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中經評論:浩瀚海洋,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麽?

發布時間: 2024-12-28 10:58:00 來源: 中國經濟網

  浩瀚海洋是生命的搖籃,也是巨大的資源寶庫。從(cong) “興(xing) 漁鹽之利”“行舟楫之便”,到如今海上的風吹亮陸地的燈、一朝鹹水變淡水、優(you) 質海水魚擺上餐桌……碧海無垠,托舉(ju) 出一片蔚藍色的經濟新空間。

  縱觀世界經濟發展的曆史,一個(ge) 明顯的軌跡,就是由內(nei) 陸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強盛。當前,海洋油氣、港口航運、海洋漁業(ye) 等海洋產(chan) 業(ye) ,已成各國財富增長的重要來源。再看我國,“十四五”以來,海洋經濟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保持在8%左右,2023年海洋生產(chan) 總值達到9.9萬(wan) 億(yi) 元,已成國民經濟增長新引擎。可以說,發展壯大海洋經濟,是大勢所趨。

  翻看家底,推動海洋經濟向縱深發展,我國具有多重優(you) 勢。立足資源稟賦,我國是海洋大國,海域麵積遼闊,海島數量眾(zhong) 多,海岸線曲折漫長,生物多樣性豐(feng) 富;聚焦產(chan) 業(ye) 發展,從(cong) 淺海到深藍,海洋產(chan) 業(ye) 向好勢頭持續穩固,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速成長,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新承接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ye) 訂單金額大幅增長,占全球市場份額超過70%;圍繞創新突破,從(cong) 極地到大洋,海洋科技創新步伐加快,海洋鹽度探測衛星成功發射,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號在廣州正式入列,近段時間我國海洋技術和裝備製造領域捷報頻傳(chuan) 。

  同時,也要看到我國距離海洋強國還有一段路要走。海洋經濟發展麵臨(lin) 的資源環境約束、關(guan) 鍵共性技術“卡脖子”、海洋產(chan) 業(ye) “大而不強”、供給要素老化等問題依舊突出。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提出,“完善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體(ti) 製機製。”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繼續寫(xie) 好海洋經濟這篇“大文章”,就要立足重大發展規劃,著力推進現代海洋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積極培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不斷拓展藍色經濟空間,促使海洋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高質量發展優(you) 勢。

  試想一下這樣的場景:水下養(yang) 魚、水上發電,既生產(chan) 清潔電力,又孕育“藍色糧倉(cang) ”,風、光、漁相融合,實現了海洋空間集約利用。推動海洋經濟向縱深發展,就是要樹立係統思維,統籌陸海全產(chan) 業(ye) 鏈,在打造產(chan) 業(ye) 集群上做文章。比如,在廣東(dong) 湛江,小小一尾金鯧魚“遊”出一條產(chan) 業(ye) 鏈,帶動了種苗、飼料、養(yang) 殖裝備、加工與(yu) 流通等環節的發展,產(chan) 業(ye) 年產(chan) 值可達100億(yi) 元。

  當前,海洋產(chan) 業(ye) 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對科技創新的要求不斷提高。深挖海洋經濟潛能,應向科技創新要空間。隻有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才能更好支撐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然,離開海洋環境保護搞經濟發展是“竭澤而漁”。生態為(wei) 首,不僅(jin) 是為(wei) 子孫後代留下一片碧海藍天,也是在保護持續生產(chan) 力。比如,近年來,溫州做足“海”字文章,在藍色海灣整治行動下,修複海洋生態、發展生態旅遊,一個(ge) 個(ge) 小漁村變身“海上花園”,帶動大批漁民“洗腳上岸”,印證了“碧海藍天也是金山銀山”。

  海浪奔騰,潮頭正勁。麵向未來,向海圖強,推動海洋經濟不斷向更廣更深處拓展,必將為(wei) 經濟發展注入“藍色動力”。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