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後,最早成立的藏族抗日組織“康藏旅京同鄉抗日救國會”
從(cong) 上個(ge) 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就注意關(guan) 注藏族人民在決(jue) 定中華民族命運的生死存亡的抗戰中,所做出的貢獻。在學習(xi) 和研究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團結一心,“休戚與(yu) 共,榮辱與(yu) 共,生死與(yu) 共,命運與(yu) 共”。鴉片戰爭(zheng) 以來,我國受到外敵入侵與(yu) 強占,曆經百年的屈辱史直到抗日戰爭(zheng) 贏得勝利,這是近代以來以中國全麵勝利、帝國主義(yi) 無條件投降而告終的戰爭(zheng) ,也是各民族、各階層、各政黨(dang) 、各團體(ti) 、各宗教派別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一致禦侮,彰顯了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凝聚力。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yi) 發動了震驚中外的“9·18事變”,強占了我國沈陽,妄圖進一步侵略、霸占整個(ge) 中國,中華民族處於(yu) 生死存亡的危急關(guan) 頭。
在殘酷的現實麵前,在內(nei) 地的藏族僧俗人士強烈地意識到“倘若隱忍,國亡立至。況康藏問題久懸難決(jue) ,反變本加厲者,英帝國為(wei) 後盾耳,既見中國怯懦如此,日既強占沈陽一帶,雄大素稱之英國寧坐視不強占康藏乎,言念及此,欲哭無淚,哭亦非計,此時不戰,又將何待”。他們(men) 強烈抗議日本帝國主義(yi) 的侵略暴行,堅決(jue) 要求國民政府出兵抗日。
1930年代的九世班禪(喜饒尼瑪提供)
九世班禪額爾德尼在“9·18”事變後,便想到內(nei) 蒙鄰近東(dong) 北,日寇早已垂涎,必然從(cong) 中搗鬼,侵我國土,當即從(cong) 海拉爾赴錫林郭勒盟,揭露日軍(jun) 的暴行,號召內(nei) 蒙的廣大僧俗群眾(zhong) 奮起抗戰,保衛家園。
1931年9月27日(此前相關(guan) 文章所述10月7日有誤),十三世達賴喇嘛駐京總代表、雍和宮堪布貢覺仲尼及九世班禪額爾德尼駐京辦事處處長羅桑堅讚,以及西康諾那呼圖克圖、鬆朋呼圖克圖、劉家駒、馬定西等在南京發起成立了“康藏旅京同鄉(xiang) 抗日救國會(hui) ”。參加會(hui) 議的還有在京康藏學生等。大會(hui) 一致推舉(ju) 羅桑堅讚、諾那、馬澤昭等7人為(wei) “康藏旅京同鄉(xiang) 抗日救國會(hui) ”的執行委員,成立了文書(shu) 、宣傳(chuan) 、會(hui) 計、交際四股。
班禪駐京辦事處處長羅桑堅讚(喜饒尼瑪提供)
“各股推選幹事二人至六人,負責進行,經費除由各辦公處在經費事項下捐助百分之二外,又由個(ge) 人自行捐助,定下星期三遊行宣傳(chuan) 誓死救國。”諾那、羅桑堅讚、貢覺仲尼等高僧在此國難當頭之際,求大同,存小異,以激勵民眾(zhong) 抗日熱情。大會(hui) 特別發布了《告全國同胞書(shu) 》,表示:“日賊不除,中國必亡,民力不結,種族必滅。……同仁等籍隸康藏,萬(wan) 裏來京,大義(yi) 所在,不敢後死,爰成立抗日救國會(hui) ,以與(yu) 我全國同胞同立一條戰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除另電我六百萬(wan) 康藏父老兄弟姊妹,共膺斯義(yi) ,為(wei) 政府後盾外,特此電達,尚祈全國同胞以必死之心,救危亡之國,洗五分鍾熱度之譏,免一盤散沙之誚,無任盼切之至。”所言鏗鏘有力,感人肺腑。
大會(hui) 還作出了關(guan) 於(yu) 抗日的六項決(jue) 議:(1)通電全國各族同胞一致抗日;(2)敦促國民政府早日確定抗日作戰方針;(3)電粵息爭(zheng) ,共同抗日;(4)發布“康藏旅京同鄉(xiang) 抗日救國會(hui) ”宣言;(5)為(wei) 國難告康藏同胞書(shu) ;(6)電十三世達賴喇嘛盡快解決(jue) 康藏紛爭(zheng) ,團結禦敵。三天後,他們(men) 在南京肩並肩走向街頭,舉(ju) 行抗日遊行,引起全國民眾(zhong) 的特別關(guan) 注。
會(hui) 議前後,很多在內(nei) 地的藏族人士紛紛通電全國,表示自己的決(jue) 心,敦促政府抗日。九世班禪通電全國稱:
“沈陽事變,正班禪擬南來之際,乃倭寇猖獗,得寸進尺,甚至多主離間,播散流言,以期逞其野心。班禪蒙政府待遇優(you) 容,自愧涓埃之報,當此國難,凡屬人民,亦宜奮起,況班禪受國家尊重,豈敢稍存坐視。……班禪即於(yu) 此時,宣傳(chuan) 中央意旨,喻以大義(yi) 。鹹謂東(dong) 省淪陷,深盼國家決(jue) 計恢複,誓共圖存,以固疆土。等情。足征民心未死。撫綏蒙民,望政府及時注意,速籌良法,免失指臂之效。國防幸焉。至班禪朝夕與(yu) 蒙古各寺喇嘛誦經祈禱,祝邦家之永奠,弭禍患於(yu) 無形,區區苦衷,謹電奉聞。”
諾那呼圖克圖的通電頗為(wei) 感人:“警耗傳(chuan) 來,我等痛愴至極,發指血騰,悲憤之餘(yu) ,唯一希望政府者,即請立下全國動員令,驅彼倭奴,還我故土。竊日本帝國主義(yi) 之敢於(yu) 悍然不顧,跡其居心,緣以唾涎甚久,宿望至殷,事前籌劃以詳,進攻步驟如此嚴(yan) 謹,此非抗議交涉,即能壁還失地。處此千鈞一發之際,國人無不願以灼熱赤血,洗此奇恥,刷此大辱,以諾那等老髦毫無力,亦願與(yu) 之一擊,寧作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左為(wei) 諾那呼圖克圖 (喜饒尼瑪提供)
康藏旅京同鄉(xiang) 抗日救國會(hui) 的成立是藏族同胞基於(yu) 對國家民族的新認識,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之先聲,對組織和號召藏族同胞進行抗日救亡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進一步激起各民族人民真摯的愛國熱情和誓死抗戰的決(jue) 心。康藏旅京抗日救國會(hui) 建立了自己的組織架構,成立之初就有明確的組織宗旨和行動內(nei) 容。該會(hui) 的建立體(ti) 現了這些藏族人士對國家、民族的認同。他們(men) 能夠認清形勢的發展,肩負起自己的使命,在抗日救亡的過程中有效組織起來。
“康藏旅京同鄉(xiang) 抗日救國會(hui) ”是以救國為(wei) 宗旨的民間自發組織的團體(ti) ,對正在救亡運動中的全國各族民眾(zhong) 無疑具有一定的影響,也促使更多的邊疆人士尤其是僧俗上層對外敵入侵和民族危亡的驚醒。
在這次會(hui) 議後,劉曼卿、羅桑堅讚等在多個(ge) 場合表態強烈要求國民政府出兵抗日,表示將身體(ti) 力行,投身於(yu) 抗日救亡的鬥爭(zheng) 中去,“使邊疆人民心裏上有所皈依,亦即鞏固蒙藏地方,維護中央抵禦外侮”。
抗戰時期赴武漢前線慰問的一支藏族僧俗代表團(喜饒尼瑪提供)
在此之後,許多投身抗戰的藏族僧俗人士的名字刻在了曆史的圖冊(ce) 中:他們(men) 有的在前線,如格桑曲珍姐弟不惜獻出生命,或衝(chong) 鋒陷陣,或救助傷(shang) 員;有的雖遠離戰場,但為(wei) 抗日奔走呼號,親(qin) 赴前線勞軍(jun) ,竭盡全力捐款捐物,如九世班禪、喜饒嘉措、貢覺仲尼、格桑澤仁、劉曼卿等。他們(men) 都以不同的形式參與(yu) 了偉(wei) 大的抗日戰爭(zheng) ,值得我們(men) 永久緬懷。他們(men) 的愛國精神和實踐都是我們(men) 今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寶貴曆史遺產(chan) 。(新利平台 特約撰稿人/喜饒尼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1947年“泛亞洲會議”的風波
1946年,“泛亞洲會議”即將在印度新德裏召開。當時,中國中央政府決定派出鄭彥棻、溫源寧、張君勱、杭立武、王星拱、譚雲山、劉毓棠、葉公超等八名代表出席會議。[詳細] -
因一書而名在外,朱繡是甘肅代表團的負責人?
1919年,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關係史上有件重要的事值得一提,這就是“甘肅代表團赴藏”。議及此事,常感歎讀書人、寫書人也非“百無一用”。[詳細] -
1945年出走內地的西藏高僧
1945年,西藏風雲再起。西藏色拉寺僧人與噶廈的矛盾越發激烈。傑紮倉堪布阿旺嘉措被迫出走內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