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藏北故事】那曲鎮,我心中美麗的家園

發布時間: 2021-05-18 20:05:00 來源: 新利平台

  海拔4500多米的那曲鎮統轄著西藏自治區那曲市40多萬(wan) 平方公裏的遼闊土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也是整個(ge) 藏北高原的心髒。

  青藏鐵路、青藏公路、格拉輸油管線等西藏“生命線”橫貫那曲鎮。

  那曲市地處西藏北部的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和岡(gang) 底斯山脈之間。原來那曲鎮所在地的那曲縣曾名為(wei) “黑河縣”,因怒江上遊的那曲河流經縣境而得名。

  “那曲”藏語意為(wei) 黑色的河流。為(wei) 了不使我國的黑龍江省“黑河”市與(yu) 西藏那曲的“黑河”縣重名,1965年11月3日,經國務院批準,正式將黑河縣改名為(wei) “那曲縣”。2018年,那曲地區撤地設市,那曲縣撤縣後正式更名為(wei) 色尼區。


這是藏北那曲鎮舊貌(唐召明1987年攝)

  上世紀80年代,由於(yu) 建築材料短缺,隻有一二條大街的那曲鎮大多是鐵皮頂房屋。這些白鐵皮房屋頂薄,擋風性能差,夏天像蒸籠,冬天成冰窖。

  當下冰雹的時候,那曲鎮的房頂叮叮當當,整個(ge) 城鎮像演奏一曲盛大的打擊樂(le) 。當陽光燦爛的時候,站在草坡上望去,藍天下的整座城鎮又閃著白晃晃奪目的白光。

  那時,那曲鎮“鶴立雞群”的最好建築是群藝館、風能站大樓、人民醫院和那曲飯店。鎮上白天是沒電的,晚上照明隻能靠燃油發電機,而且發電時間隻限每晚8點到12點四個(ge) 小時,生活十分不便。


這是藏北那曲鎮新貌(唐召明2014年4月8日攝)

  僅(jin) 僅(jin) 30多年,那曲鎮結束了不通電的曆史,“鐵皮城”也早沒有了鐵皮頂房屋,就連當年最好的建築也淹沒在一片新型的建築群中。

  如今,那曲鎮寬闊整潔的街道上,具有濃鬱藏族文化傳(chuan) 統的建築滿眼皆是,舒適而富有民族特色的賽馬場館,中信那曲大酒店、中國電信大樓等成為(wei) 新城的標誌性建築。

  近幾年,我在那曲鎮散步時看到,那曲鎮最繁華的浙江路和遼寧路上開了許多店鋪,店主在這裏大聲吆喝售賣酸奶、酥油茶及任何可買(mai) 賣的東(dong) 西。一座規模很大的“浙江商城”已開業(ye) 多年,五花八門的商品應有盡有,讓人眼花繚亂(luan) 。

  提起那曲鎮,我不得不提自己難以割舍的感情和經曆。1987年3月,我沿青藏公路采訪進藏,從(cong) 青海格爾木市搭乘運糧大卡車到達的第一站就是那曲鎮。我和漢族司機一起為(wei) 糧庫還扛卸過8噸重、用大麻袋裝在卡車上的青稞糧。

  以前,生活異常艱苦的那曲鎮,經常是我乘長途汽車回西寧看望父母和弟弟妹妹的必經之地,也是我以後的采訪基地,精神的“伊甸園”。這裏的西亞(ya) 爾公司招待所和那曲飯店是我常常住宿的地方。

  在西藏工作近五年時間,因為(wei) 常常到那曲鎮采訪,所以我對於(yu) 那曲鎮的熟悉程度遠遠超過了拉薩市。這是因為(wei) 我一直被這裏一大群優(you) 秀的人感動和激勵著。他們(men) 當中有西亞(ya) 爾公司經理桑窮、西藏自治區總工會(hui) 那曲地區辦事處主任格來、那曲科委主任孫光明等人。

  30多年來,那曲鎮給我留下了無數感動,許多感動至今都難以忘懷。

  前些年,我所結識的那曲物流中心副局長明崢,她的父親(qin) 明光世在上世紀60年代與(yu) 戰友一起集體(ti) 轉業(ye) 來到班戈縣硼砂礦,並成家立業(ye) 。明崢姐弟4人或出生在藏北,或在藏北長大、讀書(shu) ,又都在西藏參加工作。雖然有3人先後與(yu) 退休父母回到四川南充老家,但明崢不願意離開。

  在藏北生活了30多年的明崢甚至給自己起了個(ge) “明瑪卓瑪”的藏族名字,還學會(hui) 了一口流利的藏語。當我問其不願意離開的原因,她一語道破:“人活著是為(wei) 了一種精氣神,而我的精氣神就在那曲!”

  這是唐召明(左)與(yu) 時任那曲地區發改委主任楊東(dong) 升(右)在楊東(dong) 升家中相聚時,合影留念(楊東(dong) 升家人2014年12月27日攝)

  在藏北高原大地,藏漢民族一家親(qin) 的故事比比皆是。2014年12月28日,我與(yu) 20多年前的藏族朋友、時任那曲地區發改委主任楊東(dong) 升(後任那曲市副市長)在那曲鎮相遇。晚上,他特意請我去他家做客。

  楊東(dong) 升是那曲藏族人,為(wei) 什麽(me) 起了個(ge) 漢族名字呢?我過去一直很納悶。追問下,他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50多年前,楊東(dong) 升的阿爸在陝西鹹陽西藏民族學院教書(shu) 、成家。後來,他阿媽在生他大姐時遇到難產(chan) ,母嬰兩(liang) 條命危在旦夕。在醫院裏,陷入隻能保一條命的危境……

  此時,一位在家休息的楊姓醫生聽說後,主動深夜趕來解難,並使她大姐順利降生,母嬰得以平安。他阿爸很是感動,當即承諾:以後他阿媽所生子女全部改為(wei) 楊姓,以謝楊醫生的救命之恩,讓世代永記藏漢民族團結之情……

  30多年來,我每次看到日漸繁榮和高樓林立的那曲鎮,總會(hui) 充滿自豪感,並為(wei) 之驕傲不已!

  記得2010年,我登上了有很多台階的那曲火車站準備乘火車回北京,而車站腳下就是總投資達14.54億(yi) 元的世界海拔最高、西藏最大的物流中心。


這是2009年8月竣工的青藏鐵路那曲物流中心(唐召明2012年8月8日攝)

  青藏鐵路那曲物流中心占地麵積達8000畝(mu) ,相當於(yu) 二十多個(ge) 北京“鳥巢”的麵積。這個(ge) 巨大的物流中心於(yu) 2007年9月28日開工建設,分為(wei) 散堆裝物流區、綜合物流區和生產(chan) 加工區等,具備產(chan) 品加工、儲(chu) 存、貿易、配送等現代化物流功能。

  在那曲物流中心園區內(nei) ,藍頂白牆的六座大型倉(cang) 儲(chu) 中心氣勢宏大,散裝區巨大的龍門吊正在裝卸一車車從(cong) 內(nei) 地而來的各種物資,一派繁忙景象。

  據介紹,當時青藏鐵路那曲物流中心已與(yu) 28家企業(ye) 達成入駐意向,意向資金共計12億(yi) 元,涉及物流企業(ye) 18家、工業(ye) 企業(ye) 10家,包括牛羊屠宰、製革、食品加工、蟲草加工、製酒、物流業(ye) 等。

  青藏鐵路的開通,促進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推動牧民走出牧場走向市場。

  人類文明的每次飛躍,都與(yu) 工具緊密相連。在海拔4513米的那曲車站候車,我禁不住思緒萬(wan) 千。

  1954年10月11日青藏公路修到那曲,結束了那曲無公路的曆史。而此時的那曲鎮隻是一座圍繞孝登寺形成的自然村落,幾十間土坯房和零零散散的帳篷分布在寺院周圍,人口不足千人,城區麵積不足0.5平方公裏,沒有任何一座具有現代意義(yi) 的建築物。


這是1956年10月21日新聞報道“黑河在建設中”的《西藏日報》(唐召明翻拍圖片)

  然而僅(jin) 過兩(liang) 年,據《西藏日報》(1956年10月21日)“黑河在建設中”的新聞報道:“在城東(dong) 的一塊草地上,現在已經蓋起了一排排房屋……那就是草原上的第一座工廠——硼砂廠的廠房。在它的近旁,還有許多剛架好的屋架,這就是貿易公司、人民銀行、新華書(shu) 店、郵電局等新址……”

  經過60多年的發展,那曲鎮基礎設施建設已取得長足進步,城鎮人口不斷增長,市容市貌日新月異,城鎮建設規模現已達到10.3平方公裏。


這是拉薩開往北京的T28次京藏列車到達藏北首府的那曲車站(唐召明2012年8月12日攝)

  2006年7月1日,火車開進那曲,使這個(ge) 交通重鎮更是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

  以前,青藏公路修通時,人們(men) 說的最多的是內(nei) 地的大米、麵粉來了;而今,青藏鐵路開通後,人們(men) 談論更多的是要去北京、上海看一看。

  若幹年前,提起到西藏旅遊,在渴望和向往之後,人們(men) 最擔心的兩(liang) 件事就是“高”和“遠”。因為(wei) 進藏隻有通過航空和公路兩(liang) 種運輸方式。航空運輸運力有限且價(jia) 格昂貴,走公路又十分漫長且艱辛,因此旅遊界有“出國容易進藏難”之說。

  青藏鐵路的開通運營不僅(jin) 改變著那曲人發展經濟的思路,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men) 的生活方式,青藏鐵路正激發出那曲大地新的活力。我有理由相信,那曲的明天一定會(hui) 更加美好! (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責編: 王智霖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