) 讓很多馬車夫失去工作。他們(men) 可能想象不到,今天的中國,遊客可以早上在廣州喝早茶,然後乘坐複興(xing) 號高鐵,晚上抵達首都,品嚐香酥不膩的北京烤鴨。還有越來越多人喜歡通過自駕遊,沿途“打卡”祖國壯美的山河。
交通運輸工具一日千裏的變革,推動時代車輪滾滾向前。不論是Citywalk(城市漫步)還是“特種兵式”旅行,由於(yu) 時空距離極大縮短,人們(men) 出行更加便捷。這也刺激了旅遊度假、酒店住宿等行業(ye) 日益繁榮;小汽車走進千家萬(wan) 戶,帶動汽車製造、保險租賃、保養(yang) 維修等相關(guan) 行業(ye) 崛起壯大。伴隨社會(hui) 進步,新產(chan) 業(ye) 蓬勃興(xing) 起、新業(ye) 態不斷湧現,社會(hui) 分工進一步細化,催生無數新職業(ye) 。
細心的人發現,在全社會(hui) 創新創業(ye) 大潮下,每隔一段時間,我國就會(hui) “上新”一批職業(ye) :網絡主播、生成式人工智能係統應用員、用戶增長運營師、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雲(yun) 網智能運維員、文創產(chan) 品策劃運營師、智能製造係統運維員、工業(ye) 互聯網運維員……從(cong) 人社部最近公布的19個(ge) 新職業(ye) 、29個(ge) 新工種可以發現,隨著數字經濟成為(wei) 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無數新的就業(ye) 機會(hui) 如繁花綻放般接連湧現。
時代在變,社會(hui) 需要的職業(ye) 自然也會(hui) 跟著變。過去誰又能想到,現在的農(nong) 民不光會(hui) 種田,還拿起了手機、無人機這樣的“新農(nong) 具”,走進了直播間,搖身一變成了帶貨的網紅。過去是人找貨,如今是貨找人,網絡主播新職業(ye) 的出現,解決(jue) 了農(nong) 產(chan) 品“好酒也怕巷子深”的難題,縮短了從(cong) 田間地頭到城市居民餐桌的距離。
技術發展的最終目的是造福於(yu) 人,我們(men) 也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不斷學習(xi) 、適應新技術。古老的馬車夫職業(ye) ,如今早已被召之即來的網約車司機取代,成為(wei) 互聯網新經濟的一員。不久的將來,隨著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照進現實”,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這一新職業(ye) 也有望成為(wei) “香餑餑”。從(cong) 機器取代人力驅動,到人工智能讓機器越來越像“人”,無數新職業(ye) 的從(cong) 業(ye) 者用他們(men) 的智慧結晶,不斷延伸拓展著人類能力的邊界。
未來還會(hui) 湧現多少新職業(ye) 、新工種?誰也說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職業(ye) 的“含科量”越來越濃,不同學科之間交叉複合的發展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就拿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員來說,不光得明白“四個(ge) 輪子”是如何轉的,還得教會(hui) 機器人成為(wei) “老司機”。對於(yu) 那些還未走出校門的學子來說,有了明確的職業(ye) 方向,並為(wei) 之努力,未來就業(ye) 之路就多一份保障。
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數據生產(chan) 總量同比增長22.44%,算力總規模居全球第二位……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hui) 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如今的中國,正在數字經濟新賽道上千帆競發,每一天都在用風馳電掣的速度,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爭(zheng) 分奪秒地推動著產(chan) 業(ye) 迭代升級,引領我們(men) 奔赴更加美好的明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