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藏北故事】當你熟悉了它的時候,它就變成了可愛的家鄉

發布時間: 2021-04-13 21:36:00 來源: 新利平台

  有首藏北民歌這樣唱道:“遼闊的羌塘草原嗬,當你不熟悉它的時候,它是如此那般的荒涼;當你熟悉了它的時候,它就變成了可愛的家鄉(xiang) ……”

  上世紀80年代,我先後幾次去過的文部和雙湖兩(liang) 個(ge) 辦事處所在的小鎮,當時既沒有綠樹,也沒有寬闊的馬路,隻有一二十排極為(wei) 普通的平房。

  30多年後的今天,當我再次漫步兩(liang) 座縣城街頭時,原文部辦事處已改名為(wei) 惟一以太陽命名的“尼瑪”(藏語為(wei) 太陽)縣。原雙湖辦事處先改名為(wei) 雙湖特別區,後又改名為(wei) 雙湖縣。

  這兩(liang) 個(ge) 地方都是開發藏北無人區後新崛起的城鎮。除了改名外,它們(men) 的發展變化也驚人地相似:都是兩(liang) 三層白牆紅頂的新樓房、寬闊的街道、漂亮的路燈及繁榮的市場、眾(zhong) 多的街鋪、琳琅滿目的商品……而這些變化主要來自中國海油和中國石油分別從(cong) 2002年開始的對口援藏。


這是尼瑪縣前身的文部辦事處小鎮(唐召明1987年攝)

  30多年前,我兩(liang) 次獨闖藏北無人區時,兩(liang) 地的藏漢族幹部職工加在一起也就不過500人。那時沒有一條正規的道路,也沒有一座樓房,大部分是土坯房或是“幹打壘”(用土夯起來的牆),就連黨(dang) 政機關(guan) 也僅(jin) 是水泥空心磚砌成的白牆鐵皮頂房屋而已。

  這兩(liang) 地當時沒有上下水,飲用水來自山裏流出的雪水和打井水;房間需要常年燒著牛糞爐取暖;兩(liang) 座城鎮沒有一家餐館,人們(men) 想吃蔬菜水果成了奢望;沒有任何娛樂(le) 設施;更沒有電梯、綠樹、蔬菜大棚,以前人們(men) 在這裏吃牛羊肉容易,見新鮮蔬菜難;那時的通訊不暢,兩(liang) 個(ge) 辦事處隻有兩(liang) 台收發報機與(yu) 外界保持著聯絡。


這是尼瑪縣城新貌(唐召明2016年10月6日攝)

  而如今,在中國海油的援助下,尼瑪縣城建成了麵積約有1平方公裏的城區,辦公、住宅、商業(ye) 、教育及其它建築物麵積共達10多萬(wan) 平方米,並建成建設路、尼色路、木噶路三條主幹道。

  這座海拔約4600米的縣城現在通了柏油公路,建起了水電站,創造了當地無數個(ge) 第一:如三層樓高的尼瑪賓館有了藏北無人區的第一部電梯;三層高的日光采暖辦公樓大廳有了第一棵綠樹;縣城邊上有了第一個(ge) 蔬菜大棚,特別是裏麵所種植的青椒、西紅柿、西蘭(lan) 花等十餘(yu) 種蔬菜青翠欲滴,使人頓感氧氣量倍增……

  在標誌性建築的尼瑪賓館北麵是條繁華的商業(ye) 街道。路兩(liang) 邊商店、超市、飯館、蔬菜店、修理店、藥店、摩托車經銷店應有盡有,這裏的商品讓人眼花繚亂(luan) ,各種川味和藏餐美食讓人胃口大開。


這是夜色中的尼瑪縣城(唐召明2016年10月7日攝)

  白天看尼瑪和雙湖,實在太平常了,可是夜幕降臨(lin) 時,站在無邊無際的荒原上望一眼尼瑪、雙湖,你會(hui) 覺得這是落在草原上的夜明珠。

  尼瑪縣城北,清澈的布藏河像龍口吐出的一股玉液瓊漿,從(cong) 遠處的峽穀中緩緩地飄流而來。


這是尼瑪縣前身的文部辦事處衛星電視接收儀(yi) ,也是當年最現代化的設備(唐召明1989年攝)

  1976年,西藏拉開了開發藏北無人區的大幕,先後設立了文部辦事處和雙湖辦事處。文部辦事處設立初期,由新組建的申紮縣西五區(文部、甲穀、邦多、吉瓦、卓瓦)工作組籌建,並在甲穀區喀爾木鄉(xiang) 支起帳篷辦公。1982年初搬遷到今天這塊山環水繞、氣候相對溫和、牧草茂盛的地方。

  1988年,根據西藏自治區關(guan) 於(yu) 加強基層政權建設的要求,文部辦事處將原來的5個(ge) 區撤改為(wei) 鄉(xiang) ,27個(ge) 鄉(xiang) 合並為(wei) 15個(ge) 鄉(xiang) 。經國務院批準,1993年“撤處建縣”,縣址定在原文部辦事處所在地的寺布。

  30多年來,創業(ye) 者在這裏建設了新家園:帳篷漸漸換成了一排排平房,又變成了樓房;照明用電從(cong) 柴油機發電到光伏電站發電,到後來水電站發電;交通從(cong) 無車可乘,到有了定期長途班車;體(ti) 育鍛煉場地從(cong) 兩(liang) 根圓木豎起來、釘上一塊木板的簡易籃球場,變成了麵積為(wei) 500平方米的休閑廣場,並有3個(ge) 燈光球場可供選擇。由此,城南邊也就變成一片最熱鬧的地方。

  我在這裏還要介紹一下雙湖縣城。雙湖縣與(yu)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青海省接壤。雙湖縣城,西靠西亞(ya) 爾雪山、前臨(lin) 才多茶卡鹽湖。


這是雙湖縣最前身的雙湖辦事處小鎮(唐召明1987年攝)

  雙湖縣的最早前身是1973年成立的申紮縣加林工作組。1974年初,加林工作組開赴藏北無人區,在加林山下的俄東(dong) 溝安營紮寨。1976年初,在加林工作組的基礎上,成立了雙湖辦事處。

  “雙湖”因其駐地東(dong) 5公裏及北10公裏處,有康如茶卡和惹角茶卡兩(liang) 個(ge) 湖而得名,它是為(wei) 開發藏北無人區而設立的行政區域。

  這裏清清的湖水在煙波浩淼中輕泛漣漪,成群的野鴨、各種珍禽在湖中嬉戲,任時光流逝,往事悠悠。康如茶卡那湛藍的湖水,見證了藏族漢族拓荒者不懈的奮鬥;惹角茶卡那靜靜的湖水,留下了無數開拓者的深深情意。

  後來,因為(wei) 氣候水草等原因,辦事處機關(guan) 先是搬遷到江愛的查桑,後來搬遷到恰崗錯附近的瑪威山,再後來搬遷到索嘎山西麓2公裏處至今。搬來搬去,隻是“雙湖”的名字一直沒有改變,保留至今。

  雙湖辦事處成立時,與(yu) 文部辦事處一樣都是縣級機構。它下設色瓦、尼瑪、查桑、榮瑪4個(ge) 區,共有14個(ge) 鄉(xiang) ,麵積達18萬(wan) 多平方公裏。

  1988年撤區並鄉(xiang) 時,雙湖的1區5鄉(xiang) 劃給文部辦事處,1993年8月雙湖辦事處改為(wei) 雙湖特別區,轄7個(ge) 鄉(xiang) 、31個(ge) 行政村。雖仍為(wei) 縣級機構,但在名義(yi) 上是那曲地區尼瑪縣的一個(ge) 派駐機構,沒有人大、政協、檢察院、法院等機構,麵積也從(cong) 18萬(wan) 平方公裏變成了現在的12萬(wan) 平方公裏。

  當時的雙湖之所以“特別”,至少有一層含義(yi) :那就是海拔高。縣城所在地海拔4970多米,當地人告訴我,再爬上幾層樓海拔就是5000米了。

  從(cong) 開發到建設,雙湖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wei) 一座像模像樣的現代化新城。

  2013年,雙湖特別區“撤區建縣”掛牌,使雙湖成為(wei) 中國最年輕、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行政縣。


這是正在建設的雙湖縣城(唐召明2013年7月27日攝)

  進入雙湖境內(nei) 感受最深的是地廣、人稀。從(cong) 1976年開發藏北無人區到現在,尤其是自2002年中國石油對口援助雙湖後,雙湖鎮中心有了一條筆直寬敞的水泥路,道路兩(liang) 旁有了漂亮的太陽能路燈和垃圾箱,黨(dang) 政辦公樓、敬老院、職工活動中心、幼兒(er) 園、普若崗日賓館、加油站等新建築也拔地而起,並建起了大型的太陽能光伏電站。

  過去,縣城最好的建築是衛星電視接收站,一座用水泥空心磚建起的房屋,如今已被現代化的、設備齊全的廣播電視中心大樓所代替。幾個(ge) 高聳的電視和通信大鐵塔,在雪山襯托下十分引人注目。縣城後山坡東(dong) 側(ce) 有一股從(cong) 雪山腳下蜿蜒而來的溪水。清清的溪流從(cong) 縣城旁流過,養(yang) 育著縣城的居民,滋潤著綠茵茵的草地,一些膽大的黃鴨、斑頭雁常嬉戲於(yu) 小溪中,牛羊在小溪岸邊悠閑地啃吃嫩草,走獸(shou) 與(yu) 飛禽互不幹擾,和睦相處。

  別看這小溪流量不大,它卻是縣城居民的生命之泉。雙湖草原遼闊寬廣,共有大大小小二十多個(ge) 湖泊,可是湖泊大都是鹽湖和鹹水湖,淡水奇缺是雙湖草原的一大問題。這條隻有二尺寬的小溪因此顯得十分珍貴。正是為(wei) 了解決(jue) 以往駐地水質不好,喝水肚子脹的飲水難題,1977年雙湖辦事處黨(dang) 政機關(guan) 幾經搬家才到這小溪旁。雪山、荒原、草地、小溪,組成了雙湖壯麗(li) 的風光。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縣城西邊曾是全鎮最繁華的地方,拓荒者最早在這片原是雜草叢(cong) 生、亂(luan) 石遍地、野獸(shou) 出沒的草甸子上落了腳,先是搭起幾頂辦公、住宿的棉帳篷,而後蓋起一些土坯房子的商店、糧店、銀行、書(shu) 店、學校、獸(shou) 醫站等。


這是雙湖特別區(現為(wei) 雙湖縣)的“雙湖菜店”正在準備把包車運來的蔬菜等物品卸貨(唐召明2009年8月攝)

  2009年盛夏,我到達雙湖鎮的第二天深夜,漫步一條由中國石油所援建的水泥路,驚喜地看到了路兩(liang) 旁燈火通明的店鋪和明亮的街燈,並有三三兩(liang) 兩(liang) 的人在散步或是購物。想起我以前來這裏時,每晚7點至9點有兩(liang) 小時左右的柴油機供電,其它時間全城漆黑一片,能見到的亮光隻有天幕上的月亮和星星,不由得感慨萬(wan) 分!

  2019年,我再次到達雙湖縣城看到,這裏現在不僅(jin) 能收看到幾十套電視節目,並能使用移動和聯通兩(liang) 種手機號碼來打電話,與(yu) 外界進行溝通聯係,大大拉近了無人區與(yu) 外界的距離,使得人們(men) 印象中遙遠的雙湖從(cong) 此變得不再遙遠。


這是雙湖縣城新貌。前景是光伏電站成片的發電板(唐召明2017年7月25日攝)

  如今的雙湖縣與(yu) 尼瑪縣一樣,已實現了通郵、通信、通電、通路、通水等,有效改善了生產(chan) 和生活條件。兩(liang) 縣已成為(wei) 藏北高原上的璀璨的“明珠”,綻放出異彩光芒。(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責編: 龍真多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