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更團結”,誌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冬奧臨(lin) 近尾聲,奧運健兒(er) 奮勇拚搏,以“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創造了一個(ge) 個(ge) 賽場傳(chuan) 奇,也以“更團結”的呼籲與(yu) 實踐,生動詮釋了冬奧會(hui) 雖然即將閉幕,然誌合者不以山海為(wei) 遠。
更團結,是以拚搏之誌,在賽場上實現從(cong) 偶像到並肩。蘇翊鳴一直以加拿大名將麥克莫裏斯為(wei) 偶像,在單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決(jue) 賽,蘇翊鳴與(yu) 自己的偶像相遇並以完美一跳超越了麥克莫裏斯,與(yu) 偶像同時站上領獎台。金博洋也曾在采訪中表示,羽生結弦是自己的偶像。此次冬奧會(hui) ,金博洋和羽生結弦同台競技,雖然羽生結弦挑戰4A沒有成功,金博洋也沒有獲得獎牌,但這份拚搏之誌,是人類向自己的極限、向那些似不可冒犯的法則發起的挑戰,而從(cong) 對偶像的仰視、膜拜,到同場的並肩,是後輩向前輩的致敬與(yu) 超越,也是奧運精神的傳(chuan) 承與(yu) 延續。
更團結,是以友愛之誌,在賽場下實現從(cong) 對手到朋友。徐夢桃奪冠時,同為(wei) 冬奧四朝元老的美國選手阿什利激動大喊“taotao,I’m proud of you(桃桃,我為(wei) 你驕傲)”並以熱情擁抱迎接她。穀愛淩挑戰高難度成功摘金後,和季軍(jun) 瑞士選手格雷莫德一起安慰最後一跳失誤而獲得亞(ya) 軍(jun) 的法國選手泰絲(si) ·勒德。冰壺選手範蘇圓、淩智在雙循環賽中不敵美國隊,賽後為(wei) 對手送上冰墩墩紀念徽章。這份友愛之誌,是彼此間超越比賽的惺惺相惜、相互鼓勵,而從(cong) 比賽的對手到場下的朋友,是對拚搏、堅持、挑戰精神的共鳴與(yu) 懂得,也是對無論成敗的坦然與(yu) 釋然。
更團結,是以交流之誌,在賽場外實現從(cong) 陌生到相熟。清華大學孫澤宇的一句“Welcome to China(歡迎來中國)”,讓美國選手特莎·莫德感受到了中國人的友愛與(yu) 好客,並和孫澤宇成了網友。德國選手萊拉尼和冬奧村的一位中國誌願者互換了帽子,並發布視頻曬出了自己與(yu) 誌願者姑娘的合影,萊拉尼也非常喜愛這頂帽子,連在冬奧村內(nei) 打台球時也要戴著。有誌願者還收到了來自已經回國的外國代表團的感謝信“我們(men) 很尊重並且十分感激你,希望你多保重,我們(men) 保持聯係”。這份交流之誌,不僅(jin) 有東(dong) 道主的熱情投入,更有各國運動員的積極推動,從(cong) 十幾天前的陌生到相互熟悉並結下跨國友誼,是超越國別、種族、意識形態的交融,也是真正的心與(yu) 心的交流。
從(cong) “同一個(ge) 世界,同一個(ge) 夢想”到“一起向未來”,北京這座雙奧之城對“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作出了完美的演繹,更賦予“更團結”生動注釋。冬奧即將結束,但借助奧運這一載體(ti) ,不同文化的相互認同和彼此融合必將進一步加深,讓我們(men) 進一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攜手“一起向未來”。(新利平台 文/易文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網評:“冰墩墩”必將成為世界共享的記憶符號
“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最鮮明的標識。[詳細] -
網評:【從北京冬奧會讀懂中國】道德當身 不以物惑
在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比賽中,中國隊收獲了2金1銀1銅。盡管這不是中國隊該項目冬奧會最佳成績,但贏得堂堂正正、幹幹淨淨。[詳細] -
網評:讓鄉村振興綻放出更加豔麗的花朵
318國道沿線,尼洋河畔,嘎拉村的桃花悄然萌發,生機盎然,攜著春天的氣息,映襯出鄉村振興的日新月異與脫貧攻堅的蒸蒸日上。[詳細]