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中,看見“進”的中國。今年5月,人民網啟動“行進中國”大型融媒體(ti) 係列調研行,340名年輕記者,耗時2個(ge) 月,走訪31個(ge) 省區市的111座城市,前往500餘(yu) 個(ge) 基層一線點位深入采訪,“即采即發”“邊采邊發”,推出融媒體(ti) 作品600餘(yu) 件,各平台總閱讀量超11億(yi) 。
8月13日起,人民網分“創新中國”“品牌中國”“投資中國”“活力中國”4個(ge) 主題,陸續推出“行進中國”調研行係列深度報道,聚焦各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鮮活案例,展現各地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
晨曦,陽光透過列車窗戶照射到駕駛室。司機江彤正在進行著例行的出車前準備。伴隨著一聲長鳴,滿載貨物的班列緩緩駛出車站,向著遙遠的歐洲大陸進發。
午時,長安汽車兩(liang) 江工廠,一輛輛新能源車通過最終檢測,正式下線。負責這些汽車設計的是來自德國的設計大咖克勞斯·齊喬(qiao) 拉(Klaus Zyciora)。重慶的創新速度讓他驚歎不已。
康寧顯示科技事業(ye) 部全球拓建項目總監軻寶華(中)和同事在重慶南濱路吃火鍋。人民網記者 蘇纓翔攝
夜晚,嘉陵江畔,來自美國的軻寶華(Paul Knutson)正和朋友們(men) 圍坐在熱氣騰騰的火鍋桌旁,品味著獨特的美食文化。作為(wei) 康寧顯示科技事業(ye) 部的一名管理人員,軻寶華已將重慶視為(wei) 第二故鄉(xiang) 。
通四海——
提升開放大通道能級
正如夏日的天氣,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團結村中心站,同樣是“熱騰騰的”。
貨車穿梭,吊車挪轉,汽笛嘹亮,班列頻繁進出。這裏是中歐班列(渝新歐)、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的始發站。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品在這裏集結後走向世界,來自全球的貨物也經這裏被分送到全國。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機務段電力機車司機江彤駕駛著中歐班列(渝新歐),把列車從(cong) 重慶開到四川省達州市,然後交給下一站隊友。
這242公裏鐵路線,江彤已經跑了13年。
2011年3月19日,42歲的江彤成為(wei) 中歐班列(渝新歐)首發司機。從(cong) 最初的每月僅(jin) 開行1列,到每天開行超10列;從(cong) 最初裝載單一的產(chan) 品,到涵蓋上千種貨物……如今,中歐班列(渝新歐)已穩定運行線路超50條,輻射近40個(ge) 國家和地區的110座城市。
位於(yu) 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的重慶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人民網記者 劉禕攝
同樣感受到翻天覆地變化的,還有江彤徒弟呂嗣湘。
2017年,西部陸海新通道開行常態化班列,呂嗣湘成為(wei) 最早一批開行這條“南向通道”的列車司機。現在,鐵海聯運讓重慶到達東(dong) 盟國家的運輸時間,從(cong) 平均32天縮短到約18天,運量持續增長,呂嗣湘所在車隊的司機由最初的100多名增加到300多名。
師徒二人駕駛列車,拉著“重慶製造”,一個(ge) 向西,一個(ge) 向南,行駛在不同的兩(liang) 條開放大通道上。又拉著進口的貨物返回同一地點——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
“目前,園區已構建起‘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運行體(ti) 係,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渝滿俄、渝甬四向國際班列開行線路62條,輻射123個(ge) 國家的514個(ge) 港口。”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公司副總經理韓超介紹。多路線多班列開行,從(cong) 重慶鐵路口岸進出口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整車、汽車配件、機電產(chan) 品等商品占比逐漸上升。
今年4月30日,重慶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獲批。一方麵,補齊了園區原有保稅物流中心功能上的短板,為(wei) 園區企業(ye) 發展提供了更多業(ye) 態選擇;另一方麵,可向全市臨(lin) 鐵外向型產(chan) 業(ye) 提供全方位“綜保+”服務,帶動國際與(yu) 國內(nei) 資源、市場通過跨境鐵路在內(nei) 陸銜接,有力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更好地服務內(nei) 陸開放綜合樞紐建設。
興(xing) 百業(ye) ——
打造現代製造業(ye) 集群
走進長安汽車兩(liang) 江工廠,濃厚的科技感撲麵而來。流水線上,機械臂相互配合,有的扭轉角度焊接,有的平移位置提掛,不時有火花迸射,遠遠望去,好像是電影《變形金剛》的現實演繹。
“像這樣的‘機械臂’,焊接一車間共有500多個(ge) 。”車間講解員李興(xing) 旺指著身後的生產(chan) 線介紹:“我們(men) 柔性一線有150多個(ge) ‘機械臂’,它們(men) 和夾具協同工作,將最麻煩的焊接工藝‘包攬’,可以保證汽車各個(ge) 部位的精度。”
作為(wei) 重慶汽車行業(ye) 的龍頭企業(ye) ,長安汽車吸引著外籍人才加盟。
“重慶是汽車設計師的理想之城。”長安汽車副總裁克勞斯·齊喬(qiao) 拉感歎,“這裏是一切都可能發生的地方。”這位知名汽車設計師,看好中國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選擇從(cong) 德國“跳槽”來中國,2023年10月加入長安汽車,分管全球設計工作。
長安汽車兩(liang) 江工廠,機械臂正在工作。人民網記者 劉禕攝
2024年1至5月,重慶汽車產(chan) 量達到99.7萬(wan) 輛。重慶汽車產(chan) 業(ye) 正經曆著從(cong) 傳(chuan) 統燃油車向電動車、智能駕駛和數字化轉型的變革。
在“33618”現代製造業(ye) 集群體(ti) 係構建中,重慶有三大萬(wan) 億(yi) 級主導產(chan) 業(ye) 集群: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製造業(ye) 和先進材料。
作為(wei) 鬆下集團在中國西部地區投資的第一家公司,鬆下真空節能新材料(重慶)有限公司在重慶已經深深紮根,打造了鬆下全球最大的真空絕熱板研發製造基地。公司總經理辜睿斐介紹,公司生產(chan) 的真空絕熱材料最薄可以做到4毫米,主要應用於(yu) 家電、建築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2015年建廠的時候,廠房是租來的。現在我們(men) 的廠房是買(mai) 下來的。這就是我們(men) 紮根重慶的體(ti) 現。”辜睿斐說。
重慶持續將通道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積極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迭代升級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聚萬(wan) 商——
吸引高質量外資企業(ye)
“我2018年來到中國,2021年來到重慶。現在重慶是我家了!”來自美國肯塔基州的軻寶華早已融入重慶生活,正在努力學說重慶話。有一次去吃火鍋,他主動問“舒適”用重慶話怎麽(me) 說。得到答案後,他一本正經地說“巴適得板”。發音不太標準,但對重慶的喜愛溢於(yu) 言表。
被重慶招商引資的誠意和投資環境所打動,康寧公司2015年開始布局重慶。2021年,康寧顯示科技(重慶)有限公司擴建工廠。軻寶華作為(wei) 康寧顯示科技事業(ye) 部全球拓建項目總監,正是在那個(ge) 時候來到重慶。
通過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重慶吸引一大批跨國公司紮根發展、共享機遇。“紮根重慶、投資重慶、回饋重慶”,成為(wei) 許多外企的共同心聲。
“政府為(wei) 外資企業(ye) 提供了一係列便利的服務和政策,其中包括稅收優(you) 惠、政策解讀、電力供應保障以及創新支持等。”康寧顯示科技中國總裁兼總經理曾崇凱表示,這幫助康寧在重慶的投資規模不斷擴大,產(chan) 業(ye) 鏈不斷完善。如今,康寧在重慶的投資已經超過15億(yi) 美元。
重慶啤酒包裝車間易拉罐生產(chan) 線。人民網記者 胡虹攝
嘉士伯是最早在中國投資的丹麥企業(ye) 之一,也是投資最多的丹麥公司之一。目前,嘉士伯已累計在華投資超過200億(yi) 元人民幣。作為(wei) 全球知名啤酒製造商,嘉士伯集團通過多次股權收購,在重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達到60%,成為(wei) 絕對控股大股東(dong) 。2020年,嘉士伯將其在中國的啤酒資產(chan) 注入重慶啤酒。由此,重慶啤酒成為(wei) 嘉士伯在中國的運營平台。重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謝夷表示,嘉士伯中國業(ye) 務的根基就在重慶。
“重慶是一座人氣很旺的消費中心城市。吃重慶火鍋、喝重慶啤酒,不僅(jin) 是重慶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種正宗的重慶體(ti) 驗。”謝夷認為(wei) ,對於(yu) 一家啤酒公司來說,這是獨特的吸引力。
風起嘉陵,潮湧兩(liang) 江。開放的重慶吸引著越來越多外商前來投資。巴渝大地上,從(cong) 內(nei) 陸腹地到內(nei) 陸開放綜合樞紐的故事,正在書(shu) 寫(xie) 新的篇章。(陳星星、魏星、吳成良、張禕、鍾文興(xing) 、蘇纓翔、李美玉、趙瞳、宋歌、胡虹、劉禕、黃亞(ya) 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