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春走基層·走筆|“日出之城”,與“光”同行!

發布時間: 2025-01-19 16:43:00 來源: 新華社

  黑龍江撫遠、華夏“東(dong) 極”,迎來祖國第一縷陽光的地方。

  中國人對東(dong) 方、對太陽,有著獨特的情感。歲末年初,記者探訪“日出之城”,記錄下這裏人與(yu) 光的故事。

  (一)迎光

  清晨6時50分許,當朝陽照亮“東(dong) 極”撫遠,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佳木斯車務段撫遠站值班員田春已工作3個(ge) 多小時。

  一間不大的值班室,除了床就是操作台,“咫尺方台 千鈞重擔”的條幅下,田春緊盯顯示屏。他負責運輸組織調度,是車站“最重要”的崗位。


1月12日,佳木斯車務段撫遠站值班員田春在操作台組織調度。新華社記者 徐凱鑫 攝

  撫遠站是我國最東(dong) 端的火車站。盡管接發列車數量不多,但值班員的工作從(cong) 每天淩晨開始。田春說:“我每天3點10分就坐在操作台前,吃飯、睡覺都在值班室,離開超過15分鍾要有人替班。”

  田春家在距離撫遠400多公裏的佳木斯市。在撫遠站工作13年來,他多數春節都在崗位上度過,連續10年被評為(wei) 車務段先進生產(chan) 者。“父親(qin) 去世我沒趕上。”田春說,“為(wei) 了工作,家人能理解。”

  “每天聽到最多的,是操控係統‘請簽收階段計劃’的提示音,每天最愛看的,是照進祖國的第一縷陽光。”田春說。

  (二)護光

  陽光灑向冰封的中俄界江黑龍江、烏(wu) 蘇裏江,佳木斯邊境管理支隊烏(wu) 蘇鎮邊境派出所正在巡邏的民警,在冰麵上投下長長的影子。來自河北唐山的28歲民警羅琦璠,在這裏工作6年了。

  每年冬季,羅琦璠和同事們(men) 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低溫下巡界江,重點防範打擊違法越界和違規捕撈。夏季,他和同事們(men) 要住在江邊,每天淩晨1時許,檢查到界江捕魚的船隻。

  “用青春戍‘東(dong) 極’,為(wei) 警旗增光彩。”羅琦璠說,“邊境無小事。讓警徽在祖國的第一縷陽光下熠熠生輝,我們(men) 苦點累點不算啥!”

  (三)守光

  陽光掠過黑瞎子島,在島上的標誌性建築東(dong) 極寶塔下,皚皚白雪中有幾個(ge) 移動的黑點,那是國網撫遠市供電分公司的工人踏著積雪,對10千伏三營線進行巡檢。

  見記者也要跟著巡線,撫遠市供電分公司通江供電所負責人程丙炎拿出一卷透明膠帶,蹲下身,用膠帶把記者的鞋和褲腳粘在一起,“這是為(wei) 了防止‘灌包’,不讓雪灌進鞋裏”。

  程丙炎隨手拿出筆紮斷膠帶,又用手壓了一遍,點頭說“走吧”,然後帶頭衝(chong) 進雪地裏。

  盡管記者做好了準備,但是第一步就紮進了過膝深的雪中,連滾帶爬還是跟不上程丙炎的腳步。在工人們(men) 連拉帶拽幫助下,記者跟著隊伍深一腳淺一腳在雪地中穿行。工人們(men) 查導線、測數據,一絲(si) 不苟檢查各種設備。

  “為(wei) 啥不用無人機巡線?”記者問。

  “邊境線附近不能用無人機,隻能靠人工。”程丙炎答。

  “除了極寒,巡線還有啥困難?”

  “島上生態好,常有野獸(shou) 出沒,有熊,甚至還有老虎。”

  “害怕嗎?”

  “不怕,有應對野獸(shou) 的經驗。再說,島上取暖做飯照明都離不開電,電力人就要守護光明。”

  程丙炎摘下手套,咬開筆記錄著數據。他和撫遠市供電分公司的100多名職工默默奉獻,隻為(wei) 守護好萬(wan) 家燈火,讓每一戶人家都能安然迎接次日清晨那縷陽光。

  (四)增光

  寒風卷起積雪,前行的汽車被茫茫雪霧裹住。隨著車在道路盡頭轉彎,窗外陡然可見不同口徑、形態各異的衛星地麵接收設備。

  這是撫遠打造的衛星產(chan) 業(ye) 基地。這裏與(yu) 海南、新疆形成陸基衛星測控“大三角”,能夠較大程度滿足衛星測控空間和國土地麵接收範圍。

  正在佳木斯垣信衛星辦公區忙碌的小曹,見證了這片在荒原上拔起的衛星產(chan) 業(ye) 園。他和其他10餘(yu) 人去年從(cong) 上海來到撫遠,這群平均年齡30歲的年輕人,要堅守在撫遠過春節。

  “衛星運轉不停歇,我們(men) 的工作也不能停。”小曹說,從(cong) 繁華都市到東(dong) 北邊陲,一開始確實不適應,但充實的工作很快淹沒了“小情緒”。在陸地,撫遠是偏遠的“極點”,在宇宙,撫遠是接收衛星信號的“支點”,“能盡自己綿薄之力為(wei) ‘東(dong) 極’之地築夢太空增點光熱,為(wei) 國家航天事業(ye) 添磚加瓦,我感覺無比自豪”。

  (五)沐光

  陽光下,嫋嫋炊煙。在黑瞎子島鎮南崗村的漁家樂(le) 飯店,老板娘劉賢梅滿麵笑容,為(wei) 遊客端上熱乎的飯菜。

  作為(wei) 村裏第一家民宿,從(cong) 開業(ye) 初每天盈利一二百元,到如今旺季每天盈利一千多元,在劉賢梅帶動下,全村已陸續辦起17家民宿。


1月13日,正在營業(ye) 的黑瞎子島鎮南崗村的漁家樂(le) 飯店。新華社記者 徐凱鑫 攝

  地處祖國最東(dong) 端的南崗村被稱為(wei) “東(dong) 方第一村”,是距離撫遠東(dong) 極廣場最近的村莊,昔日村民靠打魚為(wei) 生,一年到頭掙不了多少錢。

  隨著旅遊業(ye) 的發展,村民們(men) 發現,來東(dong) 極廣場看日出的遊客越來越多。


撫遠市東(dong) 極廣場日出。新華社記者 戴錦鎔 攝

  “看日出要早起,不時有遊客到村裏問有沒有住宿、吃飯的地方。”劉賢梅果斷率先在家裏開起了民宿。她將每一位遠道而來的客人視作親(qin) 朋好友,用心用情招待,讓遊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時,深深感受到家的溫暖與(yu) 鄉(xiang) 村的淳樸魅力。

  臨(lin) 近春節,遊客的訂單又多了起來。指著牆上的中國地圖,劉賢梅自豪地說:“我接待過全國各地到廣場看日出的遊客。”

  在這裏,每個(ge) 人用責任、勇氣、堅守、奉獻,迎接著陽光;也用奮鬥,追逐著陽光。

  日出東(dong) 方。撫遠,不遠。

  記者:王春雨

  海報製作:何伊言

  統籌:冷彥彥、白純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