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出走內地的西藏高僧
1945年,西藏風雲(yun) 再起。西藏色拉寺僧人與(yu) 噶廈的矛盾越發激烈。傑紮倉(cang) 堪布阿旺嘉措被迫出走內(nei) 地。
格西阿旺嘉措畫像 (喜饒尼瑪提供)
1894年,阿旺嘉措出生於(yu) 今四川省甘孜縣絨壩岔區一個(ge) 貧苦家庭,其兄妹共八人。全家人依靠父親(qin) 在寺院等宗教場所雕刻瑪尼石所得的微薄收入生活,衣單食薄且常常居無定所。饑寒交迫的生活使得阿旺嘉措父母雙雙離開人世。兄妹隻好跟隨姐姐乞討,在號寒啼饑中度日。阿旺嘉措還曾替人放牧、耕地。艱難的童年生活培養(yang) 了他的堅韌性格和改變生活決(jue) 心。
1906年,12歲的阿旺嘉措生活所迫入甘孜大金寺受戒為(wei) 僧,拜洛桑葉西和夏壩克主為(wei) 師學習(xi) 佛法。阿旺嘉措在大金寺的九年中,潛心修習(xi) ,飽覽經書(shu) ,成為(wei) 全寺最優(you) 秀的年輕僧人。由於(yu) 甘孜大金寺和拉薩色拉寺的曆史淵源關(guan) 係,大金寺僧人在本寺修習(xi) 後需赴色拉寺繼續學習(xi) 其他課程。
1915年,阿旺嘉措在21歲時離開甘孜大金寺遠赴西藏拉薩,入色拉寺傑紮倉(cang) 繼續深造。1927年正月“傳(chuan) 召大法會(hui) ”中,33歲的阿旺嘉措通過層層考試,脫穎而出,獲藏傳(chuan) 佛教最高格西學位--“拉然巴”。
格西阿旺嘉措佛學知識淵博,剛直不阿,憎恨親(qin) 英勢力,在紮倉(cang) 改選堪布時受到寺僧舉(ju) 薦,得到了西藏地方攝政熱振呼圖克圖批準。他作為(wei) 色拉寺傑紮倉(cang) 堪布,可參加西藏僧俗官員會(hui) 議,曾公開表示“有色拉寺就有攝政熱振”。成為(wei) 西藏地方上層中頗具影響力的僧人。
1941年,年輕的熱振呼圖克圖被迫辭去攝政之職。“達紮執政以後,西藏政治日益腐敗,黎吉生便成為(wei) 幕後導演人物。”英國駐拉薩所謂“商務代表”黎吉生攛掇之下,西藏地方政府政令與(yu) 熱振呼圖克圖政策背道而馳。
1944年2月,英人在拉薩開辦了英語學校,其野心昭然若揭。格西阿旺嘉措等人立即向西藏三大寺及廣大僧俗群眾(zhong) 揭露英人在拉薩開辦英語學校的實質。當時,三大寺的堪布和其他各個(ge) 寺院的上層人士商議決(jue) 定:先進言攝政和噶廈,說明開辦英語學校對西藏地方政教貽害無窮,不符合僧俗民眾(zhong) 意願,必須關(guan) 閉學校。如進言不被接受,三大寺僧人將在阿旺嘉措等人帶領下封閉該校。
1945年1月,在阿旺嘉措等與(yu) 親(qin) 英分子的不懈鬥爭(zheng) 之下,噶廈被迫關(guan) 閉拉薩英語學校。這是西藏反英鬥爭(zheng) 的一次勝利。這次事件中,色拉寺阿旺嘉措表現突出,引起分裂分子的不滿和仇視。
1944年秋,色拉寺傑紮倉(cang) 的幾個(ge) 僧人去林周縣收取借貸利息,林周宗本拒絕繳納。傑紮倉(cang) 堪布阿旺嘉措再次派僧人前往林周與(yu) 宗本溝通處理此事,依然被拒絕。眾(zhong) 僧在爭(zheng) 論中,失手打死宗本。這本為(wei) 刑事案件,但因色拉寺傑紮倉(cang) 堪布“阿旺嘉措是熱振的密友”,是其複位的堅定支持者。於(yu) 是,噶廈有人借此生事,下令色拉寺傑紮倉(cang) 交出凶手,判堪布阿旺嘉措到噶廈聽候處理。阿旺嘉措深知噶廈政府已被親(qin) 帝勢力所控,已無正義(yi) 可言,即以色拉寺之名書(shu) 麵回複噶廈稱:“收回糧債(zhai) 用於(yu) 僧眾(zhong) ,由此引起的事件,責任應由眾(zhong) 僧承擔,要罰就罰眾(zhong) 僧”,並表示自己因病無法前往說明情況。攝政達紮等人聞訊後十分惱火,認定阿旺嘉措是此事件幕後操縱者,已犯“殺生戒”,要撤其堪布之職。這引起了色拉寺僧的公憤,決(jue) 定抵製1945年正月拉薩的傳(chuan) 召大法會(hui) ,要求噶廈公正處理“林周事件”。
噶廈麵對如此危機,暫時應允色拉寺要求。但在傳(chuan) 召大法會(hui) 後,即刻派兵“逮捕”格西阿旺嘉措。他聞訊與(yu) 兩(liang) 個(ge) 兄弟急忙出走。噶廈得知後發出了“格殺勿論”的命令。他們(men) 在青海玉樹一帶被追兵發現,在激烈的槍戰中兩(liang) 個(ge) 弟弟被打死,阿旺嘉措則扮乞丐逃回家鄉(xiang) 甘孜。
1946年2月,阿旺嘉措曆經千難萬(wan) 險經康定、成都抵達重慶,向國民政府匯報西藏地方情況,請求最好以武力進駐西藏,驅逐帝國主義(yi) 勢力,清除親(qin) 帝勢力,幫助熱振恢複攝政之職,以維護中央與(yu) 西藏地方關(guan) 係。此時,國民黨(dang) 無暇顧及西藏。西藏駐京辦事處得知色拉寺傑紮倉(cang) 阿旺嘉措來到內(nei) 地,即請求國民政府將其逮捕。
國民政府迫於(yu) 輿論壓力,由中統局局長葉秀峰親(qin) 自安排人員在重慶“陪伴” (實為(wei) 監視)阿旺嘉措。期間,“陪伴”人員被要求終日伴隨阿旺不離左右;限製阿旺遠離住地,更不能去鬧市;不能暴露阿旺的原名和身份。
阿旺嘉措身處逆境,仍然為(wei) 西藏地方的局勢憂慮焦急,每隔一月就寫(xie) 一次信,直寄南京國民政府,要求解決(jue) 西藏的有關(guan) 問題。寫(xie) 信都是他自己先寫(xie) 成藏文,然後找人譯成漢文寄發。可是信函發出去卻如石沉大海。後來他在對天寶同誌談起這段曆史時,感慨萬(wan) 分地說,被軟禁時,條件還是比較好的,但生活上吃不飽,處境十分困難,幸好重慶有個(ge) 和尚(即密悟法師)給了資助,否則很難等到解放。
1949年重慶、成都解放,阿旺嘉措重獲自由。年底,他受到西南軍(jun) 區賀龍司令員接見,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政策有所了解。當看到紀律嚴(yan) 明、精神煥發的人民解放軍(jun) 時,他堅信戰無不勝的威武之師定將橫掃西藏的帝國主義(yi) 和分裂分子,遂以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投入人民解放事業(ye) 中,自願去拉薩為(wei) 解放西藏貢獻力量。他曾先後擔任西康省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繼任政協副主席。後當選為(wei) 四川省政協常委、副主席,甘孜藏族自治州副州長兼州人民法院院長、州民族幹部學校校長。
1963年4月,阿旺嘉措奉命進京擔任中國佛教協會(hui) 副會(hui) 長。他還先後當選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1968年12月16日,格西阿旺嘉措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圓寂,享年74歲。(新利平台 特約撰稿/喜饒尼瑪 作者係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二級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當年頗有影響的“西康民眾慰勞前線將士代表團”
在決定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戰爭中,眾多愛國人士挺身而出,他們或投入戰場,親臨前線為保家衛國浴血奮戰;或為獲取敵方情報深入簡出、隱姓埋名,犧牲自我;或以筆做槍,刺向敵寇。[詳細] -
民國時期拉薩建成的“劉公亭碑”,頗具曆史價值
1935年2月,為了緬懷在中央與西藏地方關係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駐藏官員劉樸忱,國民政府駐藏官員蔣致餘在西藏地方的幫助下,提出為其植碑修墓。為此,當時的中央政治會議決議:建立紀念碑塔經費在致祭達賴專使行署及留藏辦事人員經...[詳細] -
國民政府駐藏官員劉樸忱在拉薩突然去世, 原因蹊蹺!
1935年1月,滴水成冰,拉薩。街頭巷尾,一條消息不翼而走。 前些日子到藏致祭十三世達賴喇嘛的國民政府總參議劉樸忱去世了! 大多數百姓不知道他是個什麽人?這話還得從頭說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