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我們能治愈老年癡呆症嗎
自首個(ge) 正式記錄的病例在醫學會(hui) 議上報告以來,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症)在人類疾病譜中已經存在了115年,是世界上最具毀滅性的疾病之一。
在尋找阿爾茨海默病的療法方麵,科學家們(men) 數十年殫精竭慮,卻收效甚微——目前唯一獲批被用於(yu) 治療該疾病的藥物也隻能暫時緩解一些症狀。不過,英國雷丁大學神經學家馬克·達拉斯博士近期對英國《每日郵報》表示,隨著一些新療法的不斷湧現和改進,未來十年,科學家們(men) 將在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方麵取得重大突破。
疫苗
去年11月,位於(yu) 美國波士頓的布萊根婦女醫院宣布將率先開展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鼻腔疫苗的首次人體(ti) 試驗,旨在預防或減緩該疾病的惡化。
黏性斑塊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標誌。當β-澱粉樣蛋白在神經細胞之間積聚時,斑塊就會(hui) 形成,這可能會(hui) 破壞一個(ge) 人思考或回憶信息的能力。鑒於(yu) 此,該疫苗將一種名為(wei) Protollin的藥物直接噴入鼻腔,目的是激活免疫細胞以去除斑塊。
此次Ⅰ期臨(lin) 床試驗招募了16名年齡在60—85歲之間的早期無症狀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他們(men) 將間隔一周接受兩(liang) 劑鼻腔疫苗。
據悉,研究人員對此疫苗已開展近20年臨(lin) 床前工作,未來還將開展兩(liang) 期試驗,以測試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抗體(ti) 療法
目前最有希望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抗體(ti) 是TAP01,它由英國和德國研究人員攜手開發。
哥廷根大學的托馬斯·拜爾教授說:“我們(men) 在小鼠體(ti) 內(nei) 發現了一種抗體(ti) ,它可以中和截短形式的可溶性β-澱粉樣蛋白,但不會(hui) 與(yu) 正常形式的蛋白質或斑塊結合。”
研究小組隨後在兩(liang) 種不同的阿爾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測試了“人源化”抗體(ti) ,發現抗體(ti) 有助於(yu) 恢複神經元功能,增加大腦中的葡萄糖代謝,恢複記憶力喪(sang) 失。
萊斯特大學化學生物學專(zhuan) 家馬克·卡爾教授補充說:“雖然這項研究目前仍處於(yu) 早期階段,但如果這些結果能夠在人類臨(lin) 床試驗中得到複製,那麽(me) 可能是革命性的。”
此外,今年3月,全球製藥巨頭羅氏宣布啟動名為(wei) SKYLINE的臨(lin) 床試驗,以驗證一種新的甘特尼單抗(gantenerumab)皮下給藥抗澱粉樣蛋白抗體(ti) 的治療效果,該研究性藥物此前已經獲得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突破性療法認定,其針對早期阿爾茨海默病療效的Ⅲ期臨(lin) 床數據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公布。
該研究將招募1200名年齡在60—80歲之間的參與(yu) 者,他們(men) 的大腦中有蛋白質斑塊形成的跡象,但尚未出現任何認知下降。參與(yu) 者將接受一周或兩(liang) 周劑量的甘特尼單抗,並將其結果與(yu) 安慰劑組進行比較。
據悉,目前科學家們(men) 正在測試30多種疫苗和抗體(ti) 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療效。不過,英國牛津大學藥理學專(zhuan) 家大衛·史密斯教授說,值得注意的是,正在試驗的所有抗體(ti) 和疫苗都是基於(yu) β-澱粉樣蛋白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罪魁禍首”的假設。事實上這些藥物到目前為(wei) 止都無法治愈阿爾茨海默病,這意味著我們(men) 需要更進一步探索導致這種疾病的原因。
大腦“充電”頭盔
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但一些科學家認為(wei) ,用紅外線照射大腦可以幫助逆轉阿爾茨海默病。
去年10月,英國杜倫(lun) 大學研究人員表示,經顱光生物調節療法(PBM-T)或對癡呆症患者有潛在益處。該療法是讓患者佩戴一種特殊設計的頭盔,將紅外線自行傳(chuan) 送到大腦。
這項研究觀察了14名來自英國的45歲以上的健康人群,他們(men) 在4周內(nei) ,每天兩(liang) 次接受波長為(wei) 1068納米的PBM-T,每次6分鍾。研究人員發現,與(yu) 對照組相比,接受PBM-T的健康人在運動功能(手指敲擊)、記憶表現、延遲記憶和大腦處理速度方麵都有顯著改善。此外,參與(yu) 者沒有報告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
研究人員解釋說,這種紅外光能刺激腦細胞,為(wei) 其提供能量並促進血液流動,這一過程稱為(wei) “光生物調節”。理論上,這將刺激大腦激活免疫細胞,清除與(yu) 癡呆有關(guan) 的有毒蛋白質。此外,這種療法可以提高一氧化氮的水平,從(cong) 而改善大腦血流,確保更多的氧氣可以到達腦細胞。
該頭盔由全科醫生戈登·道格爾博士開發。他表示,頭盔“可能有助於(yu) 垂死的腦細胞再次生長並恢複功能,但仍需開展更多研究才能充分了解其作用機製”。
幹細胞療法
幹細胞可以發育成許多不同的細胞類型,包括腦細胞或神經細胞。一些科學家希望它們(men) 有潛力修複由神經係統疾病(如癡呆症)引起的大腦損傷(shang) 。
2021年5月6日,美國生物製藥公司Longeveron公司宣布:在Ⅰ期臨(lin) 床試驗中,與(yu) 服用安慰劑的患者相比,通過靜脈輸注單劑量給藥的間充質幹細胞療法(Lomecel-B)能減緩輕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病症惡化程度,包括減緩認知下降和日常生活能力喪(sang) 失,增強血管功能,減少腦部炎症等——炎症被認為(wei) 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惡化的關(guan) 鍵因素。
研究人員表示,治療3個(ge) 月後對患者進行的腦部掃描也顯示,服用高劑量Lomecel-B的患者左側(ce) 海馬體(ti) 增大,而海馬體(ti) 是大腦中對記憶形成至關(guan) 重要的部分,隨著阿爾茨海默病的不斷惡化,該部分記憶會(hui) 受損。
Ⅰ期人體(ti) 臨(lin) 床試驗表明,Lomecel-B能在人體(ti) 內(nei) 安全使用。更大規模的Ⅱ期試驗已於(yu) 去年12月開始,旨在測試單劑量或多劑量Lomecel-B對治療輕度阿爾茨海默病是否有效。
除了上述方法,科學家們(men) 還利用腸道細菌、氧氣等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不過,他們(men) 也表示,這些潛在療法即便被證明有效,距離大規模推廣還有幾年。不管怎樣,希望科學家們(men) 能早日在這一醫療領域取得突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海南三亞開展“攻堅拔寨”行動 新疆疫情形勢趨於平穩
中國國家衛健委21日通報,20日中國內地新增確診病例602例,其中境外輸入49例,本土553例。[詳細] -
11部門推進老年人醫養結合發展
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教育部、民政部、財政部等11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旨在優化老年健康和養老服務供給。[詳細] -
破解看病貴與難
這十年,中國全麵推進分級診療等基本醫療衛生製度,深入推廣以三明醫改為代表的典型經驗,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