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看區域·西部篇丨重慶:一條老街的前世今生

發布時間: 2024-10-27 08:04:00 來源: 新華網

  “山城巷變了,又好像沒變。”每次看到山城巷的老照片,在這裏居住了將近70年的周英碧都會(hui) 感慨,這些年,山城巷從(cong) “棚戶區”變成了“打卡區”,但是那種熟悉且親(qin) 切的感覺被完美保留了下來。

  山城巷老居民周英碧在家門口賣小吃。新華社記者王全超 攝

  山城巷依山而建,是重慶唯一一條以“山城”命名的街巷。這裏保存有建於(yu) 明朝初年的老城牆,清末重慶開埠時期修建的外國領事館和教堂,抗戰時期的吊腳樓、四合院、防空洞,以及新中國成立後不同時間修建的學校、居民住宅,建築種類豐(feng) 富,因此也被稱為(wei) 重慶的“建築博物館”。

  然而,厚重的曆史文化沒法改變山城巷人居環境不斷變差的現實——私搭亂(luan) 建的棚屋雜亂(luan) 無章,缺乏維護的曆史遺跡斑駁破敗,年久失修的危房危牆時有倒塌……百年老巷需要一次大更新。

  遊客在山城巷參觀遊覽。新華社記者王全超 攝

  擺在山城巷麵前的有兩(liang) 條路——全部推倒重來,或是保存曆史建築,為(wei) 市民留下珍貴的記憶。

  山城巷改造運營項目負責人黃恒介紹,山城巷具有濃鬱的重慶地方特色,承載了一代人的記憶。因此團隊選擇對山城巷進行“微更新”改造,采用保護性修繕方式,將大部分原有建築保存下來。新的山城巷保留了老重慶有溫度、有煙火氣的生活,也麵向年輕人打造多樣化消費場景,讓山城巷真正“活”了起來。

  遊客在山城巷拍照“打卡”。新華社記者王全超 攝

  如今,山城巷具有百年曆史的老教堂成為(wei) 一幕幕沉浸式話劇的舞台;廢棄的小學教室成為(wei) 藝術展廳和文創品商店;往日的老院壩成為(wei) 供遊客圍爐煮茶、看演出的“壩壩茶館”;老街的裝飾中還加入了霓虹燈等新潮元素,成為(wei) 遊客的熱門打卡點。

  “在山城巷,古樸與(yu) 現代實現了完美的融合。古意盎然的老街和霓虹燈、酒吧等新潮元素並不違和,在這裏遊玩處處都能發現驚喜。”外地遊客賈雨菲說。

  夜晚,遊客在山城巷遊覽。新華社記者趙佳樂(le) 攝

  如今,山城巷已成為(wei) 重慶的熱門景點,日均人流量超兩(liang) 萬(wan) 人次。據介紹,山城巷還將深入挖掘在地文化底蘊,舉(ju) 辦各類活動,吸引遊客前來打卡體(ti) 驗,打造獨具特色的山城巷文化品牌。

  現在周英碧在山城巷經營著一家小吃店,旺季時每天能接待上百個(ge) 客人。她最喜歡的事就是閑時和遊客“擺擺龍門陣”,給他們(men) 講一講山城巷的故事。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