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評析】
國慶假期,“國風熱”再度燃起,帶著孩子走訪古鎮、古村落備受家長青睞。數據顯示,古村落、古鎮、古城等相關(guan) 酒旅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2%,貴州西江千戶苗寨、遼寧盤錦黑風關(guan) 古鎮等受到歡迎。古村落蘊含著鄉(xiang) 土曆史文化底蘊,承載著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保護好、利用好古村落,不僅(jin) 對賡續文脈、傳(chuan) 承文化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對促進城鄉(xiang) 融合、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具有重要意義(yi) 。
發展文化經濟是激活古村落曆史文化價(jia) 值、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式。所謂文化經濟,是指在保護文化遺產(chan) 的同時,把它作為(wei) 經濟資源來開發,並大力發展與(yu) 之相關(guan) 的產(chan) 業(ye) ,帶動產(chan) 業(ye) 鏈衍生發展,其實質是文化與(yu) 經濟的交融互動。如果能把古村落曆史文化價(jia) 值同發展地方特色產(chan) 業(ye) 相嫁接,深入挖掘古村落曆史文化內(nei) 涵,精準提煉出屬於(yu) 古村落自身特有的文化品牌並開發相應的文創、農(nong) 文旅等產(chan) 業(ye) 業(ye) 態,那麽(me) 就能實現文化和經濟相互融合,有效培育鄉(xiang) 村經濟內(nei) 生動力,從(cong) 而促進城市要素流動入村,推進古村落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
從(cong) 古村落整體(ti) 發展的層麵來看,其更新改造過程中應辯證處理“取”與(yu) “舍”的關(guan) 係。如今的古村落物質空間形態是不同曆史發展階段不斷疊加的產(chan) 物,其中既有人們(men) 在村落整體(ti) 空間布局結構、街巷空間肌理等方麵的精心謀劃,體(ti) 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文化追求等方麵的精髓,也有人們(men) 在不同年代由於(yu) 認識不足或其他原因導致的種種改變。因此,要深入研究古村落曆史發展沿革,提取古村落選址和布局中的山水田園人居精華,做到去蕪存菁,通過更新改造,更好體(ti) 現古村落在整體(ti) 空間布局方麵的生態智慧和人文內(nei) 涵,凸顯古村落的整體(ti) 風貌特色和曆史文化價(jia) 值。例如,浙江台州黃岩區寧溪鎮烏(wu) 岩頭古村注重村落與(yu) 周邊山體(ti) 環境和溪流關(guan) 係的安全選址格局,注重村落整體(ti) 街巷空間肌理的保護,注重屋脊靈動起伏的節奏和建築材料色彩風貌的把控,為(wei) 今後影視基地、慢生活體(ti) 驗、藝術村等鄉(xiang) 村文旅產(chan) 業(ye) 的發展提供物質空間載體(ti) 。
在古村落老建築修繕改造層麵,應采用“修舊如故、功能注入”的方法。除了不同層級的文保單位要按照文物保護法加以保護之外,大量傳(chuan) 統建築應根據現代宜居性要求加以改造。更新改造應達到既保存傳(chuan) 統建築外觀風貌又滿足房屋內(nei) 部生活使用要求的效果。改造老建築的目的,不是讓現在回到過去,而是要讓過去進入當下。例如,一些古村落通過質量評估,將鄉(xiang) 公所、電管站等一係列閑置公共設施更新改造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學院等會(hui) 議交流、眾(zhong) 創空間、住宿餐飲等功能區域,既促進了村集體(ti) 增收,又帶動了村民開店。
要加強古村落文化景觀塑造,打造具有特色的“鄉(xiang) 村會(hui) 客廳”。在深入挖掘古村落曆史文化價(jia) 值的基礎上,精準定位古村落的文化品牌,為(wei) 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品、文旅產(chan) 業(ye) 提供文化附加值。古村落文化品牌的集中體(ti) 現,需要有一處富有特色的村落公共活動空間,而營造一處高品質特色村民廣場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村民廣場就像是“鄉(xiang) 村會(hui) 客廳”,通過古村落文化品牌的打造,突出體(ti) 現村落的文化特征。例如,福建南平邵武市和平鎮進賢村的“荷香塘”村民廣場,名字來源於(yu) 當地黃氏先祖黃峭公的詩句“熏風濃滯荷香”,廣場周邊的傳(chuan) 統建築通過活化利用,為(wei) 鄉(xiang) 村文創文旅經濟塑造了一處標誌性公共空間。
總之,古村落具有得天獨厚的曆史文化價(jia) 值,應在深入挖掘鄉(xiang) 村曆史文化內(nei) 涵的基礎上,努力培育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在此基礎上,通過發展文化經濟激活古村落沉睡的曆史文化價(jia) 值,增強鄉(xiang) 村自身造血機能,創造更多類型就業(ye) 崗位,從(cong) 而吸引更多年輕人赴鄉(xiang) 創業(ye) 。以高品質鄉(xiang) 村特色空間環境建設推動城市要素自由流動,為(wei) 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提供更多機遇,讓古村落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