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藏醫藥 > 行業動態

在家門口享受高質量醫療服務

發布時間:2023-08-22 09:37:00來源: 西藏日報

  配圖:中國科學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學中心主任醫師趙繼宗(後右一)在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為(wei) 患者會(hui) 診。 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哪裏不舒服了?”“我的頭部曾經受過傷(shang) ,現在過來複查。”“我先看一下。”…… 近日,在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門診部,中國科學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學中心主任醫師趙繼宗耐心地詢問病人病情。這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專(zhuan) 家團隊幫助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推進神經外科學科建設,並開展義(yi) 診、病例討論、手術以及學術交流等活動。

  經過診斷,趙繼宗告訴這位年輕的患者:“你的傷(shang) 不要緊了,可以正常工作,不要有心理負擔。”

  義(yi) 診現場,多名北京神經外科知名專(zhuan) 家在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坐診看病。記者看到,許多慕名前來就診的患者,在家屬的陪同下,依次拿著號排隊等待。

  一位姓祝的女士手裏提著近年來帶著兒(er) 子輾轉北京、重慶、西安等地就醫的檢查單,來向趙繼宗院士問診。

  在詳細了解祝女士8歲兒(er) 子的病程以及當前的病情後,趙繼宗院士不僅(jin) 給予了這位母親(qin) 醫治方麵的建議,並囑咐她以後可以帶患者到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做相關(guan) 檢查,通過這家醫院與(yu)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進行遠程會(hui) 診,避免患者與(yu) 家屬到區外就醫,耗時又費力。

  從(cong) 就診室出來,祝女士難掩激動之情,她說:“西藏的醫療條件有限,孩子生病後,我們(men) 跑了好多地方、好幾家醫院,費錢又費力。通過今天的義(yi) 診活動,讓我們(men) 不僅(jin) 對以後的治療有了信心,而且在拉薩就能與(yu) 北京天壇醫院遠程會(hui) 診,幫我們(men) 解決(jue) 了大難題!”

  據了解,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與(yu)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淵源頗深。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院長格桑頓珠就是趙繼宗院士的學生。十餘(yu) 年來,趙繼宗院士曾數次帶領團隊來到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開展義(yi) 診、病例討論、手術、理論和技術培訓。

  2014年,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在北京天壇醫院的幫扶下正式成立。隨後,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作為(wei) 北京天壇醫院趙繼宗院士的“院士工作站”基地和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專(zhuan) 科聯盟基地相繼成立。

  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院長格桑頓珠說,趙繼宗院士一直心係醫療條件欠發達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這些年來,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從(cong) 無到有,到逐步發展壯大,離不開國家長期以來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更離不開像趙繼宗院士團隊以及北京天壇醫院的大力支持,隨著醫院神經外科手術量的逐年增長,人才培養(yang) 和團隊建設持續提高。

  “像這樣的義(yi) 診活動,讓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頂級專(zhuan) 家的會(hui) 診,符合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提倡的大病不出藏目標。”格桑頓珠說,神經外科領域的疑難雜症較多,西藏特別需要提高這方麵的醫學診療水平。

  趙繼宗表示,西藏各大醫院的神經外科力量相對薄弱,但每次進藏,還是能感受到這裏的發展和進步。他說:“希望通過專(zhuan) 家團隊的共同努力,幫助和推進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的發展建設,讓高原的群眾(zhong) 享有更好的醫療救治條件。”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