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因一書而名在外,朱繡是甘肅代表團的負責人?

發布時間:2020-12-28 09:03:00來源: 新利平台


圖為(wei) 甘肅代表團成員朱繡著《西藏六十年大事記》舊版封麵(喜饒尼瑪提供)

  1919年,中央政府與(yu) 西藏地方關(guan) 係史上有件重要的事值得一提,這就是“甘肅代表團赴藏”。議及此事,常感歎讀書(shu) 人、寫(xie) 書(shu) 人也非“百無一用”。

  這一年,在全國人民的抗議下,民國政府被迫拒絕了英國人重新開議“西藏問題”的要求,外交部通電全國,公布1914年西姆拉會(hui) 議以來有關(guan) 西藏問題的情況。一時間,全國各界各階層人士紛紛起來抗議英帝國主義(yi) 幹涉我國內(nei) 政的行為(wei) ,捍我河山,掀起了一輪“西藏熱”;同時鑒於(yu) 英帝國主義(yi) 對我政府大員赴藏的多次阻撓, 民國政府在聽取多方建議後,決(jue) 定以地處藏邊,與(yu) 西藏有著多方麵密切關(guan) 係的毗鄰省份派員前往西藏,調解川藏糾紛,尋求一條比較理想而又妥帖的解決(jue) 西藏事務的方案,以維護國家主權。

  1919年8月,國務院電谘甘肅督軍(jun) 張廣建,要求他物色人選進藏,直接會(hui) 晤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和其他西藏地方政教首領,以“聯絡感情,作釜底抽薪計”。

  這個(ge) 團由對藏事有一定研究的李仲蓮(甘肅省軍(jun) 事諮議)、朱繡(甘肅省軍(jun) 事參事)以及甘肅青海寧瑪派高僧古浪倉(cang) 、管理玉樹三十六族高僧拉卜尖貢倉(cang) 等組成代表團,攜甘肅督軍(jun) 等分致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的信件入藏。

  該團赴藏是辛亥革命以來,中央政府第一次衝(chong) 破帝國主義(yi) 的阻撓, 以省的名義(yi) 派團,與(yu) 西藏噶廈接觸,成功打破了僵局,直接與(yu) 十三世達賴喇嘛等會(hui) 麵,緩和了中央和西藏地方的關(guan) 係,對十三世達賴喇嘛的政治態度有了正確的認識,為(wei) 後來中央製定相應的措施提供了依據。它充分反映了西藏地方與(yu) 祖國悠久的曆史淵源以及藏漢各族人民友好關(guan) 係的牢不可破。1920年4月,甘肅代表團即將離藏,十三世達賴喇嘛親(qin) 自設宴為(wei) 他們(men) 餞行。達賴喇嘛特意談及:“餘(yu) 親(qin) 英非出本心,因欽差逼迫過甚,不得已而為(wei) 之。此次貴代表等來藏,餘(yu) 甚感激。惟望大總統從(cong) 速特派全權代表,解決(jue) 懸案。餘(yu) 誓傾(qing) 心內(nei) 向,同謀五族幸福。至西姆拉會(hui) 議草案,亦可修改。”

  李仲蓮等“毅然就道,驅馳雪地冰天,往返年餘(yu) ,不辭勞瘁”“實屬不辱使命,卓著勤勞”。甘肅督軍(jun) 張廣建專(zhuan) 門致書(shu) 民國大總統為(wei) 他們(men) 請功,希望“均特準以簡任職分省任用又賞賜紫韁”。1920年10月10日,第2435號大總統令,將李仲蓮、朱繡等交國務院分別獎敘。連英國的“西藏通”柏爾認為(wei) 此次甘肅代表團赴藏是自1910年達賴喇嘛流亡以來絕無僅(jin) 有的事件,也是英國與(yu) 西藏地方關(guan) 係倒退的一個(ge) 表現。他承認這以後,中國中央政府在拉薩的影響漸大。

  顯然,此團足以載於(yu) 史冊(ce) 。但是,我們(men) 在翻閱民國以來相關(guan) 史書(shu) 時,在很多記敘中看到的則是“甘肅代表團朱繡一行”或“甘肅代表團朱繡等人”。似乎朱繡就是該團第一負責人。我曾撰文談及朱繡與(yu) 他的《西藏六十年大事記》,因主要強調他的事與(yu) 書(shu) ,亦未言及李仲蓮。其實,細究史料,我們(men) 看到甘肅代表團排名第一的是甘肅“督軍(jun) 公署諮議赴藏通問特派員”李仲蓮,而朱繡則為(wei) “督軍(jun) 公署參事赴藏通問特派員”,排在第二。 我們(men) 從(cong) 當時的檔案中,即代表團在給甘肅督軍(jun) 張廣建的報告,亦可看到李仲蓮是主要負責人:

  “蓮等抵藏後,極力解釋嫌疑,聯絡感情,疏通意見,達賴頗示內(nei) 向之忱,對於(yu) 蓮等格外優(you) 待,殊感喜慰。旋經蓮等宣慰一切,達賴即選派代表五人,與(yu) 蓮等會(hui) 議。……蓮等再三辯駁,說明種種不能追認理由,雙方爭(zheng) 持不決(jue) ,遂停會(hui) 議十餘(yu) 日。嗣後,感情漸洽,該代表等始行讓步……中央若能派員議和,藏番必行讓步,萬(wan) 不至以陳使草約堅持到底,破壞和議也。……況最近英使在京所提各條,蓮等麵詢達賴,亦不知情,足徵英人從(cong) 中作祟,殊非藏人本心反抗中國也。以上各節係蓮等抵藏調查該番實在情形,頗有挽回之機,伏乞轉呈大總統,設法補救,收我故有之土地,不惟川、滇、甘、新之幸,實為(wei) 全國人民之幸也”。

  九世班禪在給甘肅督軍(jun) 張廣建的回信中也提到“茲(zi) 蒙鈞署特派李諮議仲蓮、朱參事繡暨古、拉二喇嘛前來聯絡舊好,不勝歡迎,喜欣之至。頃給該員等開會(hui) 商議川藏暫時停戰,漢番照舊和好,僧不勝讚成之至。本應派員隨同李諮議等前來通候,隻緣善後條件尚未解決(jue) ,與(yu) 達賴喇嘛商酌再三,此次派人前來,諸多不便,望貴督軍(jun) 原諒。”

  無疑,文中提到的“蓮”“李諮議”即為(wei) 李仲蓮。他才是該團的負責人。

  那麽(me) ,何以後來出現朱繡為(wei) 代表團負責人一說呢?原來朱繡進藏前,就“於(yu) 藏事先後得失情形,了如親(qin) 曆”“每與(yu) 談及藏事,批隙導竅,理解豁然”。此次,他赴藏耳聞目睹感受更深,痛感“訌內(nei) 虎紛爭(zheng) ,烈烈邊風急”。 他在代表團的報告未獲重視後,慮及有關(guan) 西藏近代曆史尚無一可資借鑒之書(shu) ,而“國人與(yu) 政府又太不明了邊事”,決(jue) 定將西藏近六十年的大事輯為(wei) 一冊(ce) ,以供“留心邊事者一助”。他利用閑暇時間,查找有關(guan) 資料,如條約、公文等,並四處奔走,調查川藏前後戰爭(zheng) 情形,最終於(yu) 1925年將書(shu) 印行問世,為(wei) 後人了解和研究西藏這段特殊的曆史時期留下了不可多得的資料。


圖為(wei) 朱繡著《西藏六十年大事記》舊版第58頁(喜饒尼瑪提供)

  有人讚曰:“國家注意邊陲,英藏交涉,懸案未決(jue) 。誠采如是說以馭之,以期得藏民之心,伐外人之謀,亦治邊者之龜鑒也。”可見該書(shu) 影響之大。

  朱繡的著述頗多,如《海藏紀行》寫(xie) 出了他自湟源至拉薩的一路艱辛,包括其沿途的點滴心得,所見所聞,尤其是當地的風土人情、曆史往事、地理風貌、民族習(xi) 慣、宗教概況。

  曆史是需要記述的,隨著歲月的流逝,人們(men) 也記住了記述史實的當事人。由於(yu) 朱繡對涉藏事務的深刻感悟,著書(shu) 立說,故後人記住了他的名字,以至於(yu) 想當然地把他當作了1919年的甘肅代表團的負責人。(新利平台 特約撰稿/喜饒尼瑪)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