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難忘藏北牧民集資入股辦企業

發布時間:2022-02-15 15:24:00來源: 新利平台

  我最近在整理老照片中,找到一張與(yu) 藏族老朋友點達的合影照片,讓我不由得想起過去采訪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雙湖辦事處(現那曲市雙湖縣)西亞(ya) 爾公司的故事。

  那是1988年11月,我來到了坐落在青藏公路線邊上,那曲鎮最繁華十字路口的西亞(ya) 爾公司。這是一棟藏式三層樓房,房前立著一塊鐵皮拚成的牌子,十分引人注目。

  這是唐召明(左)與(yu) 雙湖西亞(ya) 爾公司經理點達(右)在那曲賽馬會(hui) 的帳篷前合影留念(桑瓊1987年攝)

  這塊牌子上半部是一幅西亞(ya) 爾雪山和山下湖水交相輝映的油漆畫,線條粗獷有力,下半部用漢、藏、英三種文字寫(xie) 著“雙湖西亞(ya) 爾公司”。這就是幾年前雙湖辦事處牧民集資入股興(xing) 辦起的西藏高原唯一的一家牧民集資集體(ti) 企業(ye) 。


這是雙湖辦事處(現雙湖縣)舊貌(唐召明1987年攝)

  人們(men) 無法想象,這家公司是由雙湖辦事處所設立的,而雙湖辦事處則是10年前開發藏北無人區後才設立的一個(ge) 縣級單位,它所轄的10多萬(wan) 平方公裏行政區域曾是一片渺無人煙的無人區。

  這是時任雙湖辦事處(現雙湖縣)書(shu) 記的洛桑丹珍(左)帶領藏北無人區拓荒者正在進行拔河比賽(翻拍資料圖片,1976年攝)

  1976年初,為(wei) 了解決(jue) 牧區日益突出的草畜矛盾,西藏拉開了開發藏北無人區的大幕。一批批藏漢族幹部和牧民群眾(zhong) 挺進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無人區建立他們(men) 新的家園。在這裏,他們(men) 放牧著牛羊、繁衍著後代、創造著新生活,並相繼成立了雙湖、文部兩(liang) 個(ge) 縣級辦事處。後來雙湖辦事處改名為(wei) 雙湖特別區,直至改為(wei) 雙湖縣;文部辦事處則改名為(wei) 尼瑪縣。在被稱為(wei) 人類“生命禁區”的地方,拓荒者們(men) 書(shu) 寫(xie) 了人間奇跡。

  這是原雙湖辦事處首任書(shu) 記,後任那曲地委(現那曲市)書(shu) 記、西藏人大常委會(hui) 副主任等職的洛桑丹珍(左)在申紮縣調研時與(yu) 當地老幹部進行交流(唐召明2001年攝)

  那天,我在西亞(ya) 爾公司見到了一身漢裝的藏族經理點達,他熱情地接待了我並介紹了公司曆史。他說,雙湖草原地處偏遠,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怎麽(me) 才能使草原牧民富起來呢?1984年,在時任那曲地委書(shu) 記洛桑丹珍的組織下,成立了雙湖辦事處經濟信息領導小組。這個(ge) 小組由開發無人區後的雙湖辦事處第二任書(shu) 記阿布掛帥,從(cong) 各區、鄉(xiang) 抽調了十幾名幹部,專(zhuan) 門為(wei) 牧民服務。當時進行的工作是想辦法把牧民群眾(zhong) 手中的畜產(chan) 品收購上來賣出去,然後把牧民群眾(zhong) 需要的商品買(mai) 回來送進去。沒過多長時間,由於(yu) 上級有規定,黨(dang) 委書(shu) 記不能兼任經濟信息領導小組組長,雙湖辦事處領導把點達從(cong) 辦公室調出來負責這項工作,讓他籌辦創建開發公司。那曲地區領導為(wei) 他們(men) 特批了地理位置最好的地皮,雙湖辦事處的領導幫助他從(cong) 牧民那裏共集資100多萬(wan) 元。雙湖辦事處副主任貢覺等人協助他從(cong) 蘭(lan) 州運來一大批牧民群眾(zhong) 所需要的生活用品,賣給雙湖草原上的牧民群眾(zhong) ,並收購和交售牧民手中的畜產(chan) 品。點達自己也和別的同事去西藏普蘭(lan) 、江孜等地運回雙湖草原牧區群眾(zhong) 需要又緊俏的民族商品和生活用品。第二年9月,當西亞(ya) 爾公司的營業(ye) 大樓交付使用時,原來開發公司時期向牧民群眾(zhong) 集資的錢款大部分已經還清,同時支付了7萬(wan) 多元的紅利。

  開發公司的樓房立起來了,洛桑丹珍這位為(wei) 無人區開發和建設立下汗馬功勞的地委書(shu) 記非常高興(xing) 。他找出了他過去首任雙湖辦事處書(shu) 記時拍下的西亞(ya) 爾雪山和湖水交相輝映的照片,請人根據照片畫了一個(ge) 鐵皮招牌。洛桑丹珍左思右想,為(wei) 這家新生的公司起了“雙湖西亞(ya) 爾公司”的名字。雙湖辦事處位於(yu) 西亞(ya) 爾雪山腳下。西亞(ya) 爾雪山海拔7700米,山頂白雪皚皚,終年不化。“西亞(ya) 爾”是當地藏語,為(wei) “非常透明”的意思。翻譯過來,這個(ge) 名字的含義(yi) 就是雙湖草原上一個(ge) 非常透明的公司。

  記得點達起身給我碗裏添了酥油茶,燃起一支煙,靦腆地說:“當時我擔心勝任不了經理的工作,會(hui) 愧對雙湖的牧民,打了報告想辭掉經理的職務。因為(wei) 新公司剛開始麵臨(lin) 的困難實在太多。”不料,三四天後地委書(shu) 記洛桑丹珍和辦事處領導先後問他有什麽(me) 困難。點達也不客氣,當即提出了3個(ge) 條件:第一,配備一名熟悉那曲縣、那曲鎮情況且精明能幹的副手;第二,請上級批準公司繼續經營一部分畜產(chan) 品;第三,請上級支援一部分資金。點達沒想到,辦事處和地區領導對西亞(ya) 爾公司十分關(guan) 心支持,為(wei) 公司大開綠燈。第一條和第二條很快就解決(jue) 了。點達說到這兒(er) 停頓了一下,呷了口濃香的酥油茶,指指我身邊的副經理桑瓊說:“他就是當時給我從(cong) 那曲縣調來的副手,我很滿意!”點達和桑瓊情不自禁地相視而笑起來。

  “第三條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政府的資金很困難。領導要求我們(men) 還是向牧民求救,從(cong) 雙湖辦事處牧民那裏集資,也就是讓牧民群眾(zhong) 入股辦企業(ye) ,把手中的死錢變成活錢,這是藏北高原乃至西藏從(cong) 未有過的新鮮事。消息傳(chuan) 到雙湖,草原轟動了。祖輩圍著牛羊轉、受盡奸商坑害的牧民,聽說自己要辦公司,一個(ge) 個(ge) 高興(xing) 得合不攏嘴。全辦事處當時有4個(ge) 區14個(ge) 鄉(xiang) ,牧民群眾(zhong) 紛紛入股,很快又籌集資金40萬(wan) 元,加上那曲鎮一居委會(hui) 參加入股的4萬(wan) 元,雙湖西亞(ya) 爾公司轉眼就有了44萬(wan) 元的資金,問題解決(jue) 得真痛快!”點達高興(xing) 地逢人便說,“西亞(ya) 爾公司多虧(kui) 了辦事處領導和洛桑丹珍書(shu) 記的扶持!”他下決(jue) 心不負牧民群眾(zhong) 的重托和上級的期望,一定要辦好雙湖西亞(ya) 爾公司。


這是雙湖特別區(由雙湖辦事處改名而來,現為(wei) 雙湖縣)城鎮新貌(唐召明2009年8月5日攝)

  3年的時間,彈指一揮間,有著22名幹部職工的雙湖西亞(ya) 爾公司的名字開始叫響了。創辦3年後,公司加強企業(ye) 內(nei) 部管理,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僅(jin) 1988年,公司收入50多萬(wan) 元,獲純利潤10多萬(wan) 元。

  這是雙湖辦事處(現雙湖縣)貿易公司人員正在卸車,這些啤酒等食品飲料均由雙湖西亞(ya) 爾公司組織貨源運輸而來(唐召明1987年攝)

  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的雙湖西亞(ya) 爾公司,不僅(jin) 從(cong) 雙湖收購畜產(chan) 品,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信息,還開辦了旅館、商店、食堂。那時,我到那曲采訪,就常住這裏的旅館。

  事業(ye) 發展了,規模又擴大了。1988年9月,雙湖西亞(ya) 爾公司又蓋起一棟新樓。和前一棟樓房一樣,除留一間辦公室外,他們(men) 把新樓的大小房屋都用做旅社客房和商店。

  這是通過雙湖西亞(ya) 爾公司解決(jue) 了運輸問題,牧民群眾(zhong) 踴躍到那曲鎮向國家交售羊毛(唐召明1987年攝)

  從(cong) 創立之日起,西亞(ya) 爾公司每年都要派汽車從(cong) 蘭(lan) 州、西寧等地購來青稞、大米、麵粉、清油、茶葉、服裝、日用百貨和牧區急需緊缺的商品送到雙湖草原,並從(cong) 草原收購三、四十萬(wan) 斤羊毛交售西藏自治區對外貿易公司和唐拉對外貿易公司,完成國家下達的羊毛計劃上交任務。這樣,既方便了牧民群眾(zhong) ,也避免了牧民受中間商的盤剝。

  青稞,是牧民生活裏不可缺少的主要糧食。3年中,雙湖西亞(ya) 爾公司先後從(cong) 青海等地購進130多萬(wan) 斤青稞運到雙湖草原賣給牧民。1987年運進50萬(wan) 斤青稞,公司不收一分錢的汽車運費和糧食損耗費,一律按國家的青稞價(jia) 格出售給牧民群眾(zhong) 。每年年底,公司還配合辦事處領導召集鄉(xiang) 幹部開會(hui) ,交流經商經驗,通過幹部們(men) 向牧民傳(chuan) 遞畜產(chan) 品的流通信息。雙湖辦事處的幹部和牧民群眾(zhong) 要到那曲鎮,也喜歡在公司的旅社客房裏住幾天,可真是大開眼界呢。

  1988年11月,我搭卡車二進藏北無人區,時年36歲的雙湖辦事處主任索朗公布在他的辦公室自豪地告訴我,雙湖辦事處有兩(liang) 件事是全西藏沒有的。一是嘎措鄉(xiang) 保留著集體(ti) 生產(chan) 經營形式,人均收入卻為(wei) 西藏之首;二是牧民群眾(zhong) 集資開辦了西亞(ya) 爾公司。

  藏族經理點達時刻想著草原。為(wei) 了幫助牧民群眾(zhong) 致富,公司和雙湖草原的牧民個(ge) 體(ti) 汽車司機簽訂了合同。個(ge) 體(ti) 司機每年駕車從(cong) 無人區畢洛茶卡、才多茶卡、朋顏茶卡、鄂雅茶卡、孔孔茶卡等大小鹽湖運出四五十車鹽巴,公司幫助他們(men) 聯係在日喀則、江孜、拉薩、那曲的東(dong) 部幾個(ge) 縣銷售,或者換青稞,公司還幫忙為(wei) 汽車找回頭貨源。一般的情況下,一斤鹽巴賣0.12或0.13元,一輛載重4噸的卡車一次就能收入1000元左右。在日喀則的農(nong) 區換糧食,一斤鹽巴可以換到一斤青稞。過去牧民挖鹽巴,依靠犛牛和馱羊長途運輸,辛苦勞累。現在有了個(ge) 體(ti) 汽車運輸,又打開了鹽巴出售和以物易物的路子,雙湖草原牧民挖鹽巴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人數逐漸增多。

  西亞(ya) 爾公司是名副其實的集體(ti) 合資企業(ye) ,群眾(zhong) 十分關(guan) 心支持公司的經營、發展,同時從(cong) 公司得到了實惠。公司開辦3年,群眾(zhong) 股份分紅總額達20多萬(wan) 元。

  年近50歲的點達,對西亞(ya) 爾公司充滿了信心。他當時告訴我,再過兩(liang) 年,雙湖西亞(ya) 爾公司可以使入股牧民群眾(zhong) 的分紅翻上一番。我清晰地記得,他後來僅(jin) 用一年時間,就實現了這一願望。


這是正在舉(ju) 辦賽馬會(hui) 的藏北首府那曲鎮舊貌(唐召明1987年攝)

  這是拓荒者們(men) 在開發藏北無人區事業(ye) 中所奏響的第一曲凱歌,也是我多年後留在心中最美妙動人之歌。(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