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chong) 位於(yu) 雲(yun) 南省西南部,是雲(yun) 南25個(ge) 邊境縣中唯一一個(ge) 以漢文化為(wei) 主且始終處於(yu) 主導地位的地區,徐霞客口中的“極邊第一城”。騰衝(chong) ,既得人文之勝,又攬山水之幽,被譽為(wei) “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近年來,騰衝(chong) 人民不斷創新增強實力,因地製宜以法促製、以法謀興(xing) ,共建共治,打造“讓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的幸福之城。
和順古鎮。中國經濟網記者 魏敏/攝
五位一體(ti) “一站式”法治驛站為(wei) 普法賦能
今年2月,和順古鎮正式晉升成為(wei) 國家5A級旅遊景區,迎接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遊客。如何服務好日漸增長的遊客,維護古鎮居民的安居樂(le) 業(ye) ,和順古鎮加強網格管理功能,把全鎮21個(ge) 村民小組劃分為(wei) 13個(ge) 網格區,在景區劃分2個(ge) 網格區,在每個(ge) 網格區設置網格員,把每個(ge) 村總支部書(shu) 記設為(wei) 村級總網格長,同時結合和順業(ye) 態較多的實際,從(cong) 鎮級配套業(ye) 態網格員,結合126個(ge) 中心戶長,形成鎮-村-組-群眾(zhong) 四級聯動,共同服務和管理好轄區各類人員。
同時,古鎮中央設立法治驛站,采取“警調訪訴援”五位一體(ti) 化建設,不斷築牢人民調解的前沿陣地,實現了矛盾糾紛“零升級”和矛盾吸附“零外溢”。
法治驛站就在景區入口處醒目位置。“法治驛站前身是和順鎮景區調解室,我們(men) 整合了鎮公安、司法、綜治、勞保、市場管理部門和掛村律師等法治隊伍,聯係市法院、檢察院、僑(qiao) 聯,進一步將法律服務窗口前移。”專(zhuan) 抓政法工作的和順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張君平向記者介紹,法治驛站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古鎮居民和遊客,強化了法律服務的一站化、專(zhuan) 業(ye) 化和便捷化。“法治驛站拉近了我們(men) 行政部門、執法部門和群眾(zhong) 的距離,很多問題都可以直接在現場解決(jue) 。”張君平說。
猴橋村的“火塘會(hui) ”。中國經濟網記者 魏敏/攝
小小“火塘會(hui) ” 交流情感,解決(jue) 民願
騰衝(chong) 早晚溫差大,當地各族群眾(zhong) 都有烤火塘的習(xi) 慣。猴橋村細心的基層黨(dang) 員幹部立足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實際,巧妙地把普法宣傳(chuan) 陣地搬到了火塘邊,與(yu) 群眾(zhong) 圍塘而坐,講解法律知識,征求群眾(zhong) 意見,解決(jue) 實際糾紛。
走進猴橋鎮猴橋村的國門新村,綠水青山環繞傈僳村莊。此時,在村民家裏,一場“火塘會(hui) ”正在進行,這是一場關(guan) 於(yu) 林地糾紛的調解。這場調解,雙方當事人從(cong) 剛開始的彼此不相容、不想讓,到圍坐在火塘邊達成初步共識。
近年來,猴橋村持續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將“火塘會(hui) ”議事規則作為(wei) 基層民主議事的創新形式,這一項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本土化的探索與(yu) 創新,以小切口疏通了基層治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係列難點、堵點、痛點,及時處理解決(jue) 了一批群眾(zhong) 關(guan) 心關(guan) 注的急難愁盼和矛盾糾紛問題,為(wei) 鄉(xiang) 村生活帶來了秩序穩定、和諧幸福的新局麵。
幸福村落司莫拉。中國經濟網記者 魏敏/攝
幸福村落司莫拉湊響法治“和諧曲”
清水鎮作為(wei) 雲(yun) 南省“八五”普法聯係點,聚焦普法形式創新、載體(ti) 創新、陣地創新。建立了“三官一顧問”進村入戶機製,建立了以網格化管理為(wei) 抓手,精細“1+6+64+380”網格單元,形成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的普法宣傳(chuan) 體(ti) 係。做到人民調解、“一村一法律顧問”和“一村一輔警”全覆蓋。在三家村民族聯誼完小、司莫拉佤族村、團結自然村等民族群眾(zhong) 聚集點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共創民主法治村”主題活動,通過開展法治講座、民族元素展示、民族特色禮物贈送等方式,向各民族師生、村民普及法律知識,實現普法與(yu) 民族團結進步互促共融。
“司莫拉”,佤語意為(wei) “幸福的地方”。司莫拉佤族村位於(yu) 騰衝(chong) 市清水鎮三家村,是一個(ge) 有著500多年曆史的佤族聚居村寨。“看寨不是寨,茅草壘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寒風吹”曾是司莫拉的生活寫(xie) 照。如今是平緩浪漫的石板路,房前屋後的鮮花綠植,還有土黃色牆體(ti) 上的繪畫講述著佤寨特有的文化。
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鄉(xiang) 風文明是保障。“我們(men) 是‘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群眾(zhong) 的法治文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清水鎮黨(dang) 委委員、副鎮長,三家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趙家清介紹說。近年來,三家村深入開展“法律進鄉(xiang) 村”係列活動,組織法律服務團隊開展駐點服務、入戶服務、按需服務,增強群眾(zhong) 法治意識和崇法循法自覺。為(wei) 強化農(nong) 村法律服務供給,清水鎮實施“法律顧問覆蓋村組”行動,每個(ge) 村(社區)簽約1名專(zhuan) 職律師擔任法律顧問,推動法治服務無死角、法律幫助無盲區。同時,在黨(dang) 組織和群團組織的帶動下,做到矛盾糾紛“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xiang) 、矛盾不上交”。
騰越而起,衝(chong) 鋒向前。如今的騰衝(chong) ,城市廣場上、古鎮裏、農(nong) 戶家,隨處可以感受到法治的脈搏,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風。法治之花綻放邊城,法治為(wei) 民,正在描繪人民的幸福底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