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西藏工布江達縣巴桑:守護好一個“小家” 服務好一個“大家”

發布時間:2020-07-18 16:25:00來源: 新利平台


圖為(wei) 巴桑(左)和趙玲 攝影:趙耀

  新利平台訊 今年45歲的巴桑站姿挺拔,談吐不凡,作為(wei)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工布江達鎮達帕薩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他帶領本村村民全部實現脫貧。作為(wei) 一個(ge) 丈夫,他與(yu) 漢族妻子趙玲相互扶持的故事,在當地傳(chuan) 為(wei) 美談。

  當兵後悔3年,不當兵後悔一輩子。巴桑多次提到,3年的部隊生活是他最驕傲的經曆。巴桑說:“在部隊我學到很多,為(wei) 我打下了堅實的底子,讓我受用一生。”

  1996年12月巴桑應征入伍,在重慶當了3年兵。“我剛到重慶時完全不會(hui) 漢語,是戰友們(men) 主動教我學漢語寫(xie) 漢字。”巴桑說,連隊不僅(jin) 有藏族士兵,還有苗族、佤族、傣族等其他少數民族士兵,大家一起訓練,互相尊重彼此的生活習(xi) 慣,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種下了各民族團結友愛的種子。


圖為(wei) 達帕莎村打造的帕朗莎農(nong) 家樂(le) 攝影:趙耀

  巴桑在家中排行第九,上麵還有5個(ge) 哥哥和3個(ge) 姐姐,家中並不富裕。退伍之後,巴桑回到家鄉(xiang) ,開始做起了蟲草生意,還蓋起了新房子。正在生活逐漸好轉的時候,巴桑膀胱結石複發,住進重慶解放軍(jun) 324醫院。

  令巴桑想不到的是,當巴桑以前所在的部隊得知消息後,立即派人給巴桑送去了慰問金,號召部隊官兵給巴桑捐款,並囑托醫護人員好好照顧巴桑。“我已經退伍12年了,但是部隊戰友還記著我,拿我當親(qin) 人一樣。”巴桑滿懷深情地說。此時,各民族團結友愛的信念在巴桑心裏茁壯成長,濃濃的戰友情是他自覺維護民族團結的不竭源泉。

  2013年拉林高等級公路開始施工建設,巴桑懂漢語,加上部隊生活培養(yang) 的品格,被推薦成為(wei) 本村村民與(yu) 用工方的翻譯,負責溝通協調工作,在踏實工作中他發現了商機,開始為(wei) 施工單位提供沙石等建築材料,當年就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每年可以收入100餘(yu) 萬(wan) 元。


圖為(wei) 農(nong) 家樂(le) 裏勞作的當地村民 攝影:趙耀

  巴桑致富不忘鄉(xiang) 親(qin) ,帶領村民一起購買(mai) 裝載車等運輸車輛,為(wei) 施工單位運送沙石等,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後來經過村民選舉(ju) ,巴桑從(cong) 一名普通的村民成長為(wei)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帶領村民於(yu) 2018年實現全部脫貧,脫貧之後如何防止返貧成為(wei) 巴桑每天思考的問題。

  “由於(yu) 蟲草季節性強,不能每個(ge) 月為(wei) 村民提供穩定的收入,所以特別需要產(chan) 業(ye) 支撐。”巴桑說,經過多次討論,我和村民一起確定了利用本村交通便利,離縣城較近的區位優(you) 勢發展農(nong) 家樂(le) 的產(chan) 業(ye) 發展目標,投資建設了一個(ge) 集娛樂(le) 、美食、民俗體(ti) 驗於(yu) 一體(ti) 的藏式休閑場所帕朗莎農(nong) 家樂(le) 。

  從(cong) 此之後,巴桑每天都撲在農(nong) 家樂(le) 的發展管理上。巴桑說:“要幹就要好好幹,要對得起村民的信任和自己的良心。”如今的農(nong) 家樂(le) 新建了遊泳池等娛樂(le) 設施,已經成為(wei) 周邊群眾(zhong) 過林卡休閑的好去處,村民人人有工作,人人有收入,村集體(ti) 收入達到362萬(wan) 元。


圖為(wei) 農(nong) 家樂(le) 內(nei) 的遊泳池 攝影:趙耀

  部隊出身的巴桑深知紀律的重要性。由於(yu) 農(nong) 家樂(le) 80%的收入全部分給在此上班的村民,如果出現分配不均和偷懶耍滑的現象,會(hui) 極大挫傷(shang) 在此上班的村民積極性,為(wei) 此巴桑製定了嚴(yan) 格的獎懲辦法。

  村民富、村莊美,這是巴桑給自己定的小目標。巴桑組織村民每個(ge) 月定時打掃村莊衛生,提醒村民注重個(ge) 人衛生習(xi) 慣,享受健康生活方式。

  全身心撲在工作上的巴桑最感激妻子的理解支持。巴桑說:“夫妻之間最重要的是將心比心和換位思考,並且我們(men) 屬於(yu) 民族團結家庭,更需要相互理解和相互體(ti) 諒。”

  2014年巴桑在跑運輸的時候認識了在當地開旅遊飯店的重慶姑娘趙玲,隨著不斷加深了解,二人決(jue) 定結婚。婚後,趙玲在當地開起了重慶火鍋店,巴桑一心撲在村裏的事情上,兩(liang) 人相互扶持走過了風雨和坎坷。周邊群眾(zhong) 從(cong) 一開始的不看好,到現在伸出了敬佩的大拇指。


圖為(wei) 達帕莎村打造的帕朗莎農(nong) 家樂(le) 攝影:趙耀

  2015年,巴桑80歲的母親(qin) 因病住院,趙玲寸步不離照顧了3個(ge) 月。巴桑說:“那時我們(men) 剛結婚不久,趙玲每天給老人喂飯、擦洗身體(ti) ,我媽媽連個(ge) 疹子都沒起過,媽媽一直說有了個(ge) 好兒(er) 媳。”妻子趙玲的體(ti) 貼懂事,讓巴桑感念在心。

  巴桑一家懂得趙玲的不易,趙玲更懂得巴桑的付出。趙玲說:“巴桑一家特別照顧我的感受,由於(yu) 我不會(hui) 藏語,大家在家中說話會(hui) 盡量說漢語,凡是去親(qin) 戚家串門,每次都拿最好的給我,現在這裏已經是我的第二故鄉(xiang) 。”

  2017年,巴桑在維修自家房屋時結識了從(cong) 四川綿陽來達帕薩村打工的劉春夢。劉春夢已經65歲了,來西藏打工20年,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慢慢很難賺到錢了,再加上家庭變故經濟十分困難,甚至還欠了2500元房租。得知此事之後,巴桑為(wei) 他還清了房租欠款,並為(wei) 劉春夢在農(nong) 家樂(le) 安排了保安工作,包吃包住每個(ge) 月還能拿到3500多元工資。現在劉春夢每天都會(hui) 給巴桑打個(ge) 電話,報報平安。巴桑說:“在我困難的時候很多人幫過我,如今我也要幫助更多的人。”

  巴桑一人致富不忘帶動鄉(xiang) 親(qin) ,擔起重擔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守護好自己小家的同時,更守護好了“大家”。2019年,巴桑榮獲西藏自治區2019年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ge) 人。(新利平台 記者/王淑 趙二召 趙耀 賈華加)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