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專家談】格桑卓瑪:西藏脫貧攻堅體現了黨的初心使命

發布時間:2021-12-03 13:41: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從(cong) 成立之日起,就把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作為(wei) 初心使命,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ge) 曆史時期,我們(men) 黨(dang) 始終團結帶領各族人民為(wei) 消除貧困、創造美好生活進行了長期艱辛奮鬥和不懈努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圖為(wei) 2017年,格桑卓瑪(左)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現為(wei) 那曲市)雙湖縣牧民家中調研

  “消除貧困是黨(dang) 中央的一貫政策,西藏發展進步的每一個(ge) 重要曆程中都有反貧困實踐的印記,並積累了豐(feng) 富的經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hui) 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格桑卓瑪告訴記者,“早在西藏和平解放初期,解放軍(jun) 進藏後就逐步開展扶貧救濟工作,如20世紀50年代初對拉薩市貧苦僧尼的布施;1954年江孜地區發生洪水災害,中央立即撥80億(yi) 元(人民幣舊幣)進行救濟。改革開放後,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帶領下,西藏摸索和總結出了‘開發式扶貧’‘包戶扶貧’和‘搬遷扶貧’等方法和措施,不僅(jin) 使一大批貧困戶擺脫貧困,更推動了農(nong) 村經濟體(ti) 製的改革,為(wei) 農(nong) 牧區經濟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黨(dang) 中央曆來高度重視西藏工作,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先後召開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出台政策舉(ju) 措,推動西藏發展。從(cong) 頂層設計、製度建設到政策落實,國家根據國力的增強給予西藏全麵支持和直接幫助,同時政策的製定和推行也考慮到西藏的實際。由此,西藏反貧困曆程是不斷探索和取得經驗向上的曲線,反貧困的成果也越來越豐(feng) 富。”回顧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年來的脫貧路,格桑卓瑪深感欣慰。


圖為(wei) 2020年格桑卓瑪(右)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江孜縣調研

  尤其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脫貧攻堅作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底線任務,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zheng) ,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偉(wei) 大奇跡。在黨(dang) 中央的關(guan) 懷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反貧困事業(ye) 經過各族幹部群眾(zhong) 的艱苦奮鬥取得了巨大成就。

  “2012年年底,黨(dang) 的十八大召開後不久,黨(dang) 中央就突出強調,‘小康不小康,關(guan) 鍵看老鄉(xiang) ,關(guan) 鍵在貧困的老鄉(xiang) 能不能脫貧’,承諾‘決(jue) 不能落下一個(ge) 貧困地區、一個(ge) 貧困群眾(zhong) ’,西藏也同全國一道拉開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序幕。” 格桑卓瑪說,“有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關(guan) 心,黨(dang) 中央的關(guan) 心,對西藏進行大力支持,包括資金、項目的支持。”

  西藏曾經作為(wei) 全國唯一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人居環境差,因病、因災致貧現象較為(wei) 普遍,扶貧任務十分艱巨。麵臨(lin) 種種挑戰,大規模的開發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西藏新時期的反貧困需求。“實施精準扶貧戰略正是切中國家實際,也恰恰符合西藏反貧困的要求。西藏精準扶貧戰略的具體(ti) 實施方式有:易地扶貧搬遷、產(chan) 業(ye) 扶貧、生態補償(chang) 、教育扶貧、轉移就業(ye) 扶貧、醫療救助扶貧、援藏扶貧、微型基建扶貧、社會(hui) 救助兜底扶貧等。” 格桑卓瑪告訴記者,西藏各族人民在黨(dang) 的領導下披荊斬棘、櫛風沐雨,攻克了一個(ge) 又一個(ge) 貧中之貧、堅中之堅。“精準扶貧”理念,為(wei) 西藏的脫貧攻堅提供了一把“金鑰匙”。

  西藏的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藏北高海拔牧區、南部邊境地區和藏東(dong) 橫斷山區等海拔高條件差、遠離腹心市場的地區,易地搬遷成為(wei) 擺脫貧困的合理選擇。2016年以來,西藏加大了以扶貧脫貧為(wei) 目標的易地搬遷力度,截至2020年,在海拔較低、適宜生產(chan) 生活的地區建成了964個(ge) 易地扶貧搬遷區(點),26.6萬(wan) 人自願搬遷。全區產(chan) 業(ye) 扶貧資金的5%用於(yu) 安置點產(chan) 業(ye) 發展,確保每個(ge) 搬遷戶至少“一戶一人”就業(ye) ,實現了穩得住、有就業(ye) ,逐步能致富。

  產(chan) 業(ye) 脫貧是通過實施產(chan) 業(ye) 培育,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最終將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經濟優(you) 勢。2016年以來,西藏累計整合涉農(nong) 資金753.8億(yi) 元用於(yu) 脫貧攻堅,實施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3037個(ge) ,直接帶動23.8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脫貧,發放貼息貸款647.68億(yi) 元、小額信貸63.32億(yi) 元,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作為(wei) 世界上少有的生態優(you) 勢地區、生態脆弱地區,西藏通過實施生態補償(chang) 脫貧,探索處理保護生態和富民利民關(guan) 係的途徑。西藏采取政府購買(mai) 服務等多種方式,新增及騰換生態保護政策性崗位提供給貧困人口,缺乏技能和就業(ye) 渠道的農(nong) 牧區相對貧困人口也被納入其中,以實現環境保護和小康建設目標的統一。

  為(wei) 阻斷貧困代際傳(chuan) 遞,需要扶貧先扶智。西藏堅持教育經費向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職業(ye) 教育傾(qing) 斜政策,幫助貧困地區改善辦學條件。全麵落實義(yi) 務教育“三包”政策,推進學前雙語教育,實施貧困家庭子女職業(ye) 技能教育和高等院校學生“三免一補”政策。

  實施“強基惠民”工程,創新結對幫扶措施。2012年至2020年,連續9批選派幹部19.33萬(wan) 餘(yu) 人次開展駐村幫扶。各級幹部與(yu) 所有貧困縣、鄉(xiang) 、村、建檔立卡戶結對幫扶,為(wei) 貧困地區產(chan) 業(ye) 發展和貧困戶 轉移就業(ye) 、貧困家庭大學生就業(ye) 等提供一對一幫助。

  ……

  截至2019年底,西藏自治區全區62.8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74個(ge) 貧困縣區全部摘帽,曆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目前已脫貧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萬(wan) 元,脫貧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其實最初大家還是有疑慮的,畢竟西藏之前的發展基礎相對薄弱,但是事實證明,我們(men) 做到了,而且成果很紮實。脫貧攻堅讓西藏人民生活方式一步跨千年,可以說,沒有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格桑卓瑪說。

  青山不言,歲月有聲。從(cong) 三江流域到羌塘草原,從(cong) 珠峰腳下到雅江兩(liang) 岸,脫貧攻堅的陽光照耀到雪域大地每個(ge) 角落,惠及了每一個(ge) 家庭,溫暖了每一名群眾(zhong) ,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實現了無數人的夢想,成就了無數人的幸福。格桑卓瑪認為(wei) ,“西藏反貧困實踐中的許多探索和創新必將對未來西藏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實施和建設美麗(li) 富饒的新農(nong) 村有所啟迪,也對世界其他地區在減貧方麵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新利平台 記者/孫健)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