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七彩雲南的“融”文章

發布時間: 2024-08-27 11:14:00 來源: 人民網

  在“行”中,看見“進”的中國。今年5月,人民網啟動“行進中國”大型融媒體(ti) 係列調研行,340名年輕記者,耗時2個(ge) 月,走訪31個(ge) 省區市的111座城市,前往500餘(yu) 個(ge) 基層一線點位深入采訪,“即采即發”“邊采邊發”,推出融媒體(ti) 作品600餘(yu) 件,各平台總閱讀量超11億(yi) 。

  8月13日起,人民網分“創新中國”“品牌中國”“投資中國”“活力中國”4個(ge) 主題,陸續推出“行進中國”調研行係列深度報道,聚焦各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鮮活案例,展現各地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

  有一種生活叫做“雲(yun) 南”!

  雲(yun) 花絢爛、雲(yun) 咖醇厚、雲(yun) 藥豐(feng) 富、雲(yun) 菌鮮美……在這裏,自然與(yu) 文化相擁、神秘與(yu) 美麗(li) 交織,各民族多元文化和諧共居,碰撞出獨有的特色產(chan) 業(ye) 與(yu) 品牌。

  從(cong) 茶馬古道駝鈴聲聲到中老鐵路川流通達、從(cong) 生態保護到“美麗(li) 經濟”、從(cong) 小市場到大產(chan) 業(ye) ,今日的雲(yun) 南,積極走在“努力成為(wei) 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麵向南亞(ya) 東(dong) 南亞(ya) 輻射中心”的發展道路上,奮力闖出一條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之路。

  民族交融 文旅融合注入新活力

  雲(yun) 南被譽為(wei) “旅遊天堂”,39.41萬(wan) 平方公裏的土地上,26個(ge) 民族世居於(yu) 此,沉澱出多樣文化、厚重曆史。

雲(yun) 南麗(li) 江古城“天地院”的納西族演出。 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雲(yun) 南麗(li) 江古城“天地院”的演出現場。 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漫步麗(li) 江古城,街道縱橫交錯。小巷深處,三坊一照壁的納西族傳(chuan) 統院落“天地院”中,東(dong) 巴劍舞、勒巴舞、笛子舞打跳、洞經音樂(le) 等納西族傳(chuan) 統歌舞輪番上演,吸引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駐足了解納西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不能隻落於(yu) 紙上,更需要有形的表達。”在表演者和學俊看來,歌舞不僅(jin) 傳(chuan) 遞著大夥(huo) 對民族文化的熱愛,更承載著非遺傳(chuan) 承的初心和使命。

  隨著麗(li) 江旅遊發展不斷完善,東(dong) 巴象形文字也在繪畫、時尚、文創產(chan) 品等方麵向“新”延伸。

  “納西族東(dong) 巴象形文字有1400多個(ge) 單字,記錄門類多達700餘(yu) 種,記載了從(cong) 古至今納西族人生活的方方麵麵。”納西象形文字繪畫體(ti) 驗館館長和閏元介紹這一文字“活化石”。

人民網“行進中國”雲(yun) 南調研采訪團走進麗(li) 江,和閏元現場用東(dong) 巴文寫(xie) 下“行進中國”。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人民網“行進中國”雲(yun) 南調研采訪團走進麗(li) 江,和閏元(左)現場用東(dong) 巴文寫(xie) 下“行進中國”。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信紙、筆記本、便簽紙、東(dong) 巴紙燈……古城的文創店裏,印有東(dong) 巴象形文字的明信片作為(wei) “帶得走的雲(yun) 南”成為(wei) 熱門“明星產(chan) 品”。

  各民族在多元文化的基礎上,兼收並蓄、相互交融,拓展文旅融合係統化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

  藍月穀景區位於(yu) 麗(li) 江市玉龍雪山東(dong) 麓甲子村,因湖水湛藍、山穀遠看猶如一輪藍色的月亮鑲嵌在雪山腳下而聞名。

  甲子村漢族、彝族、苗族、納西族、藏族5個(ge) 民族世居。依托當地的旅遊資源,甲子村通過“旅遊反哺”走出“美麗(li) 的貧困”。

位於(yu) 麗(li) 江市玉龍雪山東(dong) 麓甲子村的藍月穀景區。 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位於(yu) 麗(li) 江市玉龍雪山東(dong) 麓甲子村的藍月穀景區。 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必須要謀一條出路!”甲子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楊文江介紹,村裏成立了甘子甘阪婚紗攝影服務有限公司,讓村民變“股東(dong) ”,不僅(jin) 能獲得分紅,還帶動了近800名村民在景區就業(ye) ,實現了每戶都有穩定的就業(ye) 人員。

  “要用好用活‘旅遊反哺’政策,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創建民族團結示範村。”村集體(ti) 收入節節攀升,人均分紅每年提高到4000元。“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該公司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楊紅光信心滿滿地說。

  生態相融 走好“美麗(li) 經濟”發展路

  作為(wei) 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省份之一,雲(yun) 南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天然花園”之稱,生態保護是雲(yun) 南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yi) 。

  盛夏,麗(li) 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拉市海旁的均良村花花色玫瑰莊園裏,遊客們(men) 賞花、遊船、采摘,親(qin) 手製作玫瑰醬、玫瑰餅,玩得不亦樂(le) 乎。

  玫瑰莊園的紅火,是拉市海退耕還湖後發展新型鄉(xiang) 村生態觀光旅遊產(chan) 業(ye) 的典型成果。

麗(li) 江市拉市海景區。 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麗(li) 江市拉市海景區。 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近年來,拉市海以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導向全麵推進高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綜合整治。如今,拉市海水質穩中向好,全年水質保持在Ⅲ類以上。

  而雲(yun) 南老工業(ye) 城市曲靖,地處珠江源頭、長江上遊,是嗬護上遊森林湖泊之綠、留住生態之美的關(guan) 鍵區域。

  走進珠江源國家森林公園,滿眼皆綠,森林覆蓋率高達98%。隨著生態係統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珠江源頭生態係統的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得到極大地鞏固和提升。

  目前,珠江源風景區內(nei) 有植物200科1900種,有野生動物115種。2022年7月,風景區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護中,首次發現了國家珍稀植物水晶蘭(lan) ,總數有1000多株。水晶蘭(lan) 現身景區一個(ge) 月後,工作人員又在馬雄山滴水湖附近首次拍攝到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豹貓的活動影像。

  從(cong) 著眼生態保護到發展“美麗(li) 經濟”,雲(yun) 南端好“生態特色產(chan) 業(ye) 碗”,推動產(chan) 業(ye) 生態化和生態產(chan) 業(ye) 化,把資源優(you) 勢有效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發展優(you) 勢。

  雲(yun) 南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內(nei) ,電子交易大鍾上,紅色光標逆時針飛轉。在這裏,數百名鮮花經紀人綜合鮮花品種、質檢評級等信息進行搶購,平均每4秒就會(hui) 完成1單交易。

遊客在昆明鬥南花卉市場選購鮮花。人民網記者 李發興(xing) 攝

  遊客在昆明鬥南花卉市場選購鮮花。人民網記者 李發興(xing) 攝

  全國每10枝鮮切花就有7枝來自鬥南,每天有數以千萬(wan) 計的鮮切花從(cong) 這裏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各地,鮮花的美麗(li) “顏值”不斷轉化為(wei) 發展的產(chan) 值。

  拓寬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轉換路徑,讓“小花朵”“開”出大產(chan) 業(ye) 。繁榮的“鮮花經濟”背後,有著一條集生產(chan) 、銷售、服務於(yu) 一體(ti) 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鏈。通過科技賦能破解種業(ye) 難題,發展高效物流護航“美麗(li) 顏值”,譜寫(xie) 出“亞(ya) 洲花都”的傳(chuan) 奇。

  發展相融 跑出“黃金通道”加速度

  雲(yun) 南是中國通往東(dong) 南亞(ya) 、南亞(ya) 的窗口和門戶,區位優(you) 勢得天獨厚,以開放助力通道經濟是發展的關(guan) 鍵。

  走進中鐵聯集昆明中心站,早上七點半,載滿泰國榴蓮、山竹的列車緩緩駛進場站,幾分鍾後,第一個(ge) 集裝箱已被轉運到卡車發往全國多個(ge) 城市。晚上七點半,一列滿載蔬菜、鮮花、電子產(chan) 品等貨品的列車,沿中老鐵路一路向南疾馳,從(cong) 中老邊境磨憨口岸出境,次日便可抵達老撾萬(wan) 象南站。

  為(wei) 讓貨物往來更便捷,鐵路部門推出“滬滇·瀾湄線”“中老鐵路+中歐班列”等“瀾湄快線”譜係化班列品牌,特別是“中老鐵路+中歐班列”的國際運輸新模式,使得老撾、泰國等國家至歐洲的鐵路直達運輸時間縮短至15天。

“瀾滄號”動車組列車駛過友誼隧道。徐章位攝

  “瀾滄號”動車組列車駛過友誼隧道。徐章位攝

  沿中老鐵路流動的不隻有數以萬(wan) 噸的貨物,還有沿線數以萬(wan) 計的民眾(zhong) 。截至2024年8月19日,中老鐵路累計開行旅客列車5.6萬(wan) 列,發送旅客超3800萬(wan) 人次,其國際影響力更是跨越國界,吸引了來自全球100個(ge) 國家和地區的25.2萬(wan) 名旅客搭乘國際旅客列車跨境旅行。

  客貨運量持續增長推動中老鐵路不斷跑出“加速度”,為(wei) 促進地區繁榮按下“快進鍵”,繪就民心相通、發展相融的美麗(li) 畫卷。

  如何放大中老鐵路的輻射效應?熱鬧的磨憨口岸交出了“答卷”。

  磨憨口岸,是我國通往老撾的國家級一類口岸,隨著中老鐵路開通運營,迎來發展新機遇。

  “2023年,昆明在磨憨實施了87個(ge) 項目,2024年含續建項目在內(nei) ,計劃實施132個(ge) 項目。”中國老撾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黨(dang) 工委副書(shu) 記、管委會(hui) 主任陳瑞斌表示。

航拍雲(yun) 南磨憨口岸。 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航拍雲(yun) 南磨憨口岸。 人民網記者 符皓攝

  成果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一年多前,磨憨新邊民互市場投入使用,每天500輛大貨車的通關(guan) 作業(ye) 容量,是老市場的3倍以上;不久前,昆曼國際大通道磨憨段——東(dong) 盟大道改擴建完工,以往道路擁堵的狀況不複存在……

  “2022年,磨憨邊民互市貿易額為(wei) 38.14億(yi) 元。今年上半年就已達37.54億(yi) 元,全年有望突破60億(yi) 元。”貨運暢通,邊民互市貿易大幅增長,磨憨邊民互市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劉誌遠介紹道。

  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邊地雲(yun) 南輻射帶動能力越來越強勁,闊步成為(wei) 充滿無限活力的開放前沿,各族群眾(zhong) 和諧共融於(yu) 青山綠水間,書(shu) 寫(xie) 高質量發展的新故事。(何晶茹、祝鴻偉(wei) 、秦華、朱紅霞、黃玉琦、任一林、宋晨、宋美琪、李發興(xing) 、程浩、符皓、蔡樹菁、尹馨)

點擊進入專(zhuan) 題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