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位於(yu) 遼寧沈陽的華晨寶馬鐵西工廠,一排排嶄新的純電動汽車整裝待發,即將交付海內(nei) 外用戶;放眼工廠周邊,數十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星羅棋布,這裏生產(chan) 的汽車配件將隨寶馬整車一同駛向全球。
在華晨寶馬沈陽鐵西工廠車身車間,機器臂在焊接車身(2022年2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汽車製造業(ye) 是全球價(jia) 值鏈最長、覆蓋領域最廣的產(chan) 業(ye) 之一,每輛整車內(nei) 部,大大小小的零部件帶動著無數企業(ye) 和工廠高速運轉。在中國,以寶馬為(wei) 代表的諸多歐洲汽車企業(ye) 已深耕數十年之久,龐大的中國汽車市場不僅(jin) 吸引著它們(men) 持續增資擴產(chan) ,配套供應商也紛紛來華設廠,中歐汽車產(chan) 業(ye) 鏈不斷深化融合。
在華晨寶馬鐵西工廠的一街之隔,西班牙海斯坦普集團(下稱“海斯坦普”)沈陽工廠熱火朝天,車身和底盤零部件一批批下線,隨即運往華晨寶馬及周邊多家車企的總裝車間。
海斯坦普沈陽工廠總經理任廷付介紹,自公司2012年落戶沈陽,產(chan) 能不斷提升,十餘(yu) 年間累計投資額已超過數十億(yi) 元。“為(wei) 了滿足客戶產(chan) 能提升的需求,2023年我們(men) 投資擴建了汽車組件項目,現在三期項目已經順利收尾,並將很快投入使用。”
作為(wei) 全球領先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海斯坦普於(yu) 2007年進入中國,如今在中國已有14家工廠、2個(ge) 研發中心和5000多名員工。海斯坦普亞(ya) 太區首席執行官洛安東(dong) 告訴記者,中國汽車市場規模大,富有創新活力,堅定對華投資合作是海斯坦普全球戰略的關(guan) 鍵所在。
這是海斯坦普零件生產(chan) 線(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隨著製造產(chan) 能進入中國,我們(men) 正持續將歐洲的車身、底盤和電池盒的技術與(yu) 產(chan) 品引入中國,為(wei) 在中國生產(chan) 的主機廠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洛安東(dong) 說。
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加速新能源轉型,帶動了不少歐洲車企在華投資擴產(chan) ,競逐“新賽道”。今年4月,寶馬集團宣布在華增資200億(yi) 元,為(wei) 2026年啟動寶馬“新世代”車型的本土化生產(chan) 做準備;大眾(zhong) 汽車集團在華設立德國總部以外最大研發中心,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研發……
深耕中國市場多年的海斯坦普也“押寶”新能源汽車這一新增長點。據介紹,海斯坦普正加大對新技術、新應用的研發投入,滿足中國主機廠對電動化、輕量化、環保性的需要。
洛安東(dong) 表示,中國汽車市場正朝著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方向快速發展,這為(wei) 海斯坦普帶來了全新的轉型機遇。“我們(men) 將更加堅定地對華投資、在華合作,在中國、為(wei) 中國。”
在天津舉(ju) 行的2024世界智能產(chan) 業(ye) 博覽會(hui) 上,觀眾(zhong) 在特斯拉展台參觀(6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外資持續“加碼”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源自不斷攀升的客戶訂單和市場需求。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5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分別達392.6萬(wan) 輛和389.5萬(wan) 輛,同比分別增長30.7%和32.5%,保持了較快增速。
在沈陽,總投資100億(yi) 元人民幣的寶馬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去年已完成封頂,建築主體(ti) 全部完工;2023年,總投資21.98億(yi) 元的采埃孚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chan) 業(ye) 園在沈陽渾南區開工;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在蘇州擴建了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及自動駕駛研發製造基地,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越來越多的歐洲汽車企業(ye) 及供應商在華擴大供應鏈本土化布局,融入新能源汽車的創新發展浪潮。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是創新中心。汽車零部件企業(ye) 在中國提升競爭(zheng) 力,會(hui) 極大地提升其全球競爭(zheng) 力。”歐洲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協會(hui) 秘書(shu) 長本傑明·克裏格指出,建設性交流對於(yu) 中歐汽車行業(ye) 開展可持續的貿易關(guan) 係和未來投資至關(guan) 重要。
在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帶動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不斷提升。近年來,更多中國車企及供應鏈企業(ye) 開始在歐洲投資設廠、開展技術合作,共同做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蛋糕”。
4月26日晚,遼寧省沈陽市與(yu) 寶馬集團深化戰略合作簽約儀(yi) 式在沈陽舉(ju) 行。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近日,中國奇瑞汽車公司與(yu) 西班牙埃布羅公司在巴塞羅那自由貿易區設立合資企業(ye) ,共同開發電動汽車新產(chan) 品;比亞(ya) 迪宣布在匈牙利建設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chan) 基地,幫助當地構建綠色“生態圈”,推動歐洲能源結構綠色轉型。
同時,在電動車的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領域,中國企業(ye) 也不吝將技術成果分享至世界各地。在近日於(yu) 大連舉(ju) 行的第十五屆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jun) 者年會(hui) 上,動力電池公司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表示,當前公司著重關(guan) 注材料、生產(chan) 、技術更新升級與(yu) 創新、再生回收率等方麵,致力於(yu) 為(wei) 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電池,保障綠色出行。
“寧德時代將為(wei) 歐洲、美國的汽車生產(chan) 商和電池製造商提供技術授權服務,幫助它們(men) 啟動電池生產(chan) 基地,以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產(chan) 業(ye) 轉型。”曾毓群說。
“20世紀80年代,大眾(zhong) 汽車集團與(yu) 上汽集團合資成立上海大眾(zhong) 汽車有限公司,為(wei) 中國汽車行業(ye) 帶來發展機遇。”專(zhuan) 注自動駕駛研發的Momenta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曹旭東(dong) 說,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成果惠及歐洲乃至世界很多國家,“這就是合作帶來的多贏”。(參與(yu) 采寫(xie) :徐四海、李錚、劉藝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