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中歐班列跑出開放加速度

發布時間: 2024-12-01 14:49:00 來源: 經濟日報

  11月15日,隨著X8083次中歐班列(重慶—杜伊斯堡)從(cong) 重慶團結村站駛出,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量正式突破10萬(wan) 列,發送貨物超1100萬(wan) 標箱,貨值超4200億(yi) 美元。作為(wei) 便利快捷、安全穩定、綠色經濟的新型國際運輸組織方式,近年來,中歐班列開行數量保持強勁增長,通道網絡不斷擴充,產(chan) 品供給持續優(you) 化,已成為(wei) 具有強大輻射力、帶動力和影響力的國際物流品牌。

  跨越山海聯通亞(ya) 歐大陸

  2013年,我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歐班列應運而生並逐步發展壯大。從(cong) 山城重慶到德國杜伊斯堡,從(cong) 古都西安到裏海之濱阿塞拜疆,從(cong) 浙江義(yi) 烏(wu) 到西班牙馬德裏……翻開中歐班列運行線路圖,一條條鐵軌串聯成網,跨越山海,向亞(ya) 歐大陸腹地延伸。

  2016年統一品牌以來,中歐班列年開行數量由1702列增至2023年1.7萬(wan) 列,年運輸貨值增長超7倍。開行萬(wan) 列所需時間由開行之初的90個(ge) 月縮短至6個(ge) 月。這份運行成績單,彰顯中歐班列服務共建“一帶一路”亮眼成效。

  數據顯示,在國內(nei) ,鐵路部門已鋪畫時速120公裏圖定中歐班列運行線93條,聯通125個(ge) 城市;在國外,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5個(ge) 國家227個(ge) 城市以及亞(ya) 洲11個(ge) 國家超過100個(ge) 城市,服務網絡基本覆蓋亞(ya) 歐大陸全境。

  “中歐班列為(wei) 亞(ya) 歐國際貿易提供了除海運、空運之外的物流新選擇。”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運輸及經濟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張巍說,經測算,中歐班列運輸費用約為(wei) 空運的五分之一,運輸時間約為(wei) 海運的四分之一,綜合考慮高附加值貨物在途時間成本,與(yu) 傳(chuan) 統海鐵聯運相比,中歐班列可節約8%至20%的綜合物流成本,且受環境影響小、穩定性高,具有明顯比較優(you) 勢。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貨運部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今年7月,鐵路部門鋪畫了“每日一班”跨裏海中歐班列圖定線路,在鞏固和穩定既有入歐主要通道基礎上,積極拓展南通道,跨裏海中歐班列常態化開行,持續完善暢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陸互聯的中歐班列國內(nei) 外通道網絡格局。

  雙向奔赴共享開放紅利

  2020年,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米卡大學畢業(ye) 後留華創辦義(yi) 烏(wu) 市冪卡進出口有限公司,主營外貿業(ye) 務。當年底,公司首單貿易商品搭乘中歐班列運往海外。

  “中國的發展給了我紮根創業(ye) 的動力,物流通道的便捷為(wei) 年輕創業(ye) 者提供了‘搭便車’的機會(hui) 。”米卡說,中歐班列(義(yi) 烏(wu) )的常態化運行和時間優(you) 勢讓商品調度更自如,采購的貨物可直接搭乘中歐班列至阿克蘇站,再以集卡車通過口岸快速抵達中亞(ya) 地區。

  與(yu) 年輕的米卡不同,盟德西班牙商品中心市場經理孔誌堅早在2008年就開始從(cong) 事進口貿易。2014年,中歐班列(義(yi) 烏(wu) )首發開行,孔誌堅率先嚐鮮,如今已是“鐵杆”貨主。

  “回看過去10年,更像是一場相互成就。很多人關(guan) 心的中歐班列回程率情況,在進口貿易商這裏恰恰是機遇。”孔誌堅說,此前公司進口運輸方式以海運為(wei) 主,而紅酒在海運過程中經常會(hui) 受天氣影響發生顛簸,為(wei) 保證品質往往需靜置一段時間才能售賣,前後算下來大概兩(liang) 個(ge) 月。但走中歐班列回程,僅(jin) 需20天便可上架售賣。貨運周期大大縮短,意味著企業(ye) 資金周轉更靈活,與(yu) 此同時,進口火腿、葵花籽油等對時效要求較高的食品也可搭乘班列,商品品類不斷拓寬。

  如今,每年有5萬(wan) 餘(yu) 種商品搭乘中歐班列走出國門,“中國製造”正以更快速度、更優(you) 價(jia) 格走向世界;來自歐洲的機電產(chan) 品、醫療器械等也在源源不斷流入中國。越來越多的商品通過中歐班列實現首次過境、首次出口、首次進口;國際冷鏈專(zhuan) 列、新能源汽車專(zhuan) 列、跨境電商專(zhuan) 列等相繼開行,新型貿易業(ye) 態不斷湧現。

  在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國際聯運部副經理張偉(wei) 看來,中歐班列搭建了沿線經貿合作新平台,以班列帶動運輸、貿易、通關(guan) 一體(ti) 化,以通道促貿易,以貿易促產(chan) 業(ye) ,讓更多國家和地區共享開放紅利。

  共商共建聚力提質增效

  “鋼鐵駝隊”穿山越海,途經多國,高效聯通是關(guan) 鍵。張巍介紹,共商共建共享是中歐班列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這離不開運輸規則、運輸組織、安全保障、通關(guan) 便利化等方麵的製度創新。

  運輸規則實現軟聯通。2017年,國內(nei) 中歐班列運輸協調委員會(hui) 和七國鐵路中歐班列運輸聯合工作組兩(liang) 個(ge) 協調機製先後成立。如今,兩(liang) 大協調機製已成為(wei) 共商共建共享中歐班列發展合作的有效平台,在提高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運輸模式創新發展。根據中歐班列境內(nei) 外運輸組織特點,對中歐班列最大編組輛數和牽引質量進行優(you) 化,單列平均運量較開行之初提升34%以上;鐵路與(yu) 海關(guan) 部門加強對接,研發投用95306數字口岸係統,推廣快速通關(guan) 業(ye) 務模式,口岸通關(guan) 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

  數字賦能安全有保障。一方麵,積極應用北鬥衛星定位、5G等新技術,創新研發電子施封鎖,更好保障運輸安全。另一方麵,設計推出中歐班列國際貨運險產(chan) 品,最大程度降低因涉及多國承運人變更,傳(chuan) 統鐵路承運責任製無法覆蓋全程的運輸風險。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貿易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中歐班列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聯通是中歐班列穩定開行的前提條件,服務體(ti) 係是提升競爭(zheng) 力的關(guan) 鍵所在。要加速推進數字班列、綠色班列、共享班列,推動中歐班列朝著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方向發展。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