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長征路上學黨史|從“紅軍街”到“致富路”,寧化熱土邁向新征途

發布時間: 2024-09-02 09:37: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寧化9月1日電(劉越)在淮土鎮鳳凰山村主幹道上,記者差點跟一支喜氣洋洋的隊伍撞了個(ge) 滿懷。

  執紅扇、挑紅擔、穿著紅衣奏喜樂(le) ,新郎官滿麵紅光,踏過寬闊的水泥路,去往新娘家接親(qin) 。

  鳳凰山村中,一支接親(qin) 隊伍喜氣洋洋。劉越 攝

  這條路,紅軍(jun) 曾走過。長征途中晝夜行軍(jun) ,土路狹小而泥濘,連馬都騎不了;這條路,鳳凰山村的村民也曾走過。赤腳挑著自家養(yang) 的雞、種的菜,披星戴月地往大集趕,隻為(wei) 賺個(ge) 辛苦錢。

  鳳凰山村中,主幹道寬闊平整。劉越 攝

  而現在,指指對麵山頭上尤為(wei) 醒目的軍(jun) 號雕塑,當地村民笑眯眯地對記者說:“遊客從(cong) 那邊山頂上下來,沿著這條路去往紅軍(jun) 街、紅軍(jun) 井、五通廟,很熱鬧咧!”

  從(cong) 行軍(jun) 到接親(qin) ,從(cong) 謀生到遊玩,大道寬又闊,見證紅色熱土美好變遷。而在鳳凰山村裏,有故事的路,遠不止這一條。

  “路越寬,人越好走”

  在大巴車沿著搖曳的粉荷與(yu) 稻浪轉了好幾圈後,8月31日,“而今邁步從(cong) 頭越——長征路上學黨(dang) 史”福建線采訪團的成員們(men) 抵達了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淮土鎮鳳凰山村。

  放眼望去,良田美池,碧樹繁花,阡陌交通,屋舍儼(yan) 然,長征主題壁畫、標語隨處可見。而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條長達千米的“紅軍(jun) 街”。

  該街道名字頗有來曆。寧化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中央紅軍(jun) 長征4個(ge) 起點縣之一,6600多名寧化子弟兵參加長征。自1929年3月到1934年10月,陸續有紅軍(jun) 隊伍進駐寧化鳳凰山。

  鳳凰山村中的紅軍(jun) 街街口。劉越 攝

  本著“不隨意打擾百姓生活”的原則,紅軍(jun) 戰士們(men) 大多借住在祠堂、香火廳等地,但由於(yu) 人數眾(zhong) 多,實在無法承載,鳳凰山的百姓紛紛拆下自家門板,借出稻草給紅軍(jun) 墊睡,沿街屋簷下滿滿當當睡著的都是紅軍(jun) 戰士,因而得名“紅軍(jun) 街”。

  沿著長街漫步,紅色主題文創館、紅色主題民宿、特色小吃、農(nong) 產(chan) 品、伴手禮……小小一條紅軍(jun) 街上,各類店鋪令人目不暇接。今年52歲的村民孫喜民回憶,以前這條街很破爛,走路、做生意都不方便。“住在街道兩(liang) 旁的人很少,大多是老人。有的房子門板上破了個(ge) 洞,還會(hui) 有老鼠和貓鑽來鑽去。”

  鳳凰山村中的紅軍(jun) 街。劉越 攝

  在他的童年記憶裏,赤著腳的村民們(men) 或推著板車,或挑著擔子,在那條鵝卵石鋪就的破敗小路上討生活。這兩(liang) 年,紅軍(jun) 街被翻修、開發、利用起來,打造成為(wei) 一個(ge) 旅遊景點。

  在政府號召下,他在此地經營起一家幹貨鋪來,主要銷售花生、山茶油、梅幹菜等農(nong) 產(chan) 品。不僅(jin) 自產(chan) 自銷,還幫助其他村民代銷,增加收入。他提到,隨著紅色旅遊的興(xing) 起,村裏的農(nong) 產(chan) 品受到外地遊客的青睞,尤其是來自上海等地的遊客。

  店主孫喜民向記者介紹農(nong) 產(chan) 品。劉越 攝

  昔日的紅軍(jun) 街,成了當今的“致富路”,交錯織就出孫喜民的好日子:木板車、自行車、摩托車、四輪車,交通工具不斷迭代升級。今年,他還響應國家號召,購買(mai) 了一輛新能源電車。

  孫喜民感歎道:跟著時代走,路越寬,人越好走!

  吃上紅色“旅遊飯” 鳳凰山村喜迎致富新圖景

  “跟著時代走”,這句樸實的道理,也讓鳳凰山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王興(xing) 鋼深有同感。

  曾經的鳳凰山村,人多地少,村人均耕地麵積不到0.4畝(mu) ,土地不算肥沃,發展困難。好在,文旅融合的大趨勢下,鳳凰山村踏上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2019年,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寧化縣中央紅軍(jun) 長征出發地核心展示園(淮土)建設項目落地鳳凰山村。以此為(wei) 契機,該村加快推進紅色遺址的保護修繕,實施紅軍(jun) 街曆史風貌修複,新建了鞠旅陳師廣場、情憶園廣場、遊客服務中心等。

  鳳凰山村村貌。劉越 攝

  村內(nei) 文旅業(ye) 態不斷豐(feng) 富的同時,村民們(men) 逐漸吃上了“旅遊飯”,民宿、餐飲、銷售等渠道不僅(jin) 實現村民增收,還提供了更多就業(ye) 崗位。

  “隨著核心展示園的建成,鳳凰山村的麵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遊客紛至遝來,不僅(jin) 帶動了當地土特產(chan) 如米酒、薏米、豆角幹等的熱銷,還顯著提高了村民的經濟收入。”王興(xing) 鋼介紹,2023年,該村年遊客量達到了6萬(wan) 人次,實現了村民收入與(yu) 村集體(ti) 經濟的雙增收。

  鳳凰山村內(nei) ,有村民在晾曬辣椒。劉越 攝

  今年58歲的王興(xing) 楷在村中經營著一家特產(chan) 店。自開業(ye) 以來,他的店鋪形成了穩定的回頭客群體(ti) 。通過線上線下的結合,王興(xing) 楷成功將花生、薏米等當地特產(chan) 推向市場,甚至吸引了外地商家的大批量采購。

  “現在的村子變得更加漂亮,環境得到了改善,基礎設施建設也日趨完善,為(wei) 村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在外工作的村民孫靈麗(li) ,也驚訝於(yu) 家鄉(xiang) 發展的迅猛。王興(xing) 鋼透露,在村集體(ti) 經濟增長的同時,鳳凰山村加大了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和改善。通過發展文旅經濟和打造紅色教育基地,村集體(ti) 有了更多資金來反哺村民,為(wei) 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解決(jue) 醫保問題。

  鳳凰山村村內(nei) ,兩(liang) 位老人在納涼閑聊。劉越 攝

  “街上的這些村民看到我們(men) 村幹部時,臉上都是笑嘻嘻的。為(wei) 什麽(me) ?他東(dong) 西好賣了,腰包鼓起來了,人居環境變好了。”

  從(cong) 昔日“屋外下大雨,屋內(nei) 下小雨”的落後村,一躍成為(wei) 新時代的新農(nong) 村,鳳凰山村的蝶變,離不開寧化縣打好紅色文旅牌的方針路線。

  為(wei) 老區振興(xing) 注入強大“紅色力量”

  紅色,是寧化的鮮明底色。

  寧化是長征出發地,是中央蘇區重點縣。蘇區時期,全縣13萬(wan) 人口中就有1.6萬(wan) 餘(yu) 人參加紅軍(jun) ,每年為(wei) 中央蘇區政府和紅軍(jun) 籌集大量錢款、被裝,被譽為(wei) “擴紅模範區”。長征時期,6600多名寧化子弟兵參加長征,到達陝北時僅(jin) 剩58人,建國後僅(jin) 存37人,為(wei) 新中國的成立作出重大貢獻。

  從(cong) 失而複得的《軍(jun) 用號譜》,到王氏一門四忠烈的感人事跡,從(cong) 曾擔任反“圍剿”鬥爭(zheng) 關(guan) 鍵陣地的河龍鄉(xiang) 紅軍(jun) 兵站舊址,再到拓展紅色文化內(nei) 涵的淮陽村劉氏家廟……光輝的曆史,造就了寧化縣內(nei) 豐(feng) 富的革命遺址與(yu) 紅色故事。

  淮陽村劉氏家廟。劉越 攝

  近年來,利用豐(feng) 富的紅色文化旅遊資源,寧化縣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融合發展的理念,打造紅色精品旅遊線路,積極推介縣革命紀念園、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陳塘村紅軍(jun) 第四醫院舊址群等多個(ge) 紅色旅遊景點,吸引大量遊客前往參觀、打卡,為(wei) 老區振興(xing) 注入強大“紅色力量”。

  據寧化縣長征出發地遺址保護中心主任邱明華介紹,近年來,寧化持續深挖紅色文化內(nei) 涵,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wei) 抓手,爭(zheng) 取了3825萬(wan) 元文物保護專(zhuan) 項資金,修繕30處革命文物,建設了一批教育基地。

  寧化縣長征教育基地內(nei) ,一組戰鬥中的紅軍(jun) 雕像。劉越 攝

  “比如寧化縣長征精神教育基地,這是我們(men) 寧化縣的一個(ge) 標誌性項目,從(cong) 2021建成以來,已接待觀眾(zhong) 將近80萬(wan) 人次,影響力、輻射力還是很大的。”

  紅色旅遊如火如荼,紅色培訓也發展迅猛。邱明華表示,自2021年以來,依托一批長征精神現場教學點,寧化著力發展黨(dang) 政級幹部教育培訓,目前已有110個(ge) 中央、省、市機關(guan) 和單位係統到寧化建立黨(dang) 性教育培訓基地,共舉(ju) 辦培訓班一千餘(yu) 期、培訓學員12萬(wan) 餘(yu) 人次。而這塊閃亮的“紅色品牌”,將來必將賦能寧化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推動經濟長遠發展。

  “紅文化”蝶變“金名片”,“紅色村”飛出“金鳳凰”。一條紅軍(jun) 街,助力老區人民增收;一條致富路,繪下紅色熱土新貌。紅軍(jun) 戰士穿著草鞋走過的寧化,如今正大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康莊大道。(完)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