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新時代 新發展 新舉措

發布時間:2020-09-04 17:57:00來源: 新利平台

  自1980年至2020年,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已經召開了七次,同步涵蓋了西藏改革開放以來的四十年。類似由中央召集(第一、第二次由中央書(shu) 記處召開,自第三次始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以某一區域工作為(wei) 主題的大型會(hui) 議帶有連貫性地召開,這在中國的政治生活中是不多見的。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是中國在現有國家政治結構中逐漸發展形成的一種地方治理機製。這種機製具有動態、增量、靈活等特點,是國家對西藏這一邊疆民族區域的地方治理中形成的一種極具特色的機製。

  在40年的發展中,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本身經曆了一個(ge) 從(cong) “會(hui) 議”到“機製”的形成過程,其目標設置從(cong) 單一到多元,其決(jue) 策過程從(cong) 粗疏到科學,其關(guan) 涉內(nei) 容從(cong) 簡單到精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邊疆民族地區特殊的社會(hui) 形態、社會(hui) 結構和政權形式進行了全麵的整合改造,實現了國家政治製度的統一,提升國家的政治統一性,從(cong) 而為(wei) 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全麵的整合改造,新中國最終形成了單一製國家下民族區域自治的國家建構。

  邊疆民族地區在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的規範下整合到統一的國家結構之中,並在其他製度的佐配下進行治理,對於(yu) 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各地區同步發展具有重大意義(yi) 。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在中央與(yu) 自治地方的分權製度安排上是“自上而下,中央主導”的結構,是一種“在國家指導下”的自治製度,體(ti) 現了“國家意誌”與(yu) “國家意願”。國家強調以法律和行政手段將這一製度“行政化”,使其成為(wei) 國家行政管理的一部分。通過召開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的方式,中央在現有製度構建之外發展出靈活的治理機製。

  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的召開,一個(ge) 主要的治理思路就是嚐試著在不變更基本體(ti) 製的原則下,通過發展輔助性區域治理機製,使西藏形成一條適應地方實際的發展道路。

  第一次座談會(hui) 提出的“八項方針”中,明確了“根據那裏(西藏)的自然條件、民族特點、經濟結構、各族人民的思想覺悟和生活狀況,製定有關(guan) 工作的方針、任務和政策”。這一治理思路,事實上就是嚐試著解決(jue) 統一性與(yu) 西藏地方特殊性的矛盾。

  第二次座談會(hui) 又總結了西藏的“四個(ge) 特殊性”,采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兩(liang) 次會(hui) 議的召開,對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模式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隨著西藏社會(hui) 政治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趨向,第三、第四、第五次座談會(hui) 更強化了從(cong) 全局視野中認識西藏實際、從(cong) 國家整體(ti) 戰略中探索西藏治理問題。第三次座談會(hui) 強調“從(cong) 戰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西藏工作的重要性”,強調做好西藏工作的一條基本原則就是“把中央的大政方針與(yu) 西藏具體(ti) 實際結合起來,要從(cong) 國家的大局和西藏的實際出發”。具體(ti) 工作中,則明確了西藏和祖國內(nei) 地“框架一致、體(ti) 製銜接”的改革思路,正式提出在西藏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

  第四次座談會(hui) 則把西藏工作放置於(yu) “四個(ge) 事關(guan) ”的高度——事關(guan) 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事關(guan) 民族團結和社會(hui) 穩定,事關(guan) 祖國統一和安全,事關(guan) 國家形象和國際鬥爭(zheng) 。

  第五次座談會(hui) 將“三個(ge) 堅持”(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堅持民族區域自治製度)進行了擴展,增加了“堅持走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的內(nei) 容。

  考察上述表述,自第三次座談會(hui) 始,中央開始從(cong) 國家視角看待西藏工作,不但把西藏工作與(yu) 國家事務聯係起來,而且把西藏工作嵌入到國家工作的整體(ti) 結構之中。這是一個(ge) 很大的變化,預示著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成為(wei) 國家層麵的、針對邊疆民族自治區域的地方治理模式。

  作為(wei) 治理模式,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自身有一個(ge) 機製的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

  第一、第二次座談會(hui) 的治理主題是發展,通過打破舊的體(ti) 製障礙並輔之以強大的財政供給,以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第三次座談會(hui) 的治理主題擴展為(wei) “發展和穩定”兩(liang) 個(ge) 方麵。

  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中的發展主題是多層麵的,既強調宏觀經濟的發展,也注重個(ge) 體(ti) 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宏觀經濟方麵,第一、二次座談會(hui) 強調打破體(ti) 製障礙,通過財政支持和特殊政策支持來拉動經濟增長;第三次座談會(hui) 則通過體(ti) 製銜接,確立了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目標,第四次座談會(hui) 提出了西藏跨越式發展,第五次座談會(hui) 強調了“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要求。梳理五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在宏觀經濟發展方麵的治理思路,可以發現,其基本走向是由“破”到“立”,與(yu) 國家改革開放的曆程總體(ti) 上是一致的。為(wei) 了保持破立轉換的平衡過渡和跟進發展,中央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支持,並適當地照顧了西藏的特點。

  在個(ge) 體(ti) 生活水平的提高方麵,第一、二次座談會(hui) 主要是從(cong) 稅費減免方麵減負、以政策調整(兩(liang) 個(ge) 長期不變)增強群眾(zhong) 積極性來提高群眾(zhong) 生活水平;第三次座談會(hui) 之後,則側(ce) 重於(yu) 在製度供給,如建立和完善教育、醫療、社會(hui) 保障等方麵的製度,通過增強社會(hui) 個(ge) 體(ti) 素質(教育、醫療等)、改善生存環境(發展基礎設施)以改善和提高社會(hui) 個(ge) 體(ti) 的生活質量。前後比較,後者已不僅(jin) 僅(jin) 是“提高個(ge) 體(ti) 生活水平”,而是一種社會(hui) 發展的全麵推進。

  黨(dang) 的十八大之後,2015年召開了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在這次會(hui) 議上,新一屆黨(dang) 中央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wei) 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根據西藏反分裂鬥爭(zheng) 具有長期性、複雜性、尖銳性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是從(cong) 全國大局角度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看準這個(ge) 著眼點、抓住這個(ge) 著力點,體(ti) 現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導西藏工作重點更明確、聚焦更準確,高屋建瓴、精準到位,抓住了西藏工作的特點和重點。

  在認識和處理發展與(yu) 穩定的關(guan) 係。第六次座談會(hui) 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必須有利於(yu) 社會(hui) 穩定和長治久安,發展的戰略和思路要著眼於(yu) 實現社會(hui) 穩定和長治久安。社會(hui) 穩定中的短板弱項就是發展的問題導向,要把有限資源優(you) 先用於(yu) 解決(jue) 社會(hui) 穩定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發展的過程和成果就是穩定的基礎和保障,越穩定越發展、越發展越穩定,發展和穩定有機結合、良性互動、相輔相成。

  剛剛結束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是黨(dang) 的十九大以來的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在西藏工作的時代特征、治藏方略、思想教育、邊防工作、生態保護等方麵有所發展和完善。

  1.明確提出“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的概念。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是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須長期堅持、全麵落實。

  2.治藏方略由“六個(ge) 必須”或拆分或擴充為(wei) “十個(ge) 必須”。1)必須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2)必須堅持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戰略思想;3)必須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wei) 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4)必須堅持依法治藏、富民興(xing) 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原則;5)必須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6)必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7)必須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8)必須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務;9)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10)必須加強黨(dang) 的建設特別是政治建設。

  在第六次座談會(hui) 上,“必須堅持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戰略思想,“堅持依法治藏、富民興(xing) 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原則,兩(liang) 條合二為(wei) 一;第七次座談會(hui) 上,將“戰略思想”和“工作原則”拆分成兩(liang) 個(ge) 必須,目標更加明確,邏輯更為(wei) 清晰。此外,新增加的第7和第8條,分別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民族工作座談會(hui) 和全國宗教工作座談會(hui) 重要講話精神的精髓,實際上是重申了在西藏繼續貫徹和執行中央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座談會(hui) 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第10條,把原來“加強各級黨(dang) 組織和幹部人才隊伍建設”改為(wei) “加強黨(dang) 的建設,特別是政治建設”,突顯了政治建設的重要性。

  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相比於(yu) 第六次座談會(hui) 的治藏方略,更加細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是在總結中國曆代邊疆治理經驗,特別是當代www.easyfundingllc.com治理經驗的基礎上,立足於(yu) 國際國內(nei) 形勢、黨(dang) 和國家戰略全局的新部署,是對黨(dang) 的治藏思想的繼承、發展和創新,充分彰顯了黨(dang) 和國家治藏方略的日臻成熟和豐(feng) 富升華,是新時代做好西藏工作的總綱領。

  3.在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團結、曆史研究、文博事業(ye) 方麵,著重提出和強調了針對性較強的四個(ge) 方麵的內(nei) 容,為(wei) 新時代西藏自治區以及四川、雲(yun) 南、甘肅、青海涉藏工作中的教育、文化、藏學研究等事業(ye) 指明了方向。

  1)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不斷增強各族群眾(zhong) 對偉(wei) 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認同。

  2)挖掘、整理、宣傳(chuan) 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事實,引導各族群眾(zhong) 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來,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ti)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3)深入開展黨(dang) 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教育,深入開展西藏地方和祖國關(guan) 係史教育,引導各族群眾(zhong) 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曆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

  4)重視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把愛國主義(yi) 精神貫穿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全過程,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ge) 青少年的心靈深處。

  4.突出了邊防鞏固和邊境安全。

  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重要戰略思想的具體(ti) 化和延伸。第六次座談會(hui) 上的“四個(ge) 確保”,在第七次座談會(hui) 上有所調整,保留了兩(liang) 條,新增了兩(liang) 條,其中新增的一條為(wei) “確保邊防鞏固和邊境安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提出要加強邊境地區建設,采取特殊支持政策,幫助邊境群眾(zhong) 改善生產(chan) 生活條件、解決(jue) 後顧之憂。

  5.確立了“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的目標。過去我們(men) 常常講的是“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新西藏前麵加了“現代化”,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在西藏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步伐、進程和目標的堅定性和持續性。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強調和突出了現代化建設的五個(ge) 不可或缺的標準。

  6.首次提出“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突出了西藏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第六次座談會(hui) 中,生態保護是放在“四個(ge) 確保”中,表述為(wei) “確保生態良好”。第七次座談會(hui) 上,除了仍然保留在“四個(ge) 確保”中,單獨又把它列為(wei) “十個(ge) 必須”的治藏方略之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新利平台 特約撰稿/王小彬 作者係西藏民族大學特聘教授、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民族和宗教教研室教授)

(責編: 王智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